106名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分析

106名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分析

一、106名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云子旋[1](2020)在《新生代员工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 ——神经质和责任性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表明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路线,中西方文化开始交融,互联网兴起,新生代员工出生于这样的背景下,普遍自我意识较强,开放,拥有较强的个性特征,在许多方面与老一辈员工存在差异。新生代员工已经成为了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快节奏多变化的生活和工作导致他们在职场中发展并不顺利。近年来,工作压力伴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逐渐加剧,他们的工作倦怠问题日益凸显。工作倦怠是管理学研究的热点,工作倦怠会对个人、组织、企业乃至家庭社会产生各种负面影响。因此,本文探讨新生代员工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并引入大五人格模型中两个代表性的人格特点神经质和责任性,探讨其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中的作用机制。本文以新生代员工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构建了工作压力、工作倦怠、神经质和责任性的理论模型,进而进行问卷设计,针对全国范围不同行业的新生代员工发放预问卷,对预问卷进行分析,整合,完善,最终形成正式问卷。本研究共收集了 308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20.0和Amos1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检验,使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表明(1)新生代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水平较高,工作本身带来的压力最大,工作倦怠中情感耗竭最强(2)工作压力五个维度对工作倦怠三个维度都有正向影响(3)责任性为积极心理因素对工作倦怠有负向影响,神经质为消极心理因素对工作倦怠有正向影响(4)神经质,责任性在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有调节作用,但神经质对工作压力和去人性化之间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责任性对工作压力和情感耗竭之间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5)新生代员工的工作倦怠水平在年龄和企业性质上存在显着差异。本研究通过对新生代群体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的研究,宏观的把握该群体工作倦怠,工作压力的情况,为企业在培养管理新生代员工的问题上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想法,并且利用本文的研究结果,针对性的给企业提供管理建议,以期引导员工产生积极主动的心理,从而降低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促进新生代员工的个人发展。

王慧[2](2020)在《某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适应性反映个体应对新环境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本研究通过调查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提供依据,以降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发生风险。方法于2018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971名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SACQ)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水平进行调查,结合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和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SS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以及自行设计的校园功能满意度调查问卷,评测大学新生一般资料、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家庭环境及对学校满意度等情况。采用Excel录入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的因素。结果1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总分为(108.68±13.07)分,对大学的认可程度、对大学的总体评价、情绪适应性、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各维度的均分分别为:(24.16±3.27)分、(27.97±4.98)分、(20.35±5.67)分、(15.33±2.68)分、(20.87±3.28)分。2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学新生适应性总分、对大学的认可程度、对大学的总体评价在性别、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专业、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怀度、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适应性在性别、独生子女、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校园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适应性在性别、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专业、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怀度、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适应性在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专业、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怀度、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线性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新生适应性总分与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心理一致感、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对食堂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对宿舍的满意度、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有关(P<0.05);(2)对大学的认可程度与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是否独生子女、心理一致感、家庭经济状况、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对食堂的满意度、家庭关怀度、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有关(P<0.05);(3)对大学总体评价与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心理一致感、独生子女、对宿舍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对食堂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性别有关(P<0.05);(4)大学新生情绪适应性与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独生子女、心理一致感、性别、对宿舍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有关(P<0.05);(5)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与心理一致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对食堂的满意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对宿舍的满意度、家庭关怀度、性别、专业有关(P<0.05);(6)大学新生人际适应性与心理一致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独生子女、对宿舍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领悟社会支持、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有关(P<0.05)。结论1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2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心理一致感水平、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对食堂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对宿舍的满意度、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是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的影响因素。图0幅;表14个;参162篇。

杨周莹[3](2020)在《二孩家庭教养方式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养二孩,二孩的出生让原本稳定的家庭结构发生改变,家庭新成员的加入,使父母投入更多精力与时间在二孩子女身上,这对头胎子女的身心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二孩家庭与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和养育两个孩子方面所使用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是否相同、父母如何处理与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发现一系列二孩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联系教养方式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有助于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本研究以鲍姆林德评价父母教养方式的四个维度:控制、成熟要求、亲子互动的清晰度和关怀与支持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上海市二孩家庭教养方式情况进行基本调查,以便研究者能够更加聚焦研究内容。问卷调查中,选取上海的松江区、金山区、杨浦区和浦东新区,包括一所市示范园、三所一级园和两所二级园。研究对象为4个区的6所幼儿园的幼儿家长,106名出生在“单独二孩”政策以后的二孩家庭的父母和102名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对8位二孩家庭的父母进行了访谈,更加深入地了解导致二孩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哪些问题,引起问题的缘由以及提出相应对策,来弥补问卷调查分析所带来的不足,从而使研究更加客观、真实。基于研究结论,二孩家庭父母和子女在家庭氛围、教养要求、教养方式、互动方式等4个维度方面各自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为二孩家庭父母的教养提出以下几点教育指导建议:首先是父母方面,在教育方法上应该提升教育素养,优化教养方式;同时作为父母还需要关注孩子心理,平衡爱与关注;在教养要求上,父母要了解、尊重两个孩子的天赋,以及遵循两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形成符合年龄特点的有效规则以及明确有效的公德教养要求;在情感互动上,父母与孩子之间增强情感互动,鼓励孩子表达关心与爱;孩子之间增强情感互动,让头胎子女参与到教养中。其次是子女方面,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自我中心化”,并且欣赏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进行合理的期望与要求;此外,父母还要关注头胎子女的心理状态。最后在家庭氛围中,要营造温暖、和谐、宽容的家庭氛围,形成家庭成员共同的价值趋向,让头胎子女感受与弟妹共同成长的快乐,给予更多的父爱与陪伴。

齐文皎[4](2020)在《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兼析几种因素的中介效应》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暴力伤医杀医事件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还会引发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恐惧,对医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正念疗法作为心理治疗领域一个发展迅速的新趋势,众多研究表明其对于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着疗效。心理和谐是指个体对内可以接纳自己,对外可以接纳他人、适应社会,处于一种内外一致、协调发展的均衡状态,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而个体的自尊水平、人际关系及应对方式也均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可能的内部机制,拟建立一个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模型,并通过调查研究来验证这一模型的合理性。本研究采用五因素正念觉知量表、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自尊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718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21.0对问卷结果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使用Hayes编制的SPSS宏程序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和Bootstrap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正常水平,但医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上的表现力要比其他心理症状更为凸显。此外,男医学生在躯体化和其他两个因子上的得分显着高于女医学生;来自城镇的医学生在躯体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这四个因子上的得分显着高于来自农村的医学生;除了强迫症状和恐怖这两个因子之外,在心理健康其他因子及其总分上,非独生子女医学生的得分均显着低于独生子女医学生。(2)正念与心理和谐、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自尊、积极应对呈显着正相关,与人际关系、消极应对、心理健康呈显着负相关;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显着负相关,自我和谐与自尊显着正相关,人际和谐与人际关系显着负相关,人事和谐与积极应对显着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显着负相关;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自尊、积极应对呈显着负相关,与人际关系、消极应对呈显着正相关。(3)正念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以通过多个社会心理因素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即正念可以通过心理和谐的中介效应、自我和谐和自尊的链式中介效应、人际和谐和人际关系的链式中介效应以及人事和谐和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效应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通过分析社会心理因素在医学生正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本文建立了一个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旨在引导医学生接纳自我、悦纳他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医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而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吴凡[5](2020)在《以社会支持网络为基础的社区健康老龄化护理实践模式构建及验证》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老年人数量不断增长,促进健康老龄化成为社区护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策略。社会环境因素中的社会支持网络近年来成为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关注点。同时,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条件下,社区护理如何高效且持续地促进健康老龄化仍值得思考。因此,明确社会环境中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与健康老龄化的作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探索高效且持续性的社区护理实践模式十分必要。研究目的:(1)研究一:明确我国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与健康老龄化之间的作用关系(2)研究二:以社会支持网络为基础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社区护理实践模式的确立与验证研究方法:(1)研究一:为横断面研究。便利选取485名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使用Lubben的社会网络量表-18、医疗社会支持量表、健康实践自我效能量表、健康促进生活型态量表Ⅱ、健康老龄化量表以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并描述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和社会支持网络水平,并采用路径分析明确各类社会支持网络影响健康老龄化的作用路径。(2)研究二:第一阶段结合理论、政策和研究一的基础初步确立以社会支持网络为基础的社区健康老龄化护理实践模式,由6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论证。第二阶段开展类实验性研究,便利选取106名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投掷硬币的方法将四个社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开展以社会支持网络为基础的社区健康老龄化护理实践模式,对照组开展常规的社区护理实践,干预时长为6个月,测量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时两组研究对象的健康老龄化、健康促进行为、自我效能和邻居支持得分,使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两组和各时间点的差异。同时,在干预结束时收集干预组研究对象对干预过程的评价。研究结果:(1)研究一:该部分收回有效问卷共计485份,分析结果如下:1)研究对象健康老龄化平均得分为120.62±23.15分,社会支持网络平均得分为41.18±12.58分,均处于中等水平。2)在社会支持网络与健康老龄化的作用关系中,家人关系、邻居关系与健康老龄化均存在直接作用关系,标化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7、0.14。同时,家人关系、邻居关系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作用于健康老龄化,标化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8和0.09。朋友关系主要通过间接路径作用于健康老龄化,标化的路径系数为0.14。自我效能和健康促进行为对健康老龄化存在直接作用,标化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57、0.18,同时,自我效能还能通过健康促进行为间接作用于健康老龄化,标化的路径系数为0.14。以上各个作用路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二:第一阶段:专家论证明确了社会支持网络中邻居关系融合在社区护理实践中的现实意义,同时,强调了社区护士的协调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此外,对于区分邻居关系与朋友关系交叉的讨论中,专家认为结合研究一的结果邻居与朋友双重角色的结合可能更加能够强化对老年人健康老龄化的促进作用。最后,建议修改实践模式示意图的呈现形式以便更加清晰地展示各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阶段:两组共有99名研究对象完成了所有的干预。1)对两组干预前后各时点的结局指标得分进行比较:干预组研究对象的健康老龄化得分、邻居支持得分、健康促进行为得分、自我效能得分在干预后持续上升且各个时点得分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对照组研究对象相应指标的得分在各个时点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干预3个月时,干预组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得分(P<0.05),在干预6个月时,干预组研究对象的健康老龄化得分及次要结局指标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相应指标的得分(P<0.001)。2)干预组干预过程评价:干预组中84%以上的研究对象对干预的方式、干预内容和干预时间安排表示“非常满意”,97%以上的研究对象表示会支持并愿意坚持参与类似本研究的活动。研究结论:(1)本研究中,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和社会支持网络均处于中等水平。(2)本研究构建的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网络对健康老龄化的作用路径如下:1)家人关系和邻居关系可以直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同时,家人关系和邻居关系能够间接促进健康老龄化。朋友关系仅能间接地作用于健康老龄化。且邻居关系对健康老龄化的促进效应最强。2)自我效能和健康促进行为能够直接作用于健康老龄化,同时,自我效能还可通过健康促进行为间接作用于健康老龄化。(3)以社会支持网络为基础的社区健康老龄化护理实践模式提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效果优于常规社区护理实践且可行性高。

张燕[6](2020)在《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心理弹性的现状;2.比较不同背景资料的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心理弹性的差异;3.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现状;4.比较不同背景资料的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差异;5.探讨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心理弹性和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性;6.讨论提高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心理弹性和工作生活质量水平的对策。[方法]采用多阶段、方便抽样的方法,运用心理弹性量表和工作生活质量量表对12所三级甲等医院234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心理弹性得分为(3.24±0.73)分,各维度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力量、坚韧、乐观。2.不同职称、年龄的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心理弹性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职称的ICU护士心理弹性得分及心理弹性各维度得分显着低于其他职称护士(p<0.05),年龄≥41岁的ICU护士心理弹性的乐观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年龄≤30岁护士(p<0.05)。3.不同学历、工作年限、是否专科护士、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婚姻状况的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的心理弹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得分为(3.53±1.11)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掌握、工作压力、职业生涯满意度、家庭平衡、一般幸福感、工作评价、工作条件。5.是否专科护士、不同职称的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护士的ICU护士在工作生活质量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掌握维度得分显着高于非专科护士(p<0.05),副主任护师的ICU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得分及工作生活质量的工作条件、工作掌握、工作评价、一般幸福感、职业生涯满意度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其他职称护士(p<0.05)。6.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学历、年龄、工作年限的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着正相关(p<0.05)。心理弹性的坚韧维度可以显着正向预测工作生活质量的工作条件、工作压力、工作掌握、家庭平衡、工作评价、一般幸福感、职业生涯满意度维度和工作生活质量的总分(p<0.05)。心理弹性的乐观维度可以显着正向预测工作生活质量的工作条件维度(p<0.05)。[结论]1.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心理弹性处于低等水平,亟待加强;各维度得分力量最高,乐观最低。2.职称、年龄是影响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心理弹性的主要因素。3.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处于低等水平,有待提高;各维度得分工作掌握最高,工作条件最低。4.是否专科护士、职称是影响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5.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呈显着正相关,提高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的坚韧、乐观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生活质量。

孙丹丹[7](2020)在《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资本、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护士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当个体的资源无法满足高要求的工作时,职业倦怠就容易发生。研究显示,护士的职业倦怠不容乐观,有学者将其比喻,护士正在遭受职业倦怠病毒的侵袭。职业倦怠危害护士身心健康、降低工作效率、增加护理差错,从而影响整个护理服务质量。心理资本是对个体发展有利的内在资源,对提高组织绩效、工作满意度有积极影响。工作和家庭是个体重要的两个领域,当个体在其中一个领域投入过多的精力,势必会引起工作家庭冲突。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和工作家庭冲突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探讨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工作家庭冲突对职业倦怠的作用机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目的了解河南省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心理资本以及工作家庭冲突现状,探讨三者的关系,分析影响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为缓解职业倦怠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河南省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的722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自评式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职业倦怠量表、心理资本问卷以及工作家庭冲突量表,运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职业倦怠发生率为68.42%。情感衰竭维度得分为(18.61±11.27)分,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为(5.22±5.76)分,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29.13±11.60)分,分别处于轻度倦怠、轻度倦怠和重度倦怠。其中在个人成就感方面,61.08%护士存在重度倦怠。2.心理资本总分为(101.55±15.38)分;工作家庭冲突总分为(57.12±11.00)分,工作干扰家庭维度得分为(29.54±5.80)分,家庭干扰工作维度得分为(27.58±5.74)分。3.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维度呈负相关(P<0.01),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正相关(P<0.01);工作家庭冲突及其各维度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P<0.01),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1);心理资本与工作家庭冲突呈负相关(P<0.01)。4.心理资本在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各维度中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心理资本和工作家庭冲突进入因变量为情感衰竭的回归方程;年龄、心理资本和工作家庭冲突进入去人格化的回归方程;职称、心理资本和工作家庭冲突进入个人成就感的回归方程。结论1.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有待改善,尤其是个人成就感维度;性别、年龄、职称、心理资本以及工作家庭冲突是影响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2.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工作家庭冲突较高;提高心理资本,降低工作家庭冲突,有助于降低职业倦怠。3.工作家庭冲突既可以直接影响职业倦怠,也会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吴际军,荣娴,陈飞,刁元杰,陈德春,敬星操,龚晓玲[8](2020)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调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压力负荷量表对4所三级甲等医院106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PSQI得分(7. 96±2. 12)分,SAS得分(56. 39±6. 99)分,压力负荷得分(69. 01±9. 05)分,睡眠质量与焦虑、压力负荷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6,0. 85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是否临床感染控制护士、是否有信心完成任务、焦虑、压力负荷是影响护士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较差,医院应完善应急管理举措,加强对临床一线护士相关感控知识培训及心理疏导,降低压力负荷,以提升护士睡眠质量,改善身心健康。

陆冬燕[9](2019)在《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及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目的:1.研制适用于我国实习护生的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测评工具,供护理教育者对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进行测评。2.了解实习护生的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索护生对工作场所暴力管理的体验,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以4R危机管理理论为指导,基于国内外现有测评工具、工作场所暴力相关文献和工作场所暴力管理指南,建立测评工具条目池。2.采用德尔菲法,邀请18名专家对测评工具进行评价,再经过小样本预测试,形成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测评工具初稿。3.通过项目分析筛选条目,采用因子分析和内容效度评价测评工具的效度,采用内部一致性分析和重测信度评价测评工具的信度。4.采用方便抽样法,运用研制的测评工具调查上海、苏州、大理和南昌797名实习护生,分析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现状。5.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名实习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对策。结果:1.研制了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测评工具,包含暴力认知、护患交互、医院防护措施利用、风险评估、知识更新、暴力应对和事后恢复等7个维度,共39个条目。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422%,测评工具的内容效度为0.898,测评工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5,重测信度为0.906。2.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平均得分为(3.77±0.51)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知识更新、护患交互、事后恢复、暴力应对、风险评估、暴力认知和医院防护措施利用。3.通过对实习护生的访谈,提炼出4个主题,即暴力认知的自我成长、暴力预防存在的挑战、暴力应对能力缺陷和暴力事后的心理调适。结论:1.本研究研制的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测评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我国实习护生的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的测评。有助于护理教育者深入了解实习护生在工作场所暴力管理中的优势与不足,指导护理院校和教学医院开展暴力管理教育培训并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价。2.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护理教育者需针对实习护生的角色特点,结合医院的临床环境、潜在风险因素和政策程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从暴力防范、暴力应对和事后恢复等方面加强培训。需引导护生正确认识工作场所暴力,使护生形成积极的暴力管理态度,提升护生的暴力应对技能,促进护生心理状态的积极转变,以减少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及危害。

李苗苗[10](2019)在《格林模式促进护生应对医务场所暴力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格林模式健康教育模式(PRECEDE-PROCEED)对护生进行医院场所暴力防护教育并评价该模式的教育效果。通过构建《护生实习期间遭遇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现状及防护能力水平、教育现状及需求》问卷,系统地调研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遭遇暴力事件的现状及防护能力。基于格林模式针对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在实施后评价干预效果。方法:(1)运用德尔菲函询法构建问卷。遴选15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函询,测量问卷的信效度。(2)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基线调查。随机抽样选择南昌某三甲医院的实习中期实习护生60人,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描述护生遭遇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现状;分析护士对暴力事件防护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了解相关防护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3)使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进行干预研究,对干预组护生进行一个月的集中授课教育,并在后续定期回访,持续提供指导。对照组护生仅发放书面材料供自行学习。在护生完成实习时再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护生的得分情况是否存在差异,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有23.33%的护生在实习期间遭遇过医院场所暴力事件,暴力事件均为语言攻击,其中16.67%为辱骂,6.67%为威胁;暴力事件主要发生地点为病房,占72.73%;主要施暴者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各占45.45%;对护生造成的影响主要为工作热情下降(45.45%)、产生离职想法(9.09%)、焦虑忧郁或气愤(9.09%);护生的主要应对方式为忍让回避(33.33%)、耐心解释(33.33%)、没有理睬(16.67%)、先讲理后反击(5.56%)、求助同事(5.56%);上报率仅为18.18%。(2)干预前,对照组护生医院场所暴力事件防护问卷得分情况分别为:防护知识问卷26.13±2.17、防护态度问卷33.57±2.27、防护行为问卷25.53±3.05;干预组护生防护知识问卷26.27±2.02、防护态度问卷32.87±2.16、防护行为问卷25.87±2.50;护生教育需求情况,85%护生未学习过专门课程、88.3%护生未参加过相关培训、98.3%护生愿意参加此类培训。(3)干预后,对照组护生医院场所暴力事件防护问卷得分情况分别为:防护知识问卷26.20±2.39、防护态度问卷34.57±1.91、防护行为问卷26.40±2.78;干预组护生防护知识问卷28.20±1.40、防护态度问卷34.53±2.56、防护行为问卷27.39±21.8,干预组护生防护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护生防护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防护态度两组护生无显着差异。结论:1.护生应对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的知识缺乏程度较为严重,防护行为较差;但护生普遍防护意识较强,态度积极。2.运用格林健康教育模式对护生进行干预教育可以提高护生对医院场所暴力事件防护的知识水平、强化护生防护行为。3.干预组护生在医院场所暴力发生后应对方式更加多样、上报率更高,应对能力明显增强。

二、106名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6名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代员工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 ——神经质和责任性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5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新生代员工
        2.1.1 新生代员工的概念
        2.1.2 新生代员工的特点
        2.1.3 新生代员工的相关研究
    2.2 工作压力
        2.2.1 工作压力的概念
        2.2.2 工作压力的测量
        2.2.3 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
    2.3 工作倦怠
        2.3.1 工作倦怠的概念
        2.3.2 工作倦怠的维度和测量
        2.3.3 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
    2.4 神经质和责任性
        2.4.1 大五人格模型
        2.4.2 大五人格的测量
        2.4.3 神经质和责任性的相关研究
    2.5 本章小结
3.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新生代员工的概念及特征
        3.1.2 研究变量的概念界定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2.1 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假设
        3.2.2 神经质和责任性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假设
        3.2.3 神经质和责任性对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调节作用的假设
    3.3 研究概念模型
    3.4 本章小结
4.研究设计
    4.1 变量的测量
        4.1.1 工作压力的测量
        4.1.2 工作倦怠的测量
        4.1.3 神经质和责任性的测量
    4.2 预调研问卷的设计
    4.3 预调研问卷的分析
        4.3.1 预调研问卷数据分析
        4.3.2 项目分析
        4.3.3 信度分析
        4.3.4 探索性因子分析
    4.4 形成正式问卷
    4.5 本章小结
5.实证分析
    5.1 正式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5.2 研究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5.3 数据质量检验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信度分析
        5.3.3 效度分析
        5.3.4 相关性分析
    5.4 假设检验
        5.4.1 新生代员工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5.4.2 神经质对新生代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
        5.4.3 责任性对新生代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
        5.4.4 神经质和责任性的调节作用
    5.5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5.6 新生代员工工作倦怠的差异性分析
        5.6.1 工作倦怠在性格上的差异
        5.6.2 工作倦怠在年龄上的差异
        5.6.3 工作倦怠在学历上的差异
        5.6.4 工作倦怠在服务年限上的差异
        5.6.5 工作倦怠在企业性质上的差异
    5.7 检验结果总结
    5.8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管理建议
    6.3 研究展望
    6.4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某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调查研究
    1.1 研究方案
        1.1.1 研究目标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学处理
        1.1.5 质量控制
        1.1.6 伦理原则
    1.2 结果
        1.2.1 大学新生一般人口学特征
        1.2.2 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
        1.2.3 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单因素分析
        1.2.4 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多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
        1.3.2 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的因素分析
    1.4 小结
    1.5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2.1 适应性的概念
    2.2 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测评工具
    2.3 大学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2.3.1 个体因素
        2.3.2 家庭因素
        2.3.3 学校因素
    2.4 大学生适应不良的危害
        2.4.1 人际交往障碍
        2.4.2 学业成绩不理想
        2.4.3 强迫症状、焦虑等负性情绪
    2.5 适应性在护理领域的研究
    2.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二孩家庭教养方式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政策调整
        (二)“全面二孩”政策下父母存在的家庭教养困惑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一孩”与“二孩”
        (二)二孩家庭
        (三)教养方式
    四、研究问题
    五、研究设计
        (一)调查设计
        (二)数据处理
        (三)研究过程
        (四)论文特色与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内涵及相关研究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
        (三)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因素
    二、关于二孩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
        (一)二孩家庭的数量
        (二)二孩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
        (三)影响二孩家庭教养的因素
    三、关于二孩家庭教养方式现状及问题的研究
        (一)情感投入不均衡
        (二)忽视头胎子女的心理问题
    四、关于二孩家庭教养方式策略的研究
        (一)积极的养育
        (二)正确的理念
        (三)追根溯源,还原真像
第三章 现状
    一、基本现状
        (一)高学历、高收入家庭生育二孩占比高
        (二)家庭中“男孩、女孩”组合、年龄差5岁以内占比高
    二、问题
        (一)家庭氛围
        (二)教育方法
        (三)教养要求
        (四)互动方式
第四章 原因分析
    一、父母方面
        (一)父母教育程度的影响
        (二)父母教育方法的不妥
        (三)父母教养要求的不当
        (四)缺乏良好的互动方式
    二、孩子方面
        (一)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学前儿童的自我中心
        (二)孩子的不同气质类型
        (三)两孩之间的年龄差
    三、家庭氛围
        (一)婚姻质量
        (二)家庭成员的价值趋向
        (三)“父亲”角色的缺失
第五章 对策建议及研究反思
    一、父母方面
        (一)教育方法
        (二)教养要求
        (三)情感互动
    二、子女方面
        (一)理解孩子的“自我中心化”
        (二)欣赏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
        (三)关注头胎子女的心理状态
    三、家庭氛围
        (一)营造温暖、和谐、宽容的家庭氛围
        (二)形成家庭成员共同的价值趋向
        (三)感受与弟妹共同成长的快乐
        (四)给予更多的父爱与陪伴
    四、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附件

(4)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兼析几种因素的中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社会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梳理
        2.1.1 正念
        2.1.2 心理和谐
        2.1.3 自尊
        2.1.4 人际关系
        2.1.5 应对方式
        2.1.6 心理健康
        2.1.7 各因素间的相关研究
    2.2 研究述评
    2.3 研究创新
    2.4 概念界定
    2.5 研究思路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设计
        3.1.1 分析模型
        3.1.2 分析路径
    3.2 研究方法
        3.2.1 问卷调查
        3.2.2 数据分析
    3.3 研究指标
        3.3.1 五因素正念觉知量表(FFMQ)
        3.3.2 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
        3.3.3 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
        3.3.4 Rosenberg自尊量表(SES)
        3.3.5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3.3.6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
    3.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第四章 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4.1 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描述统计
    4.2 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4.2.1 医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4.2.2 医学生心理健康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4.2.3 医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5.1 医学生的正念水平
        5.1.1 医学生正念水平的统计分析
        5.1.2 医学生正念水平的总体情况
    5.2 医学生的心理和谐
        5.2.1 医学生心理和谐的统计分析
        5.2.2 医学生心理和谐的总体情况
    5.3 医学生的自尊水平
        5.3.1 医学生自尊水平的统计分析
        5.3.2 医学生自尊水平的总体情况
    5.4 医学生的人际关系
        5.4.1 医学生人际关系的统计分析
        5.4.2 医学生人际关系的总体情况
    5.5 医学生的应对方式
        5.5.1 医学生应对方式的统计分析
        5.5.2 医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情况
    5.6 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5.6.1 医学生正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5.6.2 医学生正念与心理和谐的相关分析
        5.6.3 医学生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5.6.4 医学生正念与自尊、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5.6.5 医学生心理和谐与自尊、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5.6.6 医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社会心理因素的中介效应
    6.1 心理和谐的中介效应
        6.1.1 心理和谐的中介效应检验
        6.1.2 心理和谐的中介效应讨论
    6.2 自我和谐与自尊的链式中介效应
        6.2.1 自我和谐与自尊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6.2.2 自我和谐与自尊的链式中介效应讨论
    6.3 人际和谐与人际关系的链式中介效应
        6.3.1 人际和谐与人际关系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6.3.2 人际和谐与人际关系的链式中介效应讨论
    6.4 人事和谐与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效应
        6.4.1 人事和谐与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6.4.2 人事和谐与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效应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针对高校的建议
        7.1.1 开展正念相关培训
        7.1.2 注重医学生心理和谐、内外一致的培养
        7.1.3 开展自尊、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为主题的团体辅导
    7.2 研究结论
    7.3 研究不足与前瞻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以社会支持网络为基础的社区健康老龄化护理实践模式构建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和理论框架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老年人健康问题及健康老龄化概念
    三、社会支持网络与健康老龄化
    四、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相关研究
    五、相关理论基础
    六、文献小结
    七、理论框架
    八、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明确我国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对健康老龄化的作用关系(研究一)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类型
        (二) 研究对象
        (三) 测量指标及测量工具
        (四) 资料收集
        (五) 资料整理与分析
        (六) 质量控制
        (七) 伦理问题
    三、研究结果
        (一)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
        (二) 研究对象的健康老龄化水平
        (三) 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
        (四) 社会支持网络影响健康老龄化的相关中介变量得分情况
        (五) 社会支持网络作用于健康老龄化的模型假设与验证
    四、讨论
        (一)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状况
        (二) 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
        (三) 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分析
        (四) 社会支持网络作用于健康老龄化的模型分析
第四章 以社会支持网络为基础的社区健康老龄护理实践模式的确立与验证(研究二)
    一、护理实践模式的确立
        (一) 确立护理实践模式的基础
        (二) 护理实践模式确定与论证
    二、护理实践模式的验证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四)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的局限性
    五、对后续研究和实践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知情同意书
    附件2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件3 健康老龄化量表
    附件4 Lubben社会网络量表-18
    附件5 医疗社会支持量表
    附件6 健康促进生活型态量表Ⅱ
    附件7 自我评定的健康实践能力量表
    附件8 以邻居关系为基础的社区护理实践干预过程评价表
    附件9 以社会支持网络为基础的社区健康老龄化护理实践模式示意图(修改版)
    附件10 以社会支持网络为基础的社区健康老龄化护理实践模式干预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及修改
    附件11 健康老龄化知识讲座具体内容
    附件12 邻居的一般特征
    附件13 量表授权信息
    附件14 课题开展的伦理批件
致谢
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6)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资本、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1 职业倦怠
    2 心理资本
    3 工作家庭冲突
    4 已有研究不足
    5 相关理论
    6 研究假设
第二部分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 1 一般资料问卷
        1.2.1. 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1.2.1. 3 焦虑自评量表(SAS)
        1.2.1. 4 压力负荷量表
        1.2.2 调查方法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现状
    2.3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焦虑、压力负荷现状
    2.4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与焦虑、压力负荷的相关性
    2.5 影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2.6 影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较差
    3.2 影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
        3.2.1 临床感染控制护士睡眠质量更佳
        3.2.2 有信心完成任务的护士睡眠质量更佳
        3.2.3 焦虑状态影响护士睡眠质量
        3.2.4 高压力负荷是护士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
4 小结

(9)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内容
    5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基本概念与文献回顾
    1 概念界定
    2 理论基础
    3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相关测评工具
    4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相关研究
第三部分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测评工具初稿的形成
    1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测评工具的基本框架
    2 建立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测评工具条目池
    3 实施德尔菲专家咨询
第四部分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测评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五部分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现状分析
    1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现状调查
        1.1 研究目的
        1.2 资料与方法
        1.3 研究结果
        1.4 讨论
    2 实习护生对工作场所暴力管理体验的质性访谈
        2.1 研究目的
        2.2 资料与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第六部分 研究总结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第七部分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格林模式促进护生应对医务场所暴力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和理论框架
        1.3.1 相关概念
        1.3.2 格林模式介绍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设计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问卷编制方法
        2.1.1 初步拟定问卷框架与条目
        2.1.2 问卷函询及分析
    2.2 基线调查
        2.2.1 研究设计
        2.2.2 研究对象
        2.2.3 研究工具
        2.2.4 资料收集方法
        2.2.5 资料分析方法
        2.2.6 质量控制
    2.3 干预研究
        2.3.1 研究设计
        2.3.2 干预计划制定和实施
        2.3.3 研究工具
        2.3.4 评价干预效果
第3章 结果
    3.1 问卷编制结果
        3.1.1 专家函询结果
        3.1.2 函询后问卷修改情况
        3.1.3 信度分析
    3.2 基线调查结果
        3.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3.2.2 护生实习期间遭遇暴力事件情况
        3.2.3 护生防护暴力事件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
    3.3 干预研究结果
        3.3.1 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生的基线资料对比
        3.3.2 干预后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应对能力问卷知识评分
        3.3.3 干预后医院场所暴力事件问卷态度评分
        3.3.4 干预后医院场所暴力事件问卷行为评分
        3.3.5 两组护生问卷得分情况对比
        3.3.6 两组护生干预后暴力事件发生情况及应对现状
        3.3.7 两组护生遭遇暴力事件及应对情况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基线调查结果评价
        4.1.1 教育生态学评价
        4.1.2 格林模式干预效果
        4.1.3 教育建议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研究的创新点、局限性
    6.1 创新点
    6.2 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106名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代员工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 ——神经质和责任性的调节作用[D]. 云子旋.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2]某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王慧.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8)
  • [3]二孩家庭教养方式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D]. 杨周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兼析几种因素的中介效应[D]. 齐文皎. 兰州大学, 2020(01)
  • [5]以社会支持网络为基础的社区健康老龄化护理实践模式构建及验证[D]. 吴凡.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D]. 张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资本、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研究[D]. 孙丹丹.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8]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 吴际军,荣娴,陈飞,刁元杰,陈德春,敬星操,龚晓玲. 护理研究, 2020(04)
  • [9]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及初步应用[D]. 陆冬燕.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10]格林模式促进护生应对医务场所暴力的效果研究[D]. 李苗苗. 南昌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106名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