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杂交太阳鱼的养殖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戴杨鑫,王宇希,戴瑜来,马恒甲,冯晓宇[1](2017)在《使用生态基对室内养殖系统中杂交太阳鱼生长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杂交产生的杂交太阳鱼F1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生态基的使用量对室内养殖系统中杂交太阳鱼的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实验共设置0.049、0.098、0.197、0.295和0.393 m2/m3五种不同生态基使用量梯度,以不使用生态基的养殖桶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共使用18个养殖桶。实验期间使用纳米圆盘底增氧方式增氧,整个养殖期间不换水,持续对水体溶解氧(DO)、pH和温度(Wt)进行监测,每5天测定水体总氨氮(TAN)和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定杂交太阳鱼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使用生态基能有效促进杂交太阳鱼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同时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平均总氨氮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可降低24.15%。通过回归分析可知,杂交太阳鱼养殖中生态基的适宜使用量低限为0.244 m2/m3。
窦艳君[2](2016)在《投喂频率对点带石斑鱼生长、生理生化、表观消化率及氮磷排泄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寻找工厂化养殖点带石斑鱼的适宜投喂频率,减少养殖对水体的污染,本试验研究了投喂频率对3种规格点带石斑鱼生长、组织消化酶活力、血浆及肝胰脏抗氧化指标、血浆生化指标、表观消化率以及氮磷排泄的影响。1.选取三种规格(S:33.37±1.85 g、M:238.99±5.32 g、L:414.79±7.89 g)的点带石斑鱼,每种规格日投喂频率设三个梯度,分别为:S组:2次/d(S2)、3次/d(S3)、4次/d(S4);M组:1次/d(M1)、2次/d(M2)、3次/d(M3);L组:两天一次(L0.5)、1次/d(L1)、2次/d(L2),每个投喂频率3个重复,每次饱食投喂,连续喂食试验鱼28 d、56 d和84 d后采样。试验结果如下:在3个阶段内,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S组、M组和L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着升高,S4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饵料效率均显着高于S2组;M2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饵料效率均显着高于M1组,与M3组差异不显着;L1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饵料效率均显着高于L0.5组,与L2组差异不显着。S4组可以显着提高血浆和肝胰脏中T-SOD、GSH-PX、CAT和T-AOC的含量,显着降低肝胰脏MDA含量,对血浆中MDA含量无影响;M2组血浆和肝胰脏的T-SOD、GSH-PX和CAT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组,MDA含量显着低于其它组,T-AOC含量变化不显着;L1组血浆和肝胰脏中T-SOD、GSH-PX、CAT和T-AOC的含量显着高于L0.5组,MDA含量显着低于L0.5组。S4组血浆的GOT、GPT显着低于其它组,肝胰脏中GOT、GPT显着高于其它组;M2组血浆GPT显着低于M1组,M2肝胰脏GPT、GOT显着高于M1,而对血浆中GOT含量无显着影响;L1组血浆GOT、GPT显着低于L0.5,L1组肝胰脏中GOT、GPT显着高于L0.5。连续喂食84 d后,随投喂频率的增加,S组、M组和L组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均呈下降趋势。S4组、M2组和L1组的血浆和肝胰脏的消化酶活力显着低于低投喂频率组。投喂频率对S组AKP、ACP、TG和T-CHO无影响;M2组AKP含量显着高于其它组,而对血浆ACP、TG、T-CHO无影响;L1组血浆AKP含量显着高于L0.5组,对ACP、TG、T-CHO含量无影响。2选取三种规格(S:61.99±3.65 g、M:254.11±3.99 g、L:467.55±12.75 g)的点带石斑鱼,每种规格日投喂频率设三个梯度,投喂频率同上,每个投喂频率3个重复,S组、M组、L组的日投喂量分别为3.2%、0.6%、1.0%,正式试验24 h不流水,充气,按投喂后0.5 h、1 h进行水样采集,用于测定总氮(TN)、总磷(TP)。每日收集粪便6次,用于测定表观消化率。S4组TN、TP总积累量显着低于S2组;M2组TN、TP总积累量显着低于M1组,与M3组无差异;L1组TN、TP总积累量显着低于L0.5组。随投喂频率的增加,三个规格的表观消化率均呈下降趋势,S组的表观消化率无显着差异;M2组的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M3组,与M1组差异不显着;L组表观消化率呈显着下降趋势。综上所述,S组、M组和L组的点带石斑鱼适宜投喂频率分别为4次/d、2次/d、1次/d。
谭凡民,李燕妮[3](2013)在《混养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南美白对虾(P.vannamei)养殖生产的发展,集约化水平要求的提高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养殖病害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危害和影响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对虾养殖生产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防止养殖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已成为对虾养殖生产技术研究的主要课题。作者多年来一直在从事对虾养殖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经过广泛研究和深入生产实践,认为在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混养技术,可有效地防止养殖病害的发生和病害的蔓延,提高养殖成功率。
崔健荣,郭志强,莫旺成,陈丹,王冠球[4](2013)在《杂交太阳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丰富杭州湾地区的水产养殖品种,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引进杂交太阳鱼并将之与南美白对虾进行混养试验。结果表明:混养杂交太阳鱼的池塘,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达49%,高于单养池塘;混养池塘的饵料系数为1.81,亩利润增加1750元(15亩=1 hm2,下同);投入产出比为1∶1.51。通过7个月饲养,杂交太阳鱼的平均出塘规格为130 g.尾-1,外塘存活率为96.05%,具有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适合在杭州湾地区进行推广。
崔健荣,郭志强,莫旺成,陈丹,王冠球[5](2013)在《杂交太阳鱼引种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宁波市大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了丰富杭州湾地区水产养殖品种,同时解决南美白对虾单养效益较低的状况,同慈溪市顺帆渔业专业合作社合作于2011年4月从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所引进杂交太阳鱼,并实施了其与南美白对虾进行混养的试验。现将试验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慈溪市顺帆渔业专业合作社所在区域为海涂围垦地,其北部滩涂为杭州湾南岸面积最大
崔健荣,郭志强,莫旺成,陈丹,王冠球[6](2013)在《杂交太阳鱼引种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阳鱼,属鲈形目,太阳鱼属,是一种体型较小的温水性鱼类。杂交太阳鱼具有体型好、色彩漂亮、肉多鲜嫩、体侧肌肉无小刺、鱼肉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是一种食用、垂钓、观赏兼用的新兴养殖品种,市场前景广阔。太阳鱼原产北美洲,湖北、湖南、广东省等地就太阳鱼的引进及人工繁殖和和养殖技术进行过研究。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所利用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作为父本和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生长速度较快的杂交后代,提高鱼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商品规格,改善商品鱼的外观。杂交太阳鱼在杭州、衢州等地区进行推广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杨帆,张世萍,韩凯佳,李贤,王春芳,谭肖英[7](2011)在《投喂频率对黄鳝幼鱼摄食、生长及饵料利用效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体重分化、鱼体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2、3、4、12次/d和24次/d),每组3个重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4次/d组的摄食率显着高于其它各组(P<0.05);特定生长率有不同程度增高,4次/d组达到最高(P<0.05);饲料利用效率4次/d组显着高于2次/d组(P<0.05),与其它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各试验组组内个体体重无显着差异(P>0.05),黄鳝的规格趋于整齐。试验各组黄鳝的鱼体成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饵料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在4次/d时达到最高(P<0.05)。试验表明:黄鳝的生长受投喂频率的影响,每天投喂4次是黄鳝养殖的最佳投喂频率。
李行先,郭水荣,冯晓宇,谢楠,许宝青[8](2009)在《蓝鳃太阳鱼与绿色太阳鱼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片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用酚/氯仿提取法提取了蓝鳃太阳鱼、绿色太阳鱼肌肉组织的总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1 119bp Cyt b基因片段,纯化后送上海生工测序。所得序列用Mega3.1软件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其余9种太阳鲈属鱼类Cyt b基因序列用NJ法构建太阳鲈属鱼类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蓝鳃太阳鱼与绿色太阳鱼序列相似度为82.3%,变异位点198个,平均转换/颠换比为2.1;(2)蓝鳃太阳鱼与L.humilis亲缘关系较近,绿色太阳鱼与L.symmetricus亲缘关系较近,蓝鳃太阳鱼与绿色太阳鱼遗传距离为0.206。
胡金春,余乾通[9](2009)在《杂交太阳鱼高效养殖试验》文中研究表明为满足太阳鱼商品鱼5~10月市场需求,选择杂交太阳鱼秋苗池塘养殖,投喂粗蛋白为36%~40%的浮性配合饲料,5月份以后采取筛选和捕大留小的方法出售100 g以上的商品鱼。经试验,太阳鱼平均产量567.8 kg/667m2,夏花出池为成活率93.3%,饲料系数1.05,养殖投入与产出比为1:3.15。
朱海生,谈灵珍[10](2007)在《杂交太阳鱼 引种试养小结》文中认为杂交太阳鱼(Hybrid sunfish),又称美国太阳鱼、杂交太阳鲈,是以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rochirus)为母本和绿色太阳鱼
二、杂交太阳鱼的养殖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杂交太阳鱼的养殖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使用生态基对室内养殖系统中杂交太阳鱼生长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条件 |
1.2 采样与指标测定 |
1.2.1 水质指标测定 |
1.2.2 养殖动物生长性能测定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生长指标 |
2.1.1 实验鱼类生长 |
2.1.2 基于鱼类生长的适宜生态基使用量 |
2.2 水质指标 |
2.2.1 水温、溶解氧、p H |
2.2.2 总氨氮 (TAN) 和亚硝酸盐氮 (NO2--N) |
2.2.3 基于养殖水质的适宜生态基使用量 |
3 讨论 |
3.1 生态基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 |
3.2 使用生态基对养殖动物的影响 |
3.3 生态基的适宜使用量 |
(2)投喂频率对点带石斑鱼生长、生理生化、表观消化率及氮磷排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当前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
2 水产动物的消化系统 |
2.1 口咽腔 |
2.2 食道 |
2.3 胃 |
2.4 肠 |
2.5 幽门盲囊 |
3 水产动物投喂策略的研究状况 |
4 水产动物的摄食和生长 |
5 水产动物投喂频率的研究进展 |
5.1 水产动物适宜投喂频率的研究 |
5.2 投喂频率对水产动物生长及饵料利用的影响 |
5.3 投喂频率对水产动物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
5.4 投喂频率对水产动物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6 研究不足 |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8 本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投喂频率对点带石斑鱼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日常管理 |
2 测定指标 |
2.1 生长指标及饵料利用 |
2.2 血浆及肝胰脏抗氧化能力指标 |
2.2.1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 |
2.2.2 丙二醛(MDA) |
2.2.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
2.2.4 过氧化氢酶(CAT) |
2.2.5 总抗氧化能力(T-AOC) |
2.3 血浆及肝胰脏生理生化指标 |
2.4 消化酶活力 |
2.4.1 粗酶液的制备 |
2.4.2 蛋白酶活力测定 |
2.4.3 脂肪酶活力的测定 |
2.4.4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
2.5 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
2.6 数据分析 |
3 试验结果 |
3.1 生长指标及饵料利用 |
3.2 血浆及肝胰脏抗氧化指标 |
3.3 血浆和肝胰脏代谢酶活性 |
3.4 血浆生化指标 |
3.5 肌肉营养成分 |
3.6 组织消化酶活力 |
3.6.1 蛋白酶 |
3.6.2 脂肪酶 |
3.6.3 淀粉酶 |
4 讨论 |
4.1 投喂频率对水产动物生长及饵料利用的影响 |
4.2 投喂频率对水产动物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3 投喂频率对水产动物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
4.4 投喂频率对水产动物组织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4.5 投喂频率对水产动物血浆和肝胰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三章 投喂频率对点带石斑鱼表观消化率及氮、磷排泄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日常管理 |
2 测定指标 |
2.1 总氮总磷的测定 |
2.1.1 试剂配置 |
2.1.2 试验步骤 |
2.2 饲料和粪便中铬含量测定 |
2.2.1 试剂配制 |
2.2.2 试验步骤 |
2.3 表观消化率的计算 |
2.4 数据分析 |
3 试验结果 |
3.1 总氮总磷 |
3.2 表观消化率 |
4 讨论 |
4.1 氮磷排泄 |
4.2 表观消化率 |
第四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混养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混养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病害防治原理 |
1.1 偏滤食性的杂食性鱼类 |
1.2 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 |
2 混养技术与方法 |
2.1 混养品种的选择 |
2.1.1 根据不同的水质选择 |
2.1.2 根据不同养殖池塘选择 |
2.1.3 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环境选择 |
2.2 混养品种放苗时间及大小选择 |
2.1偏滤食性的杂食性鱼类 |
2.2 偏肉食性的鱼类 |
2.3 混养密度 |
2.3.1 偏滤食性的杂食性鱼类 |
2.3.2 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 |
2.4 饵料与投喂 |
2.5 养殖水质和底质调控 |
2.5.1 水质排换 |
2.5.2 水质和底质改良 |
2.5.3 溶解氧的供给 |
2.6 日常监测 |
2.6.1 对虾生长及活动 |
2.6.2 混养鱼类生长及活动 |
2.7 收获 |
3 应用效果与应用前景 |
3.1 有效改善水质环境和底质环境, 防止养殖环境恶化作用明显 |
3.2 对控制病原的传播和扩散作用明显 |
3.3 混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绿色环保的生物病害防治技术, 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4)杂交太阳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池及放养前准备 |
1.2.1 室内水泥池 |
1.2.2 室外土池 |
1.3 苗种管理 |
1.4 养殖管理 |
1.4.1 苗种暂养 |
1.4.2 混养管理 |
1.4.3 日常管理 |
2 试验结果 |
2.1 鱼虾捕获 |
2.2 收获情况 |
2.3 经济效益 |
3 小结与讨论 |
3.1 成活率 |
3.2 饲料系数 |
3.3 生长速率 |
3.4 经济效益对比 |
(5)杂交太阳鱼引种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
1. 试验地点 |
2. 试验池塘及养前准备 |
(1) 室内水泥池: |
(2) 室外土池: |
3. 苗种管理 |
4. 养殖管理 |
(1) 苗种暂养: |
(2) 混养管理: |
(3) 日常管理: |
二、试验结果 |
1. 鱼虾捕获 |
2. 收获情况 |
3. 经济效益 |
三、小结与讨论 |
1. 成活率 |
2. 饲料 |
3. 生长速率 |
4. 经济效益对比 |
(6)杂交太阳鱼引种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池塘及养前准备 |
1.2.1 室内水泥池 |
1.2.2 室外土池 |
1.3 苗种管理 |
1.4 养殖管理 |
1.4.1 苗种暂养 |
1.4.2 混养管理 |
1.4.3 日常管理 |
2 试验结果 |
2.1 鱼虾捕获 |
2.2 收获情况 |
2.3 经济效益 |
3 小结与讨论 |
3.1 成活率 |
3.2 饲料 |
3.3 生长速率 |
3.4 经济效益对比 |
(8)蓝鳃太阳鱼与绿色太阳鱼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片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及测序 |
1.3 序列分析 |
2 结果 |
2.1 序列特征 |
2.2 分子系统树的构建 |
3 讨论 |
(10)杂交太阳鱼 引种试养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一、试验的条件和方法 |
1、试验池: |
2、清塘消毒和施基肥 |
3、苗种放养: |
4、饲养管理 |
(1) 投饲 |
(2) 日常管理 |
二、试验结果 |
1、收获情况 |
2、经济效益 |
三、小结与讨论 |
四、杂交太阳鱼的养殖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使用生态基对室内养殖系统中杂交太阳鱼生长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J]. 戴杨鑫,王宇希,戴瑜来,马恒甲,冯晓宇. 渔业研究, 2017(03)
- [2]投喂频率对点带石斑鱼生长、生理生化、表观消化率及氮磷排泄的影响[D]. 窦艳君. 天津农学院, 2016(08)
- [3]混养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J]. 谭凡民,李燕妮. 中国农业信息, 2013(13)
- [4]杂交太阳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J]. 崔健荣,郭志强,莫旺成,陈丹,王冠球. 水产科技情报, 2013(02)
- [5]杂交太阳鱼引种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研究[J]. 崔健荣,郭志强,莫旺成,陈丹,王冠球. 科学养鱼, 2013(03)
- [6]杂交太阳鱼引种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J]. 崔健荣,郭志强,莫旺成,陈丹,王冠球. 当代水产, 2013(01)
- [7]投喂频率对黄鳝幼鱼摄食、生长及饵料利用效率的影响[J]. 杨帆,张世萍,韩凯佳,李贤,王春芳,谭肖英. 淡水渔业, 2011(03)
- [8]蓝鳃太阳鱼与绿色太阳鱼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片段分析[J]. 李行先,郭水荣,冯晓宇,谢楠,许宝青.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9]杂交太阳鱼高效养殖试验[J]. 胡金春,余乾通. 现代农业科学, 2009(05)
- [10]杂交太阳鱼 引种试养小结[J]. 朱海生,谈灵珍. 渔业致富指南, 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