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联合光刷治疗弱视儿童的疗效观察

激光联合光刷治疗弱视儿童的疗效观察

一、激光联合光刷对弱视患儿疗效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斓婷[1](2021)在《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揿针联合脑视觉训练治疗儿童肝肾不足型弱视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立足于“开导之后宜补论”角度,分析揿针、脑视觉训练联合应用于肝肾不足型弱视患儿中的效果,分析比较揿针联合脑视觉训练治疗与脑视觉训练对儿童肝肾不足型弱视患儿的效果,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理论,将揿针、脑视觉训练联合应用于弱视患儿治疗中,并探究其主要作用机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对比,以期为临床治疗弱视提供新思路及治疗方案。方法:研究对象均来源于在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在长春易视顿眼科医院门诊,经过临床确诊,将符合标准并知情的63例患儿当做研究样本,共计112眼,随机入组。样本年龄介于3到12岁之间,治疗组中,共有32例病例,56眼,对照组中,共有31例病例,56眼。本次课题研究中,治疗组的治疗原则为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联合应用揿针、脑视觉训练;对照组中,主要应用脑视觉训练治疗。在经过四个疗程之后,对疗效进行评定,并统计和分析研究中得到的医学数据,得出结论。结果:通过对临床结果的分析,治疗组中,痊愈数量为44眼,有5眼基本痊愈,有6眼进步,有1眼无效,其总体性有效率等于98.21%。对于对照组而言,有10眼痊愈,基本痊愈7眼,进步29眼,无效10眼,总体性有效率等于82.14%。将SPSS应用于统计检验中,计算结果得出,p<0.05,由此可见,在临床有效率方面,两组存在着一定差异性,且对于治疗组来说,其临床效果比对照组好。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揿针联合脑视觉训练与脑视觉训练均可以治疗肝肾不足型弱视患儿。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揿针联合脑视觉训练对于弱视程度、弱视类型、不同年龄段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疗程较脑视觉训练治疗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艾则孜·吾买尔,姜爱新,木拉提江·木台力甫,曹淑娟,马云成,陈静嫦[2](2020)在《低强度氦氖激光辅助治疗儿童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低强度氦氖激光辅助治疗儿童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把3~7岁双眼屈光性弱视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戴镜+低强度氦氖激光+近距离作业(30 min/d)治疗,对照组接受戴镜+近距离作业(30 min/d)治疗。治疗前当天、治疗后1、3、6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结果 4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患儿经治疗1、3、6个月后右眼矫正视力提高行数分别为(1.6±0.9)、(2.6±1.0)和(3.6±0.9)行,左眼则分别为(1.4±1.0)、(2.4±1.2)和(3.6±1.1)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儿经治疗1、3、6个月的治愈率分别为12.0%、44.0%和8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并不支持低强度氦氖激光对儿童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吴胜卫,孔凡宏,吕繁涛[3](2019)在《氦氖激光联合左旋多巴对小儿难治性弱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联合左旋多巴对小儿难治性弱视对比敏感度和视力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难治性弱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氦氖激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旋多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比敏感度,视力变化情况,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立体视锐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视力≥0.9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同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及振幅均上升,潜伏期缩短和立体视锐度提高,研究组以上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氦氖激光联合左旋多巴可提高小儿难治性弱视的疗效,更能有效改善患儿对比敏感度及视力。

刘幸[4](2019)在《针刺治疗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调节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弱视的主要类型,也是儿童眼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损害了儿童的视觉发育。针刺治疗弱视的疗效被临床广泛认可,但针刺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屈光矫正治疗的基础上,对比针刺治疗前后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调节功能的改变,综合评价针刺对弱视的治疗作用,为针刺治疗能够更加规范的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本研究共纳入4~12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47例(94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戴镜矫正治疗,治疗组戴镜矫正加针刺治疗,针刺每周2次,两组患者均以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首次治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的检查,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探究针刺治疗对弱视患者调节功能的影响,客观评价针刺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及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等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2.矫正视力: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矫正视力:0.66±0.18,治疗前后差值0.23±0.13,对照组矫正视力:0.56±0.11,治疗前后差值:0.02±0.09,组间矫正视力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矫正视力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提高(P<0.05)。3.调节功能:治疗前,治疗组的调节幅度为(10.51 ±0.65)D,调节灵敏度为(5.85±0.77)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64±0.34)D。对照组调节幅度为(10.74±0.76)D,调节灵敏度为(5.69±0.72)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58±0.27)D。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滞后量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的调节幅度为(12.43±0.85)D,调节灵敏度为(6.87±0.84)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32±0.32)D。对照组调节幅度为(11.07±0.73)D,调节灵敏度为(6.11±0.60)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40±0.17)D。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滞后量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治疗前的调节幅度为(10.51±0.65)D,调节灵敏度为(5.85±0.77)次/分,调节滞后量为(5.85±0.77)D。治疗后:调节幅度为(12.43±0.85)D,调节灵敏度为(6.87±0.84)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32±0.32)D。治疗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调节幅度明显增大,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滞后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5),调节灵敏度治疗前后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调节幅度为(10.74±0.76)D,调节灵敏度为(5.69±0.72)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58±0.27)D。治疗后:调节幅度为(11.07±0.73)D,调节灵敏度为(6.11±0.60)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40±0.17)D。统计学分析表明,对照组治疗前后,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均无显着差异(P值均大于0.05)治疗组治疗前:轻度弱视患者:调节幅度为(10.93±0.69)D,调节灵敏度为(6.36±0.63)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1.35±0.28)D。中度弱视患者:调节幅度为(10.45±0.64)D,调节灵敏度为(5.77±0.78)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1.66±0.32)D。重度弱视患者:调节幅度为(10.25±0.35)D,调节灵敏度为(5.50±0.71)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2.00±0.35)D。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三组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组间无显着差异,三组间的调节滞后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有差异性的三组调节滞后量进行两两比较,轻度弱视组调节滞后量明显小于中度弱视组(P<0.05)和重度弱视组(P<0.05),中度弱视组较重度弱视组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轻度弱视组调节幅度为(12.71±0.91)D,调节灵敏度为(7.00±0.58)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1.32±0.24)D。轻度弱视组治疗后调节幅度明显提高,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灵敏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调节滞后量较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中度弱视组调节幅度为(12.32±0.83)D,调节灵敏度为(6.87±0.89)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32±0.34)D,治疗后中度弱视组调节幅度较治疗前显着提高(P<0.05),调节灵敏度较治疗前显着提高(P<0.05),调节滞后量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重度弱视组调节幅度为(11.13±0.18)D,调节灵敏度为(6.50±0.71)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1.50±0.00)D。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重度弱视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均较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矫正视力,改善弱视患者的调节功能;2.针刺治疗对轻度及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矫正视力及调节功能恢复作用更加显着。

李丹,沈苓,邓恩俐[5](2019)在《氦氖激光联合增视训练治疗高度散光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联合增视训练治疗高度散光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7年7月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260例(459眼)高度散光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散瞳检影配镜,随机分为治疗组(n=130,225眼)和对照组(n=130,234眼),治疗组给予氦氖激光联合增视训练,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遮盖疗法),分别记录和比较两组患儿治疗3、6个月及1年后的治疗有效率,治疗组患儿不同类型散光的治疗效果及治疗组患儿不同时间点不同屈光度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6个月和1年后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远视散光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近视散光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00~<2.75 D患儿和2.75~<3.50 D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3.50 D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00~<2.75 D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2.75~<3.50 D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3.50 D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2.00~<2.75 D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2.75~<3.50 D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3.50 D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氦氖激光联合增视训练治疗高度散光性弱视安全有效,能明显提升患儿的视力,尤其对2.00~<2.75 D单纯性高度远视散光型弱视患儿效果最佳。

严芳[6](2018)在《张家港市学龄前儿童弱视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掌握张家港地区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比较性别、城乡、本外地、各年龄段弱视儿童患病的差异;了解儿童及家长眼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知晓途径;为相关部门制定眼保健政策、普及眼保健知识、降低弱视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抽取12所幼儿园(城区6所,乡镇6所)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儿童的视力、屈光、眼位、散瞳验光等检查资料,按照性别、年龄组、城区和乡镇、本地和外地户籍因素对弱视患病率进行分析。2.对于确诊的弱视儿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取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按照与病例组同班级、同性别、年龄相差0.5岁进行1:1匹配,对弱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张家港市学龄前儿童的弱视患病率为1.6%,视力异常检出率为4.9%,屈光筛查异常检出率7.9%。2.本市户籍和外地户籍儿童的弱视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6,P<0.01),外地户籍儿童的弱视患病率显着高于本地户籍儿童;弱视的患病率在性别、城区与乡镇、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导致弱视的相关因素中,以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为主,占弱视儿童的87.6%,斜视性弱视次之,形觉剥夺性弱视和其他类型最少;弱视程度中以轻、中度弱视为主,占弱视儿童的97.5%,重度弱视占2.5%;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呈远视性占弱视儿童的71.9%;呈近视性占弱视儿童的2.5%;呈混合状态占弱视儿童的25.6%。4.弱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身高、有无早产、出生体重、孕期有无并发症、祖父母(外祖父母)有无屈光不正对弱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祖父母(外祖父母)有屈光不正为弱视患病的危险因素。6.本市家长的眼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来源于学校和网络。[结论]1.本地区的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处于国内较低水平,地方政策的偏向性造成了本市户籍和外地户籍儿童的弱视患病率的差异。2.早产、祖父母(外祖父母)屈光不正是弱视患病的危险因素。3.本市儿童和家长在眼保健知识上存在部分的不正确或者不全面,今后的眼保健工作可以通过学校、媒体、网络多方位的普及眼保健知识并且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达到降低弱视的患病率的目的。

牛玉玲,叶茹珊,金玲,牛静宜[7](2018)在《小儿弱视患者应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对小儿弱视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弱视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遮盖治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视力、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视力提高、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发生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临床效果显着及依从性较高,有助于提升患儿视力,改善小儿弱视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李柏翰(Willian Lee)[8](2018)在《台湾李氏磁鍉针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梳理台湾磁鍉针的源流与发展,观察磁鍉针治疗小儿弱视的视力改善状况,探讨磁鍉针疗法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运用,为深化对于弱视的认识,为提高儿童弱视的临床诊治水平提供起到参考作用。方法收集来自于台北百胤视力整复所的弱视患儿病例,将符合纳入标准、诊断为弱视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传统遮盖法治疗组96例(130眼)和磁鍉针治疗组104例(140眼)。配镜遮眼对照组经LED数位偏光视力机测量患儿视力,TOPCON KR-8100验光机验光,根据视力机和眼光机的检查结果,采用常规西医疗法—遮眼加配镜进行常规治疗,具体方法为:遮盖优势眼,让患儿单纯的用另一个眼进行观察,在治疗过程中,遮盖与开放交替进行,大龄患儿则遮盖优势眼3-5天,开放1天,在此基础上,给患儿进行配镜,对其患眼起到辅助作用,根据双眼视力状况来对遮盖比例和镜片度数进行适当的调整。磁鍉针治疗组经LED数位偏光视力机测量患儿视力,TOPCON KR-8100验光机验光,根据视力机和眼光机的检查结果,运用磁鍉针治疗,具体疗法为:嘱患儿坐位,先用磁鍉针护眼器在眼区进行护眼,2分钟/眼,根据磁鍉针取穴方式,运用磁鍉针进行治疗,取穴主要为:印堂、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球后、承泣、四白、阳白、目窗、阿是穴。以施术者手下针感为气结、粘黏或凹凸不平为得气,运用点、刮手法进行操作,每个穴位停留时间为10-30秒。所有的患儿治疗疗程为3个月,一周治疗3次,治疗期间,嘱患儿注意用眼习惯,一周予以测视力2次,记录裸眼视力结果。每2个月复查1次,随访6个月。视力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观察:(1)总和数:即按两种不同治疗方式治疗的各组总人数;(2)不同程度的弱视:即轻度、中度、重度;(3)不同类型的弱视(即: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治疗疗效的标准为:(1)治愈:矫正视力恢复至0.9以上;(2)有效: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3)无效:视力提高1行或无提高,甚至减退。数据处理:(1)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则选用四分位数±中位数表示,其中,若统计数据为计数资料,则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检验,如果统计数据为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检验,同时观察P值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分析:两组的年龄和视力间无显着差异;从不同病程的角度对两组的相应眼数组成进行检验(P>0.05),所两组间病程分布的眼数的其无差异性。按照不同弱视程度,遮眼加配镜对照组和磁鍉针治疗组相比,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2、从总疗效来看:治疗1个疗程后,磁鍉针治疗组基本治愈109眼,进步19眼,无效12眼,基本治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1.5%;遮眼加配镜对照组基本治愈67眼,进步49眼,无效14眼,基本治愈率为51.5%,总有效率为79.2%。在总有效率上,磁鍉针对弱视的治疗效果优于遮眼加配镜对照组,从基本治愈率上说,磁鍉针对弱视的治疗能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3、从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波)的影响来看:配镜遮盖法对照组和磁鍉针治疗组对弱视患儿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波)的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治疗,都对患儿弱视眼P-VEP-P100波潜伏期有缩短作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儿弱视眼P-VEP-P100波潜伏期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两组经过治疗,都对患儿弱视眼P-VEP-P100波的幅度有提升作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儿弱视眼P-VEP-P100波的波幅想互进行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从不同类型弱视来看: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两组数据存在显着的差异性,提示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上,磁鍉针治疗效果有着绝对的优势。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两组治愈率来看,P>0.05,无显着性差异,提示两者疗效相近。5、从不同程度弱视来看:经统计分析,在轻度及中度弱视组间,遮眼加配镜对照组和磁鍉针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但在总体治愈率上,两者没有差异性,提示在轻度弱视患儿的治疗上,两者都有效果,但是在基本治愈疗效上,磁鍉针治疗法明显优于配镜遮盖法。6、按弱视轻中重程度,磁鍉针组内间比较:治疗轻度弱视组共73眼,总有效率为95.9%。磁鍉针治疗中度弱视组共计57眼,总有效率为94.7%。磁鍉针治疗重度弱视组共计10眼,总有效率为50%。磁鍉针治疗轻、中、重度弱视3组的疗效经分析,存在一定差别,提示磁鍉针在不同弱视程度的治疗中,其对轻度和中度的弱视比对重度弱视更有疗效。结论1、磁鍉针治疗与配镜加遮盖法治疗小儿弱视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相比两者总治愈率,磁鍉针治疗小儿弱视更具有优势。2、磁鍉针在治疗小儿弱视中,能够缩短患儿弱视眼的P-VEP-P100波的潜伏期,同时,对其波幅具有提高作用,提示磁鍉针治疗具有改善视觉中枢神经元的效果。3、磁鍉针治疗轻度及中度小儿弱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视力情况,相比较传统配镜遮盖疗法,临床疗效更加显着。4、磁鍉针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能够提高患儿的视力水平,其治愈率相比较传统配镜遮盖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肖立韦[9](2017)在《左旋多巴穴位导入治疗弱视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配镜遮盖及西医常规治疗加左旋多巴穴位导入治疗弱视临床疗效,观察不同治疗方法之间的疗效差别,从弱视类型、性质、程度等多因素分析对疗效的影响,评价左旋多巴穴位导入治疗弱视的治疗效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弱视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在我院眼科门诊治疗的200例(共320只弱视眼)6-12岁弱视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对确诊弱视的患者,验光配治疗性眼镜并坚持配戴,每日根据情况予以遮盖、光学压抑、弱视仪训练等常规治疗,将这些弱视儿童随机分配分为三组治疗。①药物导入组:直流电左旋多巴药物离子眼部穴位导入法;②针灸组:针灸疗法;③对照组:西医常规疗法(验光配治疗性眼镜、遮盖疗法、光学压抑法、弱视训练仪增视法等),并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视力变化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360,p>0.05);治疗6个月后,组间差异显着(F=5.909,p<0.05);药物导入组和针灸组、常规治疗组1个月后视力均有改善(P<0.05);药物导入组与针灸组治疗6个月视力较治疗1个月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6个月与1个月视力并无明显提高(P>0.05);各组经过6个月治疗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MFT)与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物导入组疗效显着高于针灸组(x2=13.59,P<0.05)和常规治疗组(x2=18.819,P<0.00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着。针灸组的疗效与常规治疗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383,P=0.536,P>0.05);弱视的疗效与性别无相关性,而与弱视类型、弱视的程度、弱视的注视性质等众多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配镜遮盖及西医常规治疗加直流电左旋多巴药物离子穴位导入法治疗弱视疗效确切,可以将中医药、西医传统治疗及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服务于临床,并发挥各自的治疗优势,可以达到初步理想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郝骎[10](2017)在《针刺加耳穴贴压法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观察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比两项指标——视力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前后变化,观察针刺加耳穴贴压法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疗效和不同年龄段、不同弱视程度患儿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312岁的弱视患儿共39例(75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戴镜遮盖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法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加耳穴贴压法治疗,两组弱视患儿均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力及P-VEP检测。结果1.总体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两组疗效经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针刺加耳穴贴压法疗效优于针刺法。2.在不同年龄段的疗效比较中,36岁的疗效优于712岁,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36岁弱视患儿,针刺加耳穴贴压法疗效更好(P<0.05);对于712岁患儿,两种方法没有明显差异(P>0.05)。3.在不同病情程度的疗效比较中,轻度弱视疗效最好,中度弱视次之,重度弱视最差,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轻中度弱视来说,针刺加耳穴帖压法疗效好于针刺法(P<0.05);对于重度弱视,两种方法没有明显差异(P>0.05)。4.患儿治疗后的视力值均比治疗前有显着提高(P<0.01),但在所有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视力值的比较上,均没有检验出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这两种方法均可提高视力,但优势差别不明显。5.治疗前后相比,P-VEP P100波潜时均明显缩短,振幅均明显提升(P<0.05);除重度弱视在治疗后潜时、振幅比较中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种方法均可缩短潜时,提高振幅,但针刺加耳穴贴压法更有效;针刺加耳穴贴压法对不同年龄段弱视和轻中度弱视在缩短潜时、提高振幅方面更有效。结论(1)针刺加耳穴帖压法可使弱视患儿视力值明显提高,P-VEP的P100波峰潜时缩短,振幅提高,疗效比只针刺更好,可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2)36岁的弱视患儿与712岁的弱视患儿相比,36岁组疗效更好,因此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弱视患儿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3)弱视程度越重,疗效越差,对于重度弱视来说,其更有效的疗法及疗效有待医务工作者进行进一步探究。

二、激光联合光刷对弱视患儿疗效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光联合光刷对弱视患儿疗效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揿针联合脑视觉训练治疗儿童肝肾不足型弱视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于弱视研究进展概况
        1.1 概述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对于弱视的认识
        2.1 概述
        2.2 发病机制
        2.3 西医治疗方法
    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终止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分组方法
        2.3 技术路线图
        2.4 试验方法
        2.5 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定标准
        2.6 疗效判定标准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脱落及剔除情况
        3.2 基本情况对比
        3.3 临床疗效对比
第三章 讨论
    1 开导之后宜补论治疗肝肾不足型弱视的作用机理
    2 脑视觉训练治疗肝肾不足型弱视的作用机理
    3 选穴依据
    4 揿针作用机理
    5 结果以及结论分析
        5.1 基本资料
        5.2 不同年龄段临床疗效
        5.3 不同类型临床疗效
        5.4 不同程度临床疗效
        5.5 临床综合疗效
    6 本课题的局限性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低强度氦氖激光辅助治疗儿童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仪器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针刺治疗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调节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弱视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
        一、弱视的发病机制
        二、弱视的诊断和分类标准
        三、弱视的治疗进展
    第二节 弱视儿童调节功能的改变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实验对象选择
        二、病例来源
        三、知情同意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式
        二、观察指标及检查方法
        三、统计分析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两组疗效对比
        三、两组治疗前后调节参数比较
        四、治疗组组内治疗前后调节参数比较
        五、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调节参数比较
        六、治疗组组内不同程度弱视组治疗前后调节参数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针刺治疗弱视的疗效分析
    第二节 弱视患儿调节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氦氖激光联合增视训练治疗高度散光性弱视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3、6个月及1年后有效率的比较
    2.2 治疗组不同散光类型患儿治疗1年后总有效率的比较
    2.3 治疗组患儿不同时间点不同屈光度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3 讨论

(6)张家港市学龄前儿童弱视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判定标准
    2.4 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3.1 视力异常、屈光异常和弱视患病率
    3.2 不同性别儿童弱视患病状况
    3.3 各年龄段儿童弱视患病状况
    3.4 城乡儿童弱视患病状况
    3.5 本地和外地弱视患病状况
    3.6 不同类型弱视构成比
    3.7 弱视的屈光类型
    3.8 弱视程度
    3.9 弱视类型与弱视程度
    3.10 弱视的单因素分析
    3.11 弱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12 眼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第四部分 讨论
    4.1 弱视的患病率
    4.2 弱视的分类
    4.3 弱视的影响因素
    4.4 难治性弱视
    4.5 眼保健知识
    4.6 眼保健工作的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儿童眼保健调查表
致谢

(7)小儿弱视患者应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儿视力矫正后相关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8)台湾李氏磁鍉针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一、现代医学视角下对于小儿弱视的认识进展
        1. 流行病学
        2. 诊断标准
        3. 发病原因
        4. 治疗手段
        5. 对复发的关注
    二、传统医学视角下对于弱视儿童的认识进展
        1. 中医病名
        2. 小儿弱视中医病因病机
        3. 小儿弱视治疗的经典理论基础
        4. 中医治疗现状
        5. 中医治疗弱视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三、台湾磁鍉针治疗小儿弱视的源与流
        1. 台湾李氏磁鍟针之源
        2. 台湾李氏磁鍉针发展之流
        3. 磁鍉针治疗儿童弱视的原理
        4. 磁鍉针与针刺治疗的比较
        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病例来源及选择
        2.1 病例来源
        2.2 选择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5. 安全性观察
    6. 讨论
        6.1 选择磁鍉针的理由
        6.2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6.3 磁鍉针治疗儿童弱视的中医理论探讨
        6.4 典型案例
        6.5 存在问题
        6.6 展望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9)左旋多巴穴位导入治疗弱视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弱视的认识及研究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法
    2. 现代医学对弱视的认识及研究
        2.1 流行病学调查
        2.2 环境因素对弱视的影响
        2.3 发病机制
        2.4 西医对弱视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采集和分组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4 治疗方法
        2.5 观察指标和方法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视力
        3.2 OCT
        3.3 疗效分析
        3.4 疗效与性别的关系
        3.5 疗效与弱视类型的关系
        3.6 疗效与弱视程度的关系
        3.7 疗效与注视性质的关系
第三部分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针刺加耳穴贴压法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材料
2.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入组前眼科检查
    2.4 治疗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标准
    2.7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3.2 对照组与治疗组总体疗效比较
    3.3 不同年龄段弱视疗效的比较
    3.4 不同程度弱视疗效的比较
4.讨论
    4.1 传统医学对小儿弱视的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小儿弱视的认识
    4.3 针刺机理研究及选穴依据
    4.4 耳穴机理研究及选穴依据
    4.5 本临床试验疗效分析
5.结论
6.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激光联合光刷对弱视患儿疗效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揿针联合脑视觉训练治疗儿童肝肾不足型弱视的临床观察[D]. 王斓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低强度氦氖激光辅助治疗儿童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随机对照研究[J]. 艾则孜·吾买尔,姜爱新,木拉提江·木台力甫,曹淑娟,马云成,陈静嫦. 实用医学杂志, 2020(15)
  • [3]氦氖激光联合左旋多巴对小儿难治性弱视的影响[J]. 吴胜卫,孔凡宏,吕繁涛.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9(03)
  • [4]针刺治疗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调节功能的影响[D]. 刘幸.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氦氖激光联合增视训练治疗高度散光性弱视的临床效果[J]. 李丹,沈苓,邓恩俐. 中国当代医药, 2019(02)
  • [6]张家港市学龄前儿童弱视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 严芳. 苏州大学, 2018(04)
  • [7]小儿弱视患者应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析[J]. 牛玉玲,叶茹珊,金玲,牛静宜. 中国医药科学, 2018(06)
  • [8]台湾李氏磁鍉针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观察[D]. 李柏翰(Willian Lee).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2)
  • [9]左旋多巴穴位导入治疗弱视临床研究[D]. 肖立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4)
  • [10]针刺加耳穴贴压法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观察研究[D]. 郝骎.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7(01)

标签:;  ;  ;  

激光联合光刷治疗弱视儿童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