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内玻璃体异物自行排出前房一例

玻璃体内玻璃体异物自行排出前房一例

一、玻璃体内玻璃异物自行排入前房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浩[1](2020)在《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需要玻璃体手术干预的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疗效,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入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成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04例(104眼),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就诊记录,包括:年龄,性别,眼别,受伤原因,致伤机制,伤口大小,受伤区域,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是否合并晶体损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患者均行23G或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记录随访期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部恢复情况和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一般资料,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视力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的104例成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约为6:1,其中左眼49例,右眼5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77±13.26岁。本研究纳入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中,包括穿通伤16例(15.4%),贯通伤5例(4.8%),破裂伤37例(35.6%)以及异物伤46例(44.2%)。其中最常见的受伤原因为在工作时被铁屑、铁钉等金属锐器崩伤,伤口总长度不超过10mm有79例(76.0%),超过10mm共25例(24.0%),受伤区域位于I区49例(47.1%),II区18例(17.3%),III区8例(7.7%),I+II区10例(9.6%),II+III区13例(12.5%),I+II+III区6例(5.8%)。本研究的眼外伤患者中,合并晶体损伤78例(75.0%),玻璃体积血83例(79.8%),视网膜脱离32例(30.8%),眼内炎18例(17.3%)。2.本研究中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平均值为2.333±0.860,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除外1例最终因眼球萎缩行眼球摘除,其余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平均值为1.249±0.957,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单因素统计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受伤机制(P=0.045)、伤口长度(P=0.014)、受伤区域(P=0.008)、术前视力(P=0.031)、玻璃体手术时机(P=0.035)、合并晶体损伤(P=0.027)、玻璃体积血(P=0.007)、视网膜脱离(P<0.001)和眼内炎(P<0.001)。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视力(P=0.040)、伤口长度(P=0.008)、合并视网膜脱离(P=0.001)以及眼内炎(P=0.019)。结论:1.需要玻璃体手术干预的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多见于中年男性,其中与职业相关的眼外伤最为常见。2.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有效治疗累及眼后节的复杂开放性眼外伤,术后视力得到明显改善。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受伤机制、伤口总长度、受伤区域、术前视力、玻璃体手术时机、合并晶体损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是影响开放性眼外伤玻切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4.术前视力、伤口总长度、合并视网膜脱离、合并眼内炎是影响开放性眼外伤玻切术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钟雪梅[2](2020)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相较于传统玻璃体切除手术,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在眼后段疾病治疗中具有优势:在术中可控制平稳的眼内压,降低术中视网膜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的风险,可有效清除基底部玻璃体,高速波切速率可以减少对视网膜的牵拉,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概率大大减少。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内异物和重度眼外伤后濒危眼两种复杂情况的眼外伤,既要解决异物取出或者恢复解剖结构的问题,处理好术中玻璃体和视网膜等并发症,又要尽可能考虑到术后远期效果。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得到更好的手术效果。第一章“L”形切口在微创玻切治疗后段眼内较大异物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中通过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取出后段眼内较大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01月至2019年6月间29例(29只眼)眼后段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眼眶CT和/或眼部B超检查确定后段眼内异物的长、宽、高,根据异物最大宽度(W),以 W≤3mm、5mm≥W>3mm、W>5mm 分成 a、b、c 组,a、c 组分别通过常规“一”形睫状体平坦部扩大切口和角膜缘切口取出。b组通过“L”形切口,即在“一”形切口一端向角膜缘方向作长约2mm垂直切口取出,异物取出后封闭巩膜异物取出切口,玻切通道插入23G/25G+微创穿刺套管行微创玻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的异物取出率、视力结果和并发症,评估“L”形切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纳入a组13例,b组8例,c组8例。b组所有异物均一次性取出,末次随访网膜均复位,异物长为5.4±2.9mm,最大宽度为2.2±0.8mm,高为1.6±0.9mm,术前、术后视力无显着性差异,眼压较基线眼压高。术后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例(12.5%);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2 例(25.0%)。随访 6 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段较大异物中,经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可以安全取出符合条件的较大异物(5mm≥最大宽度>3mm),术后并发症少。第二章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重度眼外伤濒危眼中的应用目的:研究重度眼外伤后濒危眼中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oldable capsular vitreours body,FCVB)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组队列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的重度眼外伤、具有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指征并同意手术治疗的患者。行Ⅰ期清创缝合后,根据受伤情况,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同时植入FCVB或先行玻璃体切割术,选择合适时机Ⅱ期再植入FCVB。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视力、眼压、FCVB在位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眼球萎缩情况等指标。对患者的眼压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7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左眼3例,右眼4例,年龄(32±8.9)岁,术后平均随访6.9个月。眼球保留率100%,无1例出现眼内大出血、眼内炎或行眼球摘除术。6例(85.7%)眼球萎缩得以控制,1例(14.3%)未出现眼球萎缩。存留视网膜全部复位。术后视力:2例(28.6%)患者高于术前,5例(71.4%)患者无提高。术后1周平均眼压(10±1.7)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基线眼压(9.6±3.8)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P=0.71)。末次平均眼压(6.5±1.6)mmHg,低于基线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P=0.17)。随访出现低眼压6例(85.7%),浅前房2例(28.6%)。结论:严重眼外伤濒危眼中植入FCVB安全、有效,起到挽救眼球、控制早期眼球萎缩、避免摘除眼球的作用,可以保留部分视功能,常见的并发症为低眼压和浅前房。

张靓[3](2020)在《外伤眼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后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外伤眼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oldable Capsular Vitreous Body,FCVB)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07月至2019年08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因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硅油植入手术的患者30例30只眼,术后随访半年,观察主观眼部感受、FCVB位置、术前术后视力和眼压、角膜透明度、前房深度、视网膜平伏情况、眼球突出度以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不同时间点的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以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研究中30例FCVB+硅油(silicone oil,SO)手术均成功,FCVB位置合适,术后均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发现17例患者术后诉异物感,一周后异物感减轻或消退;25例患者术后诉干涩感,需要使用人工泪液3个月甚至更长;术前术后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90,P=0.156>0.05);术后各时间段眼压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可以得出结论术后各时间段眼压较低,且明显低于术前眼压。术后角膜透明度与前房深度有显着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52),可以得出结论术后前房深度维持良好对角膜透明度的维持有积极作用;30例患者中有23名患者术眼裂隙灯显微镜/B超/SLO显示视网膜贴附良好,视网膜复位率达到76.67%,可以得出结论FCVB填充有助于视网膜平伏;术前术后的眼球突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27,P=0.716>0.05),由此得出结论患者术前术后眼球突出度变化不大,FCVB对维持眼球突出度有积极作用;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前房积血11例,结膜下引流管外露1例,对侧交感性眼炎1例。所有手术均未观察到全身并发症。结论:FCVB植入治疗外伤眼安全且有效,可以很好地维持眼球形态,避免眼球萎缩和眼球摘除。

刘慧林[4](2020)在《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文中提出目的:A/B超联合红外眼底照相观察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浑浊的临床效果,全视野视网膜电图评估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的安全性。方法:筛选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汉口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生理性玻璃体混浊患者30例,治疗前A/B超定位玻璃体混浊大小距离球壁大于4mm及距离晶体后表面大于3mm。检查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扫描激光眼底照相、A/B超、红外眼底照相及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由同一位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医生应用ELLEX公司YAG激光消融机对患者进行玻璃体消融术治疗。术后半小时测量眼压,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每天四次,连续使用3天。激光治疗后随访1天、1周、1月,术后检查最佳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扫描激光眼底照相、红外眼底照相检查及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采用Image-J软件测量治疗前后玻璃体混浊大小。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天,1周,1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只眼中,28只眼经过一次激光消融治疗,2只眼经过2次激光消融治疗,平均治疗次数1.06次。治疗后红外眼底照相显示玻璃体混浊明显减小或消失,前后对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ff-ERG五项反应波(暗适应视杆细胞反应、最大混合反应、震荡电位、明适应视锥细胞反应和30Hz闪烁光反应)及明视负向反应波的隐含期与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广角扫描激光眼底照相观察术后玻璃体及视网膜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眼底红外照相可以用作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有效观察指标。全视野视网膜电图中a波、b波和Ops震荡电位证实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对治疗患者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未造成不良影响,明视负向反应波观察也未见明显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功能损伤。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可作为检测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安全性检查方法。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短期内观察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郑斌[5](2019)在《玻璃体手术联合瘤体切除治疗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文中指出第1部分:RVPT两种玻璃体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目的:总结需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RVPT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瘤体切除对治疗RVP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取双向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院区自2011年1月到2017年7月行玻璃体手术的RVPT患者11名13眼;前瞻性队列:我院杭州院区自2014年1月到2017年7月连续收治的RVPT患者5名5眼。共计16名患者18眼,占我院同期玻璃体手术的1.2‰。详细记录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和瘤体特征,用于总结需玻璃体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15名患者17眼次手术进行分析,术中切除瘤体的8眼纳入手术治疗组,其余9眼纳入保守治疗组。收集术后随访时间、术后6月最佳矫正视力、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和术后1月与末次随访时并发症、再次治疗方式、瘤体活性等。结果:女性(69%)发病较为常见;年龄平均50岁,大于40岁占81%,最小28岁,最大69岁;左眼(59%)略多于右眼(41%)。15人单眼发病,仅1人双侧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以视力下降多见(89%),其次为飞蚊症(39%)、视物变形(19%)、视野缺损(6%)、闪光感(6%)和眼红(6%);症状持续时间范围0.25月到36月,平均7.88月;术前矫正视力范围1.0到手动,平均0.82LogMAR;术前眼压均正常。患者无高度近视,眼轴范围21.61mm到24.67mm,平均23.27mm;原发性RVPT11人(65%),继发性6人(35%),均与葡萄膜炎相关;眼底疾病中黄斑前膜最为常见(67%),其次为玻璃体出血(39%)、葡萄膜炎(39%)、视网膜下积液(28%)、视网膜渗出物(23%)、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8%)和黄斑裂孔(6%)。术前检查发现瘤体12眼,术前B超检查发现3眼。所有瘤体均为孤立型,局灶样隆起。瘤体位置以下方(70%)和颞侧(72%)多见,其中颞下方约占53%。两组术前除性别外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在术后6月和随访末次矫正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的提高幅度方面,切除治疗组均较保守治疗提高显着(P=0.006和P=0.033)。6月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0.2LogMAR及以上者,保守治疗组2眼,切除治疗组7眼;视力下降者保守治疗组2人,手术治疗组1人。术后切除治疗组8眼瘤体均完全切除,而保守治疗组3眼(33.3%)瘤体确定存在活性。两组术中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常见并发症为短暂的眼压升高和少量眼内出血,手术治疗组1眼发生晶状体移位。术后随访中葡萄膜炎持续存在最为常见,保守治疗组1眼而切除治疗组中4眼,但均较术前减轻;其次为视网膜前膜增生,保守治疗组3眼,切除治疗组1眼;保守治疗组2眼发生黄斑下渗出和黄斑区新生血管。结论:RVPT更倾向发生于非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前膜和玻璃体出血是RVPT患者行玻璃体手术的主要原因。手术中对瘤体切除与保守治疗相比,更有利于患者视力恢复和防止术后长期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RVPT的方式。第2部分:RVPT的病理学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连续5例未经治疗瘤体的自然病理特征,探讨RVPT可能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选取前瞻性队列中5例均未曾经历保守治疗的RVPT患者,术中获取标本后,进行石蜡包埋及HE染色,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检测GFAP、S100、SOX10、CD31、Olig2、VEGF、Ki67等指标。由高年资病理医师对切片进行判读。结果:病理形态学发现所有病例均可见小血管玻璃样变、纤维素样渗出物、伴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及出血;瘤体中2例以玻璃样变的血管成分为主,其中1例伴有明显的纤维素性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3例患者以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为主。病变局限于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个别突破内核层,并且瘤体与各层之间相互交错,界限不清。其中2例患者亦同时送检了黄斑前膜标本,均可见玻璃样变性的血管成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玻璃样变性血管的内皮细胞表达CD31及VEGF;增生的神经胶质细胞表达GFAP、VEGF。不同病例神经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表达VEGF的强度不同,同一病例血管内皮与增生的神经胶质细胞内VEGF表达强度不同。增生的神经胶质细胞无异型性,Ki67染色显示增殖指数很低。结论:RVPT具有一种完全以玻璃样变性血管为主体的病理形态。血管的玻璃样变性是RVPT最具有特征性和重复性的病理特征,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程度在不同瘤体差异很大,其他如纤维素性渗出、出血、炎症细胞和Rosenthal纤维等也是常见的病理改变。我们推测RVPT自然病理过程可能起始于异常血管的增生,后因某些因素的破坏,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并逐渐演变为瘤体的主要成分。RVPT继发的黄斑前膜内有玻璃样变性血管成分。VEGF可能在RVPT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第3部分:RVPT相关玻璃体手术设计目的:探讨基于RVPT临床特征和病理学结果的玻璃体手术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对象为保守治疗组和切除治疗组共计15名患者17眼。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瘤体的处理方式、瘤体周围视网膜的处理方式、晶状体是否摘除、内界膜是否剥除、是否使用电凝、填充物、是否使用曲安奈德、术中的并发症、术后1月的手术并发症。并对3例患者的详细手术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切除治疗组手术时间平均90分钟,直接切除瘤体3眼,平均时间83分钟,游离并取出瘤体5眼,平均时间94分钟。保守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59分钟。两组手术时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t=-3.582,P=0.003)。保守治疗组中8眼(88.9%)对瘤体进行了单纯的冷凝治疗,1眼(11.1%)进行了光凝治疗,末次随访证实3眼(33.3%)瘤体存在活性。瘤体周围的视网膜在保守治疗组4例采用了冷凝,其余患者均采用术中激光处理。晶状体摘除者均为50岁以上,保守治疗组5眼,切除治疗组1眼。内界膜剥除12眼,均有黄斑前膜,两组各6人。眼内填充物保守治疗组填充BSS液5眼,长效气体3眼,空气1眼;切除治疗组填充硅油6眼,长效气体2眼,空气1眼。术毕玻璃体腔内辅助使用曲安奈德者,保守治疗组7眼,切除治疗组1眼。两组术中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1月内并发症主要是短暂性眼压升高和少量出血,手术治疗组中1例出现短期内晶状体后囊下羽毛状混浊。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瘤体切除可以达到彻底切除瘤体的目的,合理的手术设计可以避免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RVPT的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孙光瑞[6](2020)在《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及发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背景眼外伤是致盲和低视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一项发展中国家的大宗病例调查表明,眼外伤在致盲病因中已占据第二位,从国际上看,估计全球每年有50万例致盲性眼外伤发生,这已是眼外伤成为当今世界单眼盲的首要病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每年全国范围内均会出现数百万的眼外伤患者,患者伤后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视力产生严重影响,严重的甚至失明,是儿童及青壮年群体失明的主要因素。有学者指出,眼外伤及其所致的并发症、后遗症会对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体系相对于发达国家稍有落后,且人口基数较大,眼外伤患者数量较多,因眼外伤而并发疾病、后遗症的患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更加严重。全世界范围内约180万盲人是因眼外伤而致,因此对于眼外伤的预防和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分析我国眼外伤患者的特点,我们发现多数患者为成年男性,眼外伤而造成的视力降低会导致其视力明显降低,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因此对眼外伤成因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通过对我院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受伤原因,性质,年龄,职业,就诊时间,伤及部位,受伤程度和处理方法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机械性眼外伤的最佳就诊窗口期,防范措施及治疗的最佳方案,旨在提高视功能,尽可能降低视功能的损害程度。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之间就诊于我院的413例机械性眼外伤病例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和统计病历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2014-2018年我院机械性眼外伤住院人数的年度分布特点,机械性眼外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外伤来源分布、职业分布,并分析机械性眼外伤的眼别分布、眼伤类型、合并症分布、第一处理时间分布、治疗方式分布、入院视力分布,分析机械性眼外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⑴4个年龄组整体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评估:年龄较大的患者恢复情况可能相对较差;⑵6个致伤原因组整体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综合评估:锐器伤、爆炸伤的患者恢复情况可能相对较差;⑶5个眼外伤类型组整体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评估:钝挫伤和穿通伤的患者恢复情况可能相对较差;⑷4个第一处理时间组整体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评估:第一处理时间偏长(2天及更晚)的患者恢复情况相对较差;⑸2个治疗方式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评估: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恢复情况相对较差;⑹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患者年龄(偏大)、致伤原因(锐器伤+爆炸伤)、受伤后第一处理时间(偏晚)以及治疗方式(未采用手术治疗)均是视力恢复预后的主要不利影响因素(P<0.05,OR>1)。结论机械性眼外伤是眼外伤的主要构成类型,发病受到环境、月份等因素的影响,从事高风险工作的青壮年劳动力机械性眼外伤的发生率较高,多为钝器伤和锐器伤,年龄、致伤原因、部位、受伤程度、治疗时间早晚及治疗方案与其预后相关。临床中应高度重视对机械性眼外伤的个性化治疗,加强对相应人群的自我防护的科普宣传,最大程度降低致盲率。

刘杨[7](2015)在《眼内异物视力预后相关因素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眼内异物是一种引起视功能严重受损的眼外伤,常合并眼球开放性损伤,因患者性别、年龄、外伤原因、异物性质等不同评估眼内异物视力预后较为困难。对眼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降低眼内异物的发生率及评估伤情,为进一步诊疗提供参考。目的探讨眼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视力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眼科,并行手术治疗的眼内异物患者370例(373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年龄、就诊时视力、创口因素、异物因素、外伤性白内障、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内炎及手术因素等与眼内异物视力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研究眼内异物病例370例(373眼),其中右眼190例,左眼177例,双眼3例;男性359例,女性11例。本研究致伤原因主要集中在工农业生产作业中,包括锤击致伤196眼(52.6%)、切割伤72眼(19.3%)、凿钻伤47眼(12.6%)、爆炸伤25眼(6.7%)、鞭炮伤14眼(3.8%)、刺伤11眼(2.9%)、焊接伤3眼(0.8%)、摔伤3眼(0.8%)、车祸伤2眼(0.5%)。术后随访时间8至14个月,平均10.2个月。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05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在50岁以上(P<0.05)、就诊时视力(presenting visual acuity,PVA)小于0.3(P<0.05)、创口长度4mm以上(P<0.05)、创口形状不规则(P<0.05)、创口手术修复(P<0.05)、异物长度4mm以上(P<0.05)、非磁性异物(P<0.05)、伴有视网膜裂孔(P<0.05)、伴有视网膜脱离(P<0.05)、伴有玻璃体积血(P<0.05)、伴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0.05)、伴有眼内炎(P<0.05)、行玻璃体切割术取出异物(P<0.05)、1次以上手术治疗(P<0.01)、多次玻璃体手术(P<0.01);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在50岁以下(P<0.05)、PVA大于0.3(P<0.05)、创口长度4mm以下(P<0.05)、创口形状规则(P<0.05)、创口自行闭合(P<0.05)、异物长度4mm以下(P<0.05)、磁性异物(P<0.05)、异物位于眼前节(P<0.05)、无视网膜裂孔(P<0.05)、无视网膜脱离(P<0.05)、无玻璃体积血(P<0.05)、无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0.05)、无眼内炎(P<0.05)、行巩膜外磁取术取出异物(P<0.05)、1次手术治疗(P<0.05)。结论1.我院2009~2014年收住院的眼内异物患者多为中青年男性。2.生产劳动中普遍缺乏保护措施,应加强科普教育增强防患意识。3.我院2009~2014年眼内异物与视力预后相关的因素为:年龄、就诊视力、创口长度、创口形状、创口是否自行闭合、异物长度、异物性质、异物位置、外伤性白内障、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内炎、手术方式、手术次数。4.年龄、就诊视力、异物长度、视网膜裂孔、多次手术是影响视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少章,贺翔鸽,王维光[8](2005)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对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30例(3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30眼)眼内异物均一次手术摘出,其中27例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取出异物;1例锯齿缘附近磁性大异物,经玻璃体切割后,从巩膜切口用磁铁将异物吸出;1例锯齿缘巨大非磁性异物,行晶体摘除后经角膜缘切口取出。本组病例术后视力改善19眼(63.3%),无变化6眼(20%),视力下降5眼(16.7%)。早期视力下降的原因与术后角膜水肿,视网膜出血,玻璃体混浊、玻璃体腔内填充物等因素有关。术后有3例(3眼,1%)发生视网膜脱离,其中1例行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晶体切除+冷凝+注气术后治愈,1例放弃治疗;1例因眼球萎缩行眼球摘出。结论对穿通伤口小且已自行闭合者、穿通伤口已缝合但角膜透明不影响观察者和有化脓性眼内炎征象者均应尽早手术。对于<35岁晶体已混浊者,建议采取玻璃体切割切除晶体和眼内异物摘出同时进行,术中应尽量保留晶体前囊膜,以利于人工晶体植入。对位于周边部的非磁性异物,虹膜后粘连瞳孔无法扩大者建议术中切除晶体,以扩大视野有利于异物的寻找取出和病变玻璃体的切除。对巩膜裂伤伴球内异物存留的患者,建议玻璃体切除的同时行巩膜扣带术以降低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黄红[9](2000)在《玻璃体内玻璃异物自行排入前房一例》文中研究表明

黄君照[10](1984)在《眼内铜质异物自发排出报告一例》文中指出 文献上有关铜质异物从眼球内自发排出的记戴不多,国外首先有Ca Stelnau氏报告,以后Raulin,Braudeubung及Blake氏相继有报告,国内李毕二氏报告一例铜质沉着病并有异物自发排出,张氏报告铜质异物自发排出二例。近年来尚未再有报告,可能与近年来眼球内非磁性异物手术治疗,比较普遍开展有关,本院遇到一例特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二、玻璃体内玻璃异物自行排入前房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玻璃体内玻璃异物自行排入前房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 发病率
        2.1.2 性别及年龄
        2.1.3 致伤原因
    2.2 开放性眼外伤的检查
    2.3 开放性眼外伤损伤区域及合并损伤
    2.4 影响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
        2.4.1 初始视力
        2.4.2 损伤机制
        2.4.3 伤口长度
        2.4.4 晶状体损伤
        2.4.5 玻璃体积血
        2.4.6 视网膜脱离
        2.4.7 眼内炎
        2.4.8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4.9 玻璃体手术时机
    2.5 治疗
    2.6 总结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仪器设备
    3.3 研究方法
        3.3.1 一般临床资料
        3.3.2 眼部检查
        3.3.2.1 检查方法
        3.3.2.2 伤口分区
        3.3.2.3 记录内容
        3.3.2.4 辅助检查
        3.3.3 随访观察
    3.4 治疗方法
        3.4.1 一期眼球修复术
        3.4.2 二期玻璃体手术
    3.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3.5.1 视力测量方法
        3.5.2 视网膜情况
        3.5.3 疗效评判标准
    3.6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性别及眼别
        4.1.2 年龄
        4.1.3 受伤机制及受伤原因
    4.2 手术疗效
        4.2.1 一般疗效
        4.2.2 术前视力及术后视力比较
        4.2.3 手术并发症
    4.3 不同因素与玻璃体切割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分析
        4.3.1 性别、眼别及年龄
        4.3.2 受伤机制
        4.3.3 伤口总长度
        4.3.4 受伤区域
        4.3.5 术前视力
        4.3.6 玻璃体手术时机
        4.3.7 合并眼部损伤情况
第5章 讨论
    5.1 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一般特征
    5.2 开放性眼外伤的手术疗效
    5.3 影响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
        5.3.1 受伤区域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2 损伤机制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3 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4 伤口长度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5 晶体损伤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6 玻璃体积血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7 视网膜脱离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8 眼内炎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9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10 一期修复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11 玻璃体手术时机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4 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L”形切口在微创玻切治疗后段眼内较大异物中的应用
    1.1 前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1.6 不足
第二章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重度眼外伤濒危眼中的应用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2.6 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外伤眼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玻璃体替代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研究报告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2.5 结果
第3章 讨论
    3.1 Nd: 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的有效性
    3.2 Nd: 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的安全性
    3.3 不足与展望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玻璃体手术联合瘤体切除治疗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
引言
第1部分 RVPT两种玻璃体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2部分 RVPT的病理学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3部分 RVPT相关玻璃体手术设计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件
    病例4
    病例6~1
    病例6~2
    病例7~1
    病例7~2
    病例8
    病例9
    病例10
    病例12
    病例13
    病例14
    病例15
    病例16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及发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机械性眼外伤分类及防治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眼内异物视力预后相关因素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综述
    1 流行病学
    2 创口及异物位置
    3 诊断及辅助检查
    4 并发症及治疗
    5 预后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材料
    2. 仪器设备
    3. 视力评估
    4. 检查方法
    5. 手术方法及术后用药
    6. 随访观察
    7.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1 一般情况
        1.1 年龄、性别及眼别
        1.2 职业
        1.3 受伤原因
    2 就诊时视力及术后视力情况
    3 眼部并发症
    4 视力预后相关因素
        4.1 年龄与视力预后
        4.2 PVA 与视力预后
        4.3 创口因素与视力预后
        4.4 异物因素与视力预后
        4.5 眼部并发症与视力预后
        4.7 手术因素与视力预后
第4章 讨论
    1 一般情况
        1.1 年龄与性别
        1.2 外伤原因与职业
    2 视力预后相关因素
        2.1 年龄
        2.2 PVA
        2.3 创口因素
        2.4 异物因素
        2.5 晶体损伤
        2.6 玻璃体积血
        2.7 视网膜脱离
        2.8 PVR
        2.9 眼内炎
        2.10 手术因素
    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异物性质及位置:
    3.受伤部位及并发症:
    4.手术时间及方法:
结 果
    1.异物取出情况:
    2.术前、术后视力情况:
    3.术中、后并发症及处理:
讨 论
    1.手术时机:
    2.手术体会:

四、玻璃体内玻璃异物自行排入前房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D]. 刘永浩. 吉林大学, 2020(08)
  • [2]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D]. 钟雪梅.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3]外伤眼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后的临床观察[D]. 张靓.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4]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D]. 刘慧林. 长江大学, 2020(04)
  • [5]玻璃体手术联合瘤体切除治疗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D]. 郑斌. 郑州大学, 2019(07)
  • [6]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及发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孙光瑞.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7]眼内异物视力预后相关因素临床分析[D]. 刘杨. 吉林大学, 2015(08)
  • [8]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的临床分析[J]. 刘少章,贺翔鸽,王维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10)
  • [9]玻璃体内玻璃异物自行排入前房一例[J]. 黄红.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 2000(01)
  • [10]眼内铜质异物自发排出报告一例[J]. 黄君照.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84(01)

标签:;  ;  ;  ;  ;  

玻璃体内玻璃体异物自行排出前房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