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手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分析

成人手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分析

一、6例成人手镜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钱思轩[1](2012)在《慢性髓系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细胞代谢状态以及伊马替尼治疗后敏感和耐药患者代谢的变化差异,综合患者点突变和高密度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SNP)芯片进一步评估细胞代谢与基因的相关性,同时对经典多药耐药基因(MDR1)SNPs分析以探讨CML耐药的机制。方法:收集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分别采用气相飞行时间质谱、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联合测序、高密度全基因组SNPs芯片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联合测序技术检测代谢组学、ABL1基因点突变、基因型和拷贝数以及MDR1基因的SNPs表达。分析细胞代谢与基因的相关性,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结果:1.代谢组学检测未进行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代谢组学表型存在尿素循环,三羧酸循环和脂质代谢紊乱,与正常对照组有显着差异;伊马替尼治疗后,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的患者其代谢组学表型明显纠正且趋于正常,但与正常组不重叠,而耐药的CML患者代谢紊乱现象仍存在,与治疗前的代谢表型无显着差异。同时慢性期与急变期的代谢表型差异明显。2.全基因SNPs芯片在9例CML标本中(1例伊马替尼敏感CML、4例原发耐药、4例继发耐药)发现44个缺失、2个扩增、7个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在CML慢性期无论是伊马替尼敏感或耐药均发现X和Y染色体隐匿缺失。3. MDR1SNPs与伊马替尼耐药耐药组与非耐药组在C1236T、G2677T/A和C3435T的SNPs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伊马替尼耐药与等位基因T呈剂量相关效应。男性/女性、原发/继发耐药在三个位点的SNP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L1激酶区点突变与伊马替尼耐药1例原发耐药慢性期患者ABL1上第3215号位点发生A>A/C的核苷酸转变;1例继发耐药急变期患者ABL1上第695号位点发生T>C的核苷酸替代,第1006号位点发生T>C的核苷酸替代,第1045号位点发生T>C的核苷酸替代。继发耐药患者ABL1激酶区点突变率为1/6(16.7%),原发耐药患者ABL1激酶区点突变率为1/15(6.7%);慢性期耐药患者ABL1激酶区点突变率为1/17(5.9%),加速期/急变期患者ABL1激酶区点突变率为1/4(25%)。结论:1. CML患者存在代谢紊乱,急变期与慢性期的代谢组学差异与基因的变化密切相关。CML细胞需要更高的能量代谢,需通过碳主链传递上调氨基酸运转,细胞分子合成和信号传导。CML细胞糖酵解增加与其他肿瘤细胞一致。2.伊马替尼能通过使BCR-ABL阳性细胞代谢从糖酵解转为正常的线粒体代谢而逆转有氧糖酵解现象,造成糖摄入减少,能量增加。3.伊马替尼敏感CML患者即使已达到细胞遗传学缓解,仍然处于疾病状态。4.染色体17、9、22缺失和扩增与疾病进展和耐药相关,1号染色体与发病有关,染色体1、11或22的缺失和扩增涉及到CML细胞脂质代谢异常。染色体22缺失涉及糖代谢异常。5. MDR1C1236T、G2677T/A和C3435T中,等位基因T与伊马替尼耐药相关,体现基因剂量效应。6.继发耐药患者的突变率高于原发耐药,急变期患者的突变率高于慢性期患者。19例未检测出ABL1激酶区域点突变说明突变仅是导致伊马替尼治疗耐药的因素之一。

李相磊,韩亚莉,黄利娜,马春燕,牛祥岺,张娟[2](2011)在《成人亚急性手镜细胞型急性白血病1例》文中认为通过对1例手镜细胞型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手镜细胞型急性白血病存在亚急性的病变过程。

东建亭[3](2011)在《甲状腺素联合眼罩遮光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甲状腺素口服联合眼罩遮光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鼻(或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5~8)μg/(kg.d),疗程为14d,1次/d,口服,于晨起空腹喂奶前1h喂入,同时配合眼罩遮光。结果治疗组应用甲状腺素口服联合眼罩遮光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为(120±40)mL/kg,腹胀消失时间(2.86±0.93)d,达到完全经胃肠喂养时间(11.80±2.74)d,胃潴留量为(1.59±0.57)mL,体重增加(1.21±0.56)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甲状腺素口服或鼻饲联合眼罩遮光可加速胃排空,促进肠道蠕动,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着。

王昱,黄晓军[4](2009)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后的治疗》文中指出尽管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初治完全缓解率已有显着提高,但长期生存率仍较低。确定ALL患者复发的高危因素,有助于预测治疗结局并指导制定整体治疗策略。迄今复发ALL尚未取得共识性的治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部分患者得以治愈,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及分子靶向治疗有望进一步改善成人复发ALL的疗效。

王涣群[5](2007)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综述 ——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例临床疗效小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性,初步探讨其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1)查阅中医历代古典医籍中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记载,并对近年来中医学家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进行综述。(2)检索近年来现代医学有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报道,进行分析、总结。(3)临床研究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发作期辨证属血热妄行为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为主,方选犀角地黄汤合三七,兼见阴虚者在前方基础上加用二至丸以滋阴清热,宁络止血,兼见气虚者在前方基础上加用参芪四物汤合四君子汤以健脾养血,益气摄血。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随访6个月,评价客观疗效,血小板计数及其维持时间,临床症状积分,骨髓巨核细胞数,不良反应,再次入院次数的观察。结果:两组总疗效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提升血小板保持稳定性,在改善出血症状,减轻头晕、失眠、盗汗、疲乏等副作用,减少入院次数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结论:祖国医学虽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说,但对本病从症状、病因病机到治法方药、预后转归均有一定的论述,现代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多集中于一方一法,对综合治疗的研究有限。与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比较,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在显效率与总有效率上无明显差异,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陈均法,虞荣喜,朱宁希,陈雅珍[6](2001)在《6例成人手镜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析》文中提出

刘荔军,王秋雁,佘尚扬,卜思红,刘芳芳[7](2000)在《急非淋手镜细胞白血病(附6例报告)》文中提出报告 6例急非淋手镜细胞白血病 ,其中M5 a 2例 ,M5 b 3例 ,M2 a 1例。 6例中骨髓分类手镜细胞分别为 40 %、41 %、42 %、43 %、46%、67% ,外周血手镜细胞分别为 2 %、6%、0 %、4%、9%、3 % ,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本组 5例M5 的手镜细胞影像基本同于文献 ,M2 a的手镜细胞胞浆不如M5 丰富 ,柄部较为短些。本病与非手镜形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基本相同 ,但化疗效果不佳 ,缓解率低 ,生存期均较短 ,有别于文献报道

陶元[8](1995)在《杂合型急性白血病》文中认为杂合型急性白血病陶元杂合型急性白血病(HAL)或称急性混合系列白血病(AMLL),其表型十分复杂,可分多种类型,治疗和预后各有不同,分述如下。双表现型HAL是指通常在≥20%的单一白血病细胞上同时表达两个细胞系列特异性标记的急性白血病(AL),应用双...

陈朝仕,张克奇[9](1992)在《8例成人手镜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白血病手镜细胞(Hand Mirror cells,HMC)形态特征。首先由1974年Norberp等叙述,国内仅为个案报道。通常标准以骨髓中HMC超过40%者即定为手镜细胞白血病。通过免疫学研究是属B细胞。我们诊治1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现HMC11例,其中8例接受长期住院治疗。现报道如下。

乐蓓蓓,夏乐三,董绍琨,吴英云[10](1991)在《成人手镜形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七例》文中研究指明 手镜细胞(HMC)作为一种特殊的细胞形态1931年首由Lewis发现并命名。1977年Schumacher等以"手镜细胞白血病"为题最早报告1例手镜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Lancet 1977;1:655]。至1989年国外共

二、6例成人手镜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例成人手镜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髓系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CML 代谢组学分析及伊马替尼耐药的代谢组学变化
    引言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材料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统计和分析
    1.5 结果
    1.6 讨论
第二章 伊马替尼耐药的患者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
    引言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材料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经典多药耐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 Ph+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相关性研究
    前言
    3.1 研究对象
    3.2 主要试剂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5 统计学处理
    3.6 结果
    3.7 讨论
第四章 ABL1 激酶区点突变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相关性研究
    前言
    4.1 研究对象
    4.2 主要材料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
    4.5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获奖和课题
致谢

(2)成人亚急性手镜细胞型急性白血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综述 ——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例临床疗效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1.病名及证候表现
    2 病因病机
    3 治疗
        3.1 传统方治疗
        3.2 自拟方治疗
        3.3 分型论治
        3.4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问题与展望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西医研究进展
    1 病因
        1.1 人微小病毒B19(HPVB19)
        1.2 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Epstein Barr病毒(EBY)
        1.3 人类第6型疮疹病毒(HHV—6)
        1.4 肝炎病毒
        1.5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2 发病机制
        2.1 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
        2.2 红细胞Cab受体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2.3 细胞因子
        2.4 巨核细胞的变化
        2.5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2.6 血小板破坏
        2.7 基因对ITP患者的影响
    3 预后
    4 治疗
        4.1 肾上腺皮质激素:
        4.2 免疫抑制剂:
        4.3 丙种球蛋白:
        4.4 脾脏切除术:
        4.5 达那唑:
        4.6 氨苯砜(DDS):
        4.7 a-干扰素:
        4.8 环孢菌素A(CsA):
        4.9 抗-Rh(D)免疫球蛋白
        4.10 血浆置换(PE):
        4.11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临床研究部分
    前言
    研究内容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中医诊断标准
        4.纳入标准:
        5.病例排除标准:
        6.脱落、终止、剔除标准:
        6.1 剔除标准
        6.2 脱落标准
        6.3 终止标准
        7.病情轻重分级
        8.中医症状记分标准
        9.治疗方法
        9.1 基本治疗
        9.2 中医治疗
        10.治疗疗程及随访
        11.观察项目
        11.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11.2 疗效性观测
        12.统计学方法
        13.临床资料分析
        13.1 病人基础资料
        13.2 基线齐性比较
        13.3 临床疗效比较
        13.4.不良反应观察
        14.研究结论
        15.讨论
        15.1.药物机理研究
        15.2.导师经验
        16.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6例成人手镜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髓系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D]. 钱思轩. 南京医科大学, 2012(01)
  • [2]成人亚急性手镜细胞型急性白血病1例[J]. 李相磊,韩亚莉,黄利娜,马春燕,牛祥岺,张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11(06)
  • [3]甲状腺素联合眼罩遮光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 东建亭. 中国现代医生, 2011(06)
  • [4]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后的治疗[J]. 王昱,黄晓军.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09(03)
  •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综述 ——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例临床疗效小结[D]. 王涣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07)
  • [6]6例成人手镜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析[J]. 陈均法,虞荣喜,朱宁希,陈雅珍.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1(01)
  • [7]急非淋手镜细胞白血病(附6例报告)[J]. 刘荔军,王秋雁,佘尚扬,卜思红,刘芳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06)
  • [8]杂合型急性白血病[J]. 陶元.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5(05)
  • [9]8例成人手镜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J]. 陈朝仕,张克奇. 浙江肿瘤, 1992(02)
  • [10]成人手镜形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七例[J]. 乐蓓蓓,夏乐三,董绍琨,吴英云. 中华内科杂志, 1991(11)

标签:;  ;  ;  ;  ;  

成人手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