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以纯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

程以纯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

一、程益春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宋吉美,黄延芹,房国伟,朱建德,崔云竹[1](2021)在《浅谈温化法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从温化法的理论角度探讨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阐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基本病机以气阴两虚为常,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痰瘀互结、络脉瘀阻为变,治疗上宜法当温化,伍用补气、行气、化湿、利水、化瘀等法,并从温阳化气调肝脾、温阳化湿健脾阳、温阳利水补肾阳、温阳活血通血络4个方面具体阐述,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高少明,周迪夷,牟新[2](2021)在《从“二阳结”论治消渴病》文中提出消渴病病因病机复杂,各医家都有不同的观点。《素问·阴阳别论》云:"二阳结,谓之消",指出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二阳结"之"热结""气结""湿结"及"瘀结",可导致消渴病的发生。认识消渴病病因特点,探讨病机变化,遵循证候演变规律,是其治疗的关键。"热结""气结""湿结"及"瘀结"在消渴病发生发展阶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贯穿消渴病始终,从"二阳结"的角度论治消渴病,可适应其现代的发生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史进军,孙丰雷,徐玉坤[3](2021)在《孙丰雷教授治疗消渴病常用药对浅析》文中研究指明孙丰雷教授少年时即入选中医专业少年班培养计划,后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程益春教授,孙师继承了程益春教授"脾虚致消,理脾愈消"的理论及益气健脾的治疗大法,在临床上治疗消渴病时不忘顾护脾胃。此外,孙师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湿、热、痰、瘀为消渴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本文从消渴病常见的病因病机切入,重视调理脾胃的同时结合现今实际特点,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确立以健脾、清热、活血为主要原则的治疗思路,以脏腑辨证结合八纲辨证,具体列举健脾燥湿、健脾输津、健脾补肾、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7组代表药对,结合药物性味归经、功效配伍、方剂知识、经典医学、现代药理研究等相关知识,通过观察患者临床实际反馈,从适应证、配伍、用量、禁忌证的角度全面阐述药对的应用要点,并列举验方一首,经实际临床验证,效佳。

于航[4](2021)在《杞膝消渴肾衰安汤治疗消渴肾衰(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杞膝消渴肾衰安汤联合外用保留灌肠治疗消渴肾衰(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作用,主要观察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及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从而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诊断为消渴肾衰(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门诊和疗区患者72例,将试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根据每个患者个体情况施以对症基础治疗,例如降糖、降压、纠酸、降脂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杞膝消渴肾衰安汤内服联合中药外用保留灌肠;对照组予海昆肾喜胶囊口服联合肾康栓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的改善情况,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1.试验观察共12周,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在此过程中,没有患者因出现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最终完成病例试验组34例,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32例,总有效率为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每个症状都得到显着的改善,在倦怠乏力、口干渴、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这些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五心烦热、浮肿这两个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的差异(P>0.05)。3.在治疗血肌酐、尿素氮方面,试验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24h尿蛋白定量的改善情况,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在肾小球滤过率方面的改善情况,试验组肾小球滤过率明显提高,且其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杞膝消渴肾衰安汤方治疗消渴肾衰(肝肾阴虚兼瘀毒证),较之肾康栓联合海昆肾喜胶囊治疗,能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减缓尿蛋白漏出,能明显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且安全性可靠,有明确的临床价值和推广意义。

李刘礼[5](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张福利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通过收集张福利教授诊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验效医案,整理其数据,应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对其挖掘,归纳其诊治2型糖尿病临床用药经验,为今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经验与思路。方法:病例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福利教授门诊,就诊时间为2017年06月至2020年11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217例。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症、舌象、脉象、首诊中药处方等,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提供的模板,上传数据,运行“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进行性别分析、舌象脉象分析、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分析、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结果:1.在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为123例,占56.68%;女性为94例,占43.32%。在患病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患病率约为女性的1.31倍。2.舌象分析显示,舌苔黄腻和舌质红频次较多,分别为106、42;脉象分析显示,脉沉、脉弦和脉沉弦频次较多,分别为63、43、30。3.四气分析显示,寒性药、温性药、平性药使用频次较多,分别为1422、702、537;五味分析显示,苦味药、甘味药、辛味药使用频次较多,分别为1787、1702、1109;归经分析显示,以脾、肝、肺经的频次最高,分别为1446、1398、1273;药物频数分析得出,使用频次高于20次的药物有35种;功效频次分析得出,清热类、补虚类、解表类、利水渗湿类的频次最高,分别为724、512、483、320。4.在关联规则分析中设置支持度210,置信度0.99,得出的核心处方为生甘草、生姜、茯神、桑寄生、麦冬。5.在方剂组方规律分析中,通过k-means算法,将“聚类个数”设为6,得出6个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生姜、生甘草、茯神、生白术、桑寄生、麦冬、葛根、生地黄;茯神、生姜、生甘草、桑寄生、生地黄、麦冬、生白术、半夏;麦冬、生甘草、茯神、生姜、半夏、桑寄生、黄芩、生白术;牡丹皮、郁金、生龙骨、桑叶、生牡蛎、生姜、半夏、川牛膝;茯神、生姜、生甘草、桑寄生、半夏、麦冬、生地黄、生白术;生甘草、生地黄、生姜、麦冬、茯神、生白术、桑寄生、牡丹皮。结论:1.张福利教授治疗T2DM常用的中药药性依次为寒性、温性和平性。常用的中药药味依次为苦味、甘味、辛味。常用中药的归经依次为脾经、肝经、肺经。常用的中药类别依次为清热类、补虚类、解表类、利水渗湿类。2.张福利教授治疗T2DM时以祛湿热、养阴生津为主,顾护中焦、调畅脾胃气机贯穿始终,兼顾通补络脉,同时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刘琪[6](2021)在《加味乌头汤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运用加味乌头汤治疗阳虚寒凝证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验证加味乌头汤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疼痛的有效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来自天津中医一附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符合纳排标准的PDPN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本研究已于试验前通过伦理审批且取得每位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两组均维持原有降糖方案及其他疾病原有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口服甲钴胺片0.5mg,3次/天;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加味乌头汤(制川乌、白芍、黄芪、炙麻黄、炙甘草、桂枝、苍术、当归、干姜)200m L,2次/天,疗程4周。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糖尿病病程、PDPN病程及合并其他疾病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多伦多临床系统评分(TCSS),正中、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总评分、主要症状评分),血糖(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脂(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肾功能(尿素、肌酐)及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评价加味乌头汤治疗阳虚寒凝证PDPN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WHR、DM病程、PDPN病程、既往史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2.对VAS评分的影响: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治疗后,组内、组间比较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3.对TCSS评分的影响: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治疗后,组内比较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对SCV的影响:治疗前,两组正中、腓浅SCV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治疗后,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正中SCV总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对中医临床症状总评分的影响: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治疗后,组内比较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6.对中医临床主要症状评分的影响:治疗前,除肌肉萎缩外其他主要症状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在四肢疼痛、四肢发凉症状评分上组内比较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肢软麻木、肢软无力症状评分上组内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感觉减退症状评分上仅试验组较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仅四肢发凉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7.对血糖、血压、血脂的影响: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治疗后,组内比较试验组2h PG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治疗前,两组肝、肾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治疗后,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9.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结论1.加味乌头汤可缓解PDPN阳虚寒凝证患者的疼痛程度,显着降低VAS评分。2.加味乌头汤可改善PDPN阳虚寒凝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在缓解四肢疼痛、四肢发凉症状上更具明显优势。3.加味乌头汤具有一定降低PDPN阳虚寒凝证患者TCSS评分的作用。4.本次研究未见加味乌头汤改善PDPN阳虚寒凝证患者正中、腓浅SCV。5.加味乌头汤不影响PDPN阳虚寒凝证患者血压、血脂及肝肾功能,有一定降餐后血糖作用,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张子微[7](2021)在《补虚培元、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运用补虚培元、解毒通络自拟方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气阴两虚,毒瘀肾络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ro)、血清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血肌酐(Scr)的变化,疗程3个月,停药后进行随访,验证补虚培元、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严格遵循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两组患者同时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糖尿病肾病饮食、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他汀类降脂药、厄贝沙坦胶囊及复方α-酮酸片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配合应用补虚培元,解毒通络自拟方剂,服药周期为3个月,停药后进行随访。采用不同组别总体对比的方法,对比2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及24h-Upro、ALB、FPG、2h PG、Scr的变化。结果:基于目前样本量来看,在西医总体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93.94%,对照组为62.86%,对比明显(P<0.01);在降低24h-Upro方面,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有治疗优势(P<0.01);在降低FPG方面,两组指标在治疗后均有明显缓解(P<0.01),但治疗组经过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2h PG方面,两组通过组内对比发现治疗后比治疗前效果更加显着(P<0.01),但治疗组效果明显更优(P<0.01);在降低Scr方面,组间对比发现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ALB水平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较为明显(P<0.01),但与对照组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候总体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87.88%VS 68.57%),疗效明显(P<0.01);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对比对照组效果更为显着(P<0.01);在改善中医单项证候指标方面,两组单项证候积分均有一定幅度地降低,并且两组在缓解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易自汗、浮肿、咽干口渴、手足心热、舌胖有印、脉细指标方面均有明显效果(P<0.01),其中治疗组在改善咽干口渴、舌胖有印、脉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更有疗效(P<0.05)。在本次试验研究的过程中,两组患者未表现出明显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补虚培元、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气阴两虚,毒瘀肾络证)患者临床症状及部分相关化验指标均取得满意疗效,疗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于临床。

张浩然[8](2021)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1~3期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预防DKD患者发生LVH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和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KD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吸烟史等)、化验指标(如: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等)、心脏彩超相关数据及中医四诊信息。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按照男性LVMI≥115g/m2,女性LVMI≥95g/m2,将患者分为两组,即LVH组和NLVH组。使用SPSS 26.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两组间存在显着差异的指标。将筛选后的指标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得出DKD 1~3期患者合并LVH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医证型方面,统计不同中医证型患者LVH患病情况,比较不同证型间LVMI水平,观察中医证型在DKD患者不同分期和LVH组与NLVH组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1.患者基本情况:共纳入DKD患者267例,其中男性156例(58.4%)、女性111例(41.6%),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9.88岁。1期患者148例(56%),2期患者78例(29%),3期患者41例(15%)。2.LVH组与NLVH组比较结果显示:LVH组患者女性例数、年龄、糖尿病病程均高于NLVH组(P<0.05)。化验指标比较结果显示:LVH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24小时尿蛋白、尿素氮、纤维蛋白原水平显着高于NLVH组(P<0.05)。LVH组预估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显着低于NLVH组(P<0.05)。3.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24小时尿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预估肾小球滤过率不是LV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女性、收缩压升高、白蛋白水平降低是LV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女性患LVH的风险是男性2.803倍(OR=2.803,95%CI=1.384-5.677);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发生LVH的风险越高(OR=0.855,95%CI=0.756-0.967);收缩压越高发生LVH的风险越高(OR=1.028,95%CI=1.004-1.053)。4.在267例DKD患者中,主证:气阴两虚证最多145例(54%),其次是脾肾气虚证84例(32%),阴虚燥热证最少仅38例(14%)。兼证:血瘀证98例(37%)占比最高,其次是湿热证75例(28%)、气滞证51例(19%),湿浊证患者最少仅43例(16%)。5.在不同分期DKD患者中,主证:1期和2期患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3期患者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随着DKD病情发展,阴虚燥热证患者占比逐渐减少,脾肾气虚证患者占比逐渐增加。兼证:1期患者以血瘀证为主,湿热证和气滞证占比均较高,湿浊证占比最小;2期患者证型占比比较均衡;3期患者血瘀证占主导地位,湿热证次之,气滞证和湿浊证占比较小。随着DKD分期的增加,气滞证患者占比逐渐减少,血瘀证患者占比逐渐增加。6.DKD患者主证间LVMI比较;脾肾气虚证患者的LVMI显着高于阴虚燥热证和气阴两虚证(P<0.05),阴虚燥热证和气阴两虚证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兼证:血瘀证患者LVMI显着高于气滞证患者(P<0.05),其他兼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显示女性、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预估肾小球滤过率、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可能是DKD 1~3期患者合并LVH的影响因素,其中女性、高收缩压、白蛋白水平降低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结果表明DKD 1~3期患者主证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兼证以血瘀证和湿热证为主;其中,合并LVH患者主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兼证以血瘀证为主,即脾肾气虚证和血瘀证患者更易合并LVH。

唐铭,谭丽,冯兴中[9](2021)在《《金匮要略》治疗糖尿病探析》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首载于《素问·奇病论》,辨证论治则始于《金匮要略》。糖尿病早期患者常有热盛津伤的表现,治疗当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法,常用白虎汤类方;糖尿病肾功能失代偿期及尿毒症期患者常因肾气虚弱、气化不畅而致开阖失司、湿浊停聚,治疗当以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为法,常用五苓散类方;糖尿病引发各种并发症多由气机失调、痰热瘀滞引起,治疗当从肝入手,缓肝调中、滋阴泻热,常用乌梅丸类方;糖尿病肾病合并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多因久病伤津耗气而致气阴两虚,气虚则无力推血运行,治疗当活血化瘀,生津止渴,常用桃核承气汤类方。

李怡梅[10](2020)在《芪蛭五苓散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芪蛭五苓散治疗脾肾阳虚型Ⅲ、Ⅳ期糖尿病肾病,观察、评价其对中医证候积分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70例脾肾阳虚型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芪蛭五苓散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芪蛭五苓散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进行芪蛭五苓散中药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主要指标:24h尿蛋白定量(24hUPQ)、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次要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以及生命体征、三大常规、血电解质、肝功能和心电图的情况,采用SPSS.22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总有效率方面,芪蛭五苓散治疗组为74.29%,常规治疗组51.43%,两组比较P<0.05,芪蛭五苓散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且芪蛭五苓散治疗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2.肾功能方面,芪蛭五苓散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24hUPQ)、血尿素氮(BUN)改善(P<0.05),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改善(P<0.01),常规治疗组Scr、GFR较治疗前好转(P<0.05),24hUPQ、BUN两项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芪蛭五苓散治疗组Scr、BUN、GFR、24hUPQ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糖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着下降(P<0.01),且两组对比芪蛭五苓散治疗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脂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得到改善(P<0.05),两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着改善(P<0.01),其中芪蛭五苓散治疗组LDL-C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HDL-C、TG、TC三项两组对比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炎症指标方面,治疗后芪蛭五苓散治疗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芪蛭五苓散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3.本次实验中,两组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芪蛭五苓散可有效缓解脾肾阳虚型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控制血糖、血脂和炎症指标,延缓、控制病情发展,且安全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程益春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程益春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温化法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温化法治疗消渴病的理论渊源
2 温化法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具体应用
    2.1 温阳化气调肝脾
    2.2 温阳化湿健脾阳
    2.3 温阳利水补肾阳
    2.4 温阳活血通血络
3 小结

(2)从“二阳结”论治消渴病(论文提纲范文)

“二阳结”何以致消
“二阳结”的病因与饮食不节、药物所伤、情志失调等密切相关
“二阳结,谓之消”的治法
小结

(3)孙丰雷教授治疗消渴病常用药对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常用健脾类药对
    1.1 健脾燥湿:苍术-白术
    1.2 健脾输津:葛根-黄芪
    1.3 健脾补肾:山药-山茱萸
2 清热类药对
    2.1 清热燥湿:黄连-黄芩
    2.2 清热泻火:石膏-知母
    2.3 清热解毒:翻白草-玄参
3 活血化瘀类药对:全蝎、水蛭
4 结语
5 临床经验

(4)杞膝消渴肾衰安汤治疗消渴肾衰(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DKD的研究
        1.1 发病机制
        1.2 糖尿病肾病药物干预与治疗
    2 祖国医学对DKD的研究
        2.1 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消渴肾病的治疗
    3 问题与展望
试验研究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中医诊断、辨证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试验病例标准
    3 试验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法
    4 观察项目及观察指标
        4.1 安全性观测
        4.2 疗效性观测
    5 疗效评定
        5.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5.2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5.3 安全评定标准
    6 统计方法
    7 研究结果
    8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消渴肾衰(肝肾阴虚兼瘀毒)的病因病机
    2 治疗大法
    3 临床疗效分析
    4 方药分析
    5 典型医案
    6 体会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基于数据挖掘的张福利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中医药对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1.1 古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概述
        1.2 消渴病的病因病机
        1.3 消渴病的辨证论治
        1.4 消渴病的方药研究
    2.现代医学对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1 流行病学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预防和治疗
资料和方法
    1.资料来源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研究方法
        5.1 病例收集
        5.2 分析软件
        5.3 数据预处理
        5.4 数据录入与上传
        5.5 数据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
        1.1 性别构成
        1.2 舌象分析结果
        1.3 脉象分析结果
    2.处方分析
        2.1 四气(药性)分析结果
        2.2 五味 (药味 )分析结果
        2.3 归经分析结果
        2.4 功效分析结果
        2.5 药物频数分析结果
        2.6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结果
        2.7 基于k-means算法的方 剂组方 规律分析结果
讨论
    1.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分析
        1.2 舌象和脉象分析
    2.张福利教授治疗2 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
        2.1 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2.2 药物频数和功效分析
        2.3 关联规则分析
        2.3.1 常用药物组合
        2.3.2 药对和药组
        2.4 聚类分析
    3.张福利教授治疗2 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
        3.1 祛湿热
        3.2 养阴生津
        3.3 通补络脉
        3.4 顾护中焦、调畅脾胃气机贯穿始终
        3.5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4.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6)加味乌头汤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糖尿病诊断标准
        1.2.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1.2.3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1.2.4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剔除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治疗方法
        2.2.1 基础治疗
        2.2.2 研究用药
        2.3 疗程与随访
        2.4 观察指标
        2.4.1 一般资料
        2.4.2 安全性指标
        2.4.3 疗效性指标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5.1.1 性别比较
        5.1.2 年龄比较
        5.1.3 DM病程比较
        5.1.4 PDPN病程比较
        5.1.5 BMI、WHR比较
        5.1.6 既往史比较
        5.2 安全性指标分析
        5.2.1 治疗前后FBG、2h PG比较
        5.2.2 治疗前后SBP、DBP比较
        5.2.3 治疗前后TG、TC、HDL-C、LDL-C比较
        5.2.4 治疗前后ALT、AST比较
        5.2.5 治疗前后Urea、CR比较
        5.3 研究结果分析
        5.3.1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5.3.2 治疗前后TCSS评分比较
        5.3.3 治疗前后正中SCV比较
        5.3.4 治疗前后腓浅SCV比较
        5.3.5 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总评分比较
        5.3.6 治疗前后中医临床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5.3.7 不良反应
讨论
    1 立项依据
        1.1 PDPN的特点
        1.1.1 疾病分类
        1.1.2 中医病因病机
        1.2 乌头汤的选择
        1.2.1 历史沿革
        1.2.2 组方分析
        1.2.3 现代研究
        1.3 对照组的选择
    2 研究分析
        2.1 止痛效果分析
        2.2 神经修复分析
        2.3 糖脂代谢分析
        2.4 毒理研究
        2.4.1 川乌毒理及减毒增效措施
        2.4.2 麻黄毒理及减毒增效措施
    3 临床验案举隅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信息采集表
    附录二:视觉模拟评分法
    附录三:多伦多评分表
    附录四:中医症状评分表
综述一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研究进展
    1 PDPN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中医古籍论述
        1.2 近代医家见解
        1.2.1 以虚为主论
        1.2.2 本虚标实论
        1.2.3 瘀血贯穿始终论
    2 PDPN辨证分型及治疗的概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乌头汤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
    1 基础研究
        1.1 直接作用机制
        1.2 间接作用机制及网络药理学研究
    2 临床研究
        2.1 癌性疼痛
        2.2 坐骨神经痛
        2.3 三叉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补虚培元、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案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组方分析
    3 疗效分析
    4 不足之处
    5 体会
    6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8)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设计
    1 研究方法
    2 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4 纳排标准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5 数据采集
        5.1 一般资料
        5.2 中医证型
        5.3 临床指标
    6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DKD患者基本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 DKD患者CKD分期情况
        1.3 不同分期LVMI比较
    2 LVH 组与NLVH 组比较
        2.1 一般情况比较
        2.2 临床指标比较
    3 LVH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3.1 Logistic单因素回归
        3.2 Logistic多因素回归
    4 中医证型分析
        4.1 中医证型基本情况
        4.2 DKD不同分期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4.3 DK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LVMI比较
        4.4 LVH 组与NLVH 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讨论
    1 DKD与 LVH发病机制的探讨
    2 DKD1~3 期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3 DKD1~3 期患者合并LVH影响因素
        3.1 性别生理差异影响LVH发生
        3.2 年龄与持续高血糖状态影响LVH发生
        3.3 肾脏损伤与功能下降影响LVH发生
        3.4 白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促进LVH发生
        3.5 血流动力负荷是造成LVH的关键因素
    4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4.1 DKD的中医证型演变
        4.2 合并LVH中医证型特点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肾脏疾病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现状
    1 病名溯源
    2 中医病因病机
        2.1 传统病因病机认识
        2.2 现代病因病机拓展
    3 中医辨证
        3.1 分型辨证
        3.2 分期辨证
    4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金匮要略》治疗糖尿病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清热生津,益气养阴
2 温阳化气,利水渗湿
3 缓肝调中,滋阴泻热
4 活血化瘀,生津止渴
5 小结

(10)芪蛭五苓散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一) 病例分组及对照设计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测指标
        (四) 疗效评价
        (五) 安全性指标评价
        (六) 统计学方法
    三、治疗结果
        (一) 患者基本信息及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分析
        (二) 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分析
        (三) 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分析
        (四) 安全性监测
讨论
    一、西医对DKD的认识
        (一) 糖脂代谢异常
        (二) 微循环障碍
        (三) 细胞因子作用
        (四) 炎性反应
        (五) 遗传因素及其他
    二、中医对DKD的认识
        (一) 病名认识
        (二) 病因病机认识
    三、导师对DKD的认识
        (一) 脾肾阳虚是发病之本
        (二) 水湿瘀毒为发病之标
        (三) 益气温阳为主,活血利水解毒为辅的治疗大法
    四、芪蛭五苓散方药分析
        (一) 全方分析
        (二) 单味药分析
    五、疗效分析
        (一) 改善临床症状
        (二) 改善肾功能
        (三) 降低血糖
        (四) 调节血脂
        (五) 抑制炎症反应
        (六) 结果讨论
        (七) 安全性分析
    六、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四、程益春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温化法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J]. 宋吉美,黄延芹,房国伟,朱建德,崔云竹. 辽宁中医杂志, 2021(10)
  • [2]从“二阳结”论治消渴病[J]. 高少明,周迪夷,牟新.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08)
  • [3]孙丰雷教授治疗消渴病常用药对浅析[J]. 史进军,孙丰雷,徐玉坤. 中医临床研究, 2021(18)
  • [4]杞膝消渴肾衰安汤治疗消渴肾衰(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D]. 于航.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数据挖掘的张福利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研究[D]. 李刘礼.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加味乌头汤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琪.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补虚培元、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研究[D]. 张子微.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D]. 张浩然.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金匮要略》治疗糖尿病探析[J]. 唐铭,谭丽,冯兴中. 中医学报, 2021(03)
  • [10]芪蛭五苓散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怡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程以纯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