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降解液对鲜切生菜的保鲜作用

壳聚糖降解液对鲜切生菜的保鲜作用

一、壳聚糖降解液对鲜切莴笋的防腐保鲜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蒋丽施,左栖枫,张新明,罗莎杰,苟莎,孟晓[1](2021)在《黄连的抑菌作用及其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黄连为中医临床常用药,具有多种药理功能,其抑菌作用非常广泛,素有"中药抗生素"之称。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重视,利用中药材开发天然食品防腐保鲜剂成为当前一大热点。综述了黄连的主要抑菌成分、抑菌作用及其在常见几种食品原料的保鲜与防腐中的应用,以期为黄连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郭希[2](2021)在《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鲜切水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传统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可食用膜因其环境友好的优点,成为了食品包装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研究将海藻酸钠作为主要原料,向其中加入阻水剂巴西棕榈蜡,增塑剂甘油以改善其阻隔及机械性能,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试验得到优化配方。同时,探究了抗氧化剂抗坏血酸钙对膜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成膜配方中各组成成分对可食用膜性能及结构的影响,探究各成分相容性及复合膜成膜机理。最后,将研制得到的可食用复合膜应用到鲜切苹果涂膜保鲜上,测定经涂膜处理后的鲜切苹果在贮藏期间的各项生理生化变化,探究可食用膜的保鲜效果,以期为可食用膜的深入研究及鲜切水果保鲜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配方优化:以海藻酸钠、巴西棕榈蜡、甘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试验得到复合膜优化配方:海藻酸钠浓度1.01%,巴西棕榈蜡添加量0.32%,甘油添加量0.20%,结合实际操作性,在海藻酸钠浓度1.00%,巴西棕榈蜡添加量0.30%,甘油添加量0.20%这一条件下测得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79 g?mm/(cm2?d?k Pa),抗拉强度401.15 MPa,断裂伸长率为18.54%,基本与预测值一致。(2)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性能及结构表征:将抗坏血酸钙加入到上述复合膜中,比较分析得到当抗坏血酸钙添加量为0.40%时,复合膜性能得到提高。同时,经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复合膜的分析表明:各组分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产生了相互作用力,海藻酸钠与巴西棕榈蜡、抗坏血酸钙产生相互作用,进而提高了复合膜的稳定性,改善了复合膜的阻水和机械性能。(3)将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应用于鲜切苹果保鲜:利用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对鲜切苹果进行涂膜处理并在4℃下贮藏,测定了贮藏期间内鲜切苹果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涂膜处理能保持贮藏期间鲜切苹果的色泽、硬度,降低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抑制失重率、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菌落总数上升,在鲜切水果保鲜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李雪[3](2021)在《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淀粉复合膜力学强度和阻隔性能的影响及复合膜在果蔬中的涂膜保鲜应用》文中认为以马铃薯淀粉为成膜基材,壳聚糖和纳米TiO2为增强相,通过溶液共混法将1%(w/w)壳聚糖乙酸溶液与5%(w/w)马铃薯淀粉糊化液,按照4:6(w/w)的比例均匀混合后,加入0.1%(w/w)纳米TiO2流延成膜,制备马铃薯淀粉单膜(P)、马铃薯淀粉/壳聚糖复合膜(P+Ch)、马铃薯淀粉/纳米TiO2复合膜(P+TiO2)、马铃薯淀粉/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膜(P+Ch+TiO2)。通过SEM、FTIR和XRD表征复合膜的结构与形态,探究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马铃薯淀粉成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膜的阻氧性,水蒸气透过性、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析壳聚糖、纳米TiO2的复合添加对马铃薯淀粉膜阻隔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复合涂膜应用到圣女果、青椒、萝卜、蚕豆、青豆、豌豆、和竹笋鲜切片7种果蔬的贮藏保鲜中,通过测定贮藏期果蔬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失重率、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评估复合涂膜对果蔬贮藏的保鲜效果;将涂膜组的果蔬保鲜效果与空白对照组和PE保鲜组进行比较,分析涂膜保鲜的优劣;最终对四组膜的透湿性、力学强度和保鲜效果进行比较,选出最优组合。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壳聚糖和纳米TiO2组分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壳聚糖和纳米TiO2的复合添加能有效改善淀粉膜水蒸气透过性和阻氧性,提高其力学强度;四组膜中,纳米TiO2/壳聚糖/马铃薯淀粉复合膜表现出最佳理化性能,其阻氧性比马铃薯淀粉单膜(P)、马铃薯淀粉/壳聚糖复合膜(P+Ch)、马铃薯淀粉/纳米TiO2复合膜(P+TiO2)高43.38%、7.56%、19.14%;水蒸气透过率低32.41%、39.18%、30.89%;吸湿性低58.07%、22.66%、60.91%;力学强度高47.68%、43.75%、45.89%。室温15℃贮藏12天后,果蔬涂膜组的失重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维生素、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和POD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表现出一定的保鲜性能;涂膜处理组中,纳米TiO2/壳聚糖/马铃薯淀粉复合涂膜(P+Ch+TiO2)表现出最佳保鲜效果。结论:壳聚糖、纳米TiO2与马铃薯淀粉共混制膜,能有效改善淀粉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增强淀粉膜的力学强度和阻隔性,提高其贮存保鲜效果;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添加效果优于单一组分的添加;四组膜中,纳米TiO2/壳聚糖/马铃薯淀粉复合膜(P+Ch+TiO2),理化性能最优,保鲜效果最佳。

杜津[4](2021)在《柚子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鲜切苹果保鲜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鲜切果蔬因营养健康、方便即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果蔬受到机械切割后,一方面失去了表皮的保护,易被氧化发生褐变;另一方面,果蔬表面积增加,且内部细胞受损而渗透出汁液,易受微生物污染并为其滋生提供有利条件,因而极易腐烂变质。现有研究表明,植物精油因绿色安全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菌性能,施加于鲜切果蔬后可较好地保持其外观和营养品质,延长货架期。但精油气味浓烈且挥发性强,能极大地影响果蔬感官品质且作用时间短,故应用受限。采用微胶囊技术将精油包封,令其在应用时缓慢释放则可较好地克服以上问题,从而推动其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因此,本研究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复凝聚法将柚子精油微胶囊化,用于鲜切苹果的保鲜,评价其对鲜切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再将其与其他天然抗氧化剂或抗菌剂联用,以进一步延长鲜切苹果的货架期。首先对柚子精油的品质进行表征后,以微胶囊包封率和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经单因素实验对微胶囊制备工艺中的溶液p H值、芯材添加量和壁材质量分数进行了优化,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精油微胶囊进行了表征;再采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精油微胶囊溶液浸泡鲜切苹果,考察了不同的浸泡时间对鲜切苹果的褐变、硬度、呼吸强度、营养品质以及菌落总数的影响;最后,将精油微胶囊分别与柠檬酸、乳酸链球菌素(Nisin)联用,浸泡鲜切苹果,考察两种联合保鲜方式对果实品质和酶活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柚子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它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抑菌圈实验表明,柚子精油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具有一定的抗菌性,但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生长无显着抑制效果。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溶液p H值为3.9,芯材添加量为0.5%(v/v),壁材质量分数为1%,此时包封率达45.3%,平均粒径为138.2μm。对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FTIR)、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等表征,结果表明阿拉伯胶和明胶通过静电作用发生复凝聚行为,包封柚子精油,且包封后精油的热稳定性得到改善。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可观察到,柚子精油微胶囊冻干前具有规则的球形结构,冻干后也能较好地保持其形貌。将鲜切苹果用最佳工艺下制备的精油微胶囊溶液分别浸泡3 min(EM-1)、5min(EM-2)和7 min(EM-3),并以相同浓度精油溶液浸泡3 min的处理组(E0)和未处理组(CK)为对照,4°C冷藏保存并定期进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精油溶液对E0组几乎无保鲜作用,且其精油味道较浓,导致其感官评分甚至低于对照组。精油微胶囊处理组则可在贮藏前8天显着抑制鲜切苹果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p<0.05),EM-1、EM-2和EM-3组的菌落总数均在第12天才超过最低限值6 log(CFU·g-1),而CK和E0组均在第10天便超标。同时,精油微胶囊处理组中的EM-1组在抑制鲜切苹果的褐变,保持其硬度和维持营养成分含量等方面的效果优于其他组。由此说明,采用精油微胶囊处理可抑制鲜切苹果中的微生物生长,延长其货架期,而精油微胶囊浸泡时间为3 min时,对鲜切苹果外观和营养品质的保持效果最好。将鲜切苹果分别用精油微胶囊溶液(EM-1)、添加柠檬酸的精油微胶囊溶液(EM-C)和添加Nisin的精油微胶囊溶液(EM-N)浸泡3 min,并以超纯水浸泡3 min处理组(BK)和未处理组(CK)为对照,4°C冷藏保存后定期进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纯水浸泡的BK组褐变加快,硬度降低,并加速营养物质的流失。但采用精油微胶囊浸泡后,鲜切苹果的感官和营养品质则可以得到显着提高,说明微胶囊中精油的释放可对鲜切苹果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与单一的精油微胶囊处理相比,微胶囊与柠檬酸或Nisin联用可进一步抑制鲜切苹果中微生物的繁殖。同时,与Nisin联用的EM-N组在抑制鲜切苹果褐变和保持苹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等方面的效果最为显着,且其在第8天的颜色、外观、质地和整体可接受度的感官评分也高于其他组。这可能与EM-N组在贮藏期间具有较低的POD和PPO酶活性有关。因此,采用精油微胶囊与Nisin联用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最佳,且可提高其感官品质,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万永红[5](2020)在《CO2气体调节剂结合ClO2对西兰花常温保鲜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决传统气调保鲜技术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无法应用的问题,本实验主要探讨不同浓度二氧化碳(CO2)在对西兰花保鲜应用上的可行性,针对贮藏后期西兰花花球出现的发霉现象,利用二氧化氯(Cl O2)的缓释作用抑制西兰花的发霉,解决西兰花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加冰成本高,西兰花易黄化等问题。选用新采摘的大小一致、无组织损伤的西兰花,加冰装入泡沫箱运输至实验室,去除冰,预冷24h,将这些西兰花进行不同处理,用胶带将泡沫箱封好,形成一个密闭微环境。将处理分为CK、1-MCP、4%CO2、8%CO2、12%CO2、加冰,CO2的浓度用释放剂进行调节。每个处理有五箱,每天每个处理打开一箱,每天对各处理组的色差、失重率、电导率等进行测定,剩下的样品用锡纸包好后加入液氮,置于-80℃的冰箱中保存,用于测定Vc、叶绿素及叶绿素相关酶等相关指标。分析不同处理的保鲜效果。针对货架后期西兰花花蕾出现的发霉现象,在后续的试验中,选用九箱西兰花,分三个处理组,在气调的基础上,通过0.15 g/dm3的Cl O2缓释剂处理抑制西兰花的发霉,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表明,相较于对照,各处理对西兰花保鲜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2%CO2处理效果最佳,其次是加冰处理。随着货架期的延长,在货架第三天和第四天很明显的可以看出12%CO2处理对比其他处理西兰花显得更鲜绿,密封处理五天的西兰花在货架第四天对照叶绿素a含量为9.8U/L,12%CO2处理货架第四天叶绿素a含量高达14.68 U/L。货架第四天12%CO2处理叶绿素b含量约是对照含量的3/2倍。对其他相关指标测定结果也表明12%CO2处理明显优于其他处理。适当的气调保鲜效果好于对照也略优于加冰处理,货架期越长气调处理的优势越明显,针对在货架后期西兰花表面出现了轻微的发霉现象。后续的试验表明,在气调的基础上,0.15 g/dm3的Cl O2缓释剂可以抑制西兰花霉变的发生。在密封处理六天之后,电导率值出现了明显的差异,CK(加冰)电导率值为15.51,12%CO2处理电导率值为13.25,12%CO2结合0.15 g/dm3Cl O2处理的西兰花电导率值为11.56。货架期CK(加冰)电导率值显着大于12%CO2结合0.15 g/dm3Cl O2处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都是密封处理一段时间再进行货架观察,是为了模拟物流和销售过程西兰花的变化情况,为物流运输西兰花的后续处理提供理论支持。

范凯[6](2020)在《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新鲜、营养的鲜切果蔬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然而,新鲜果蔬经鲜切加工后易发生细胞组织褐变、营养成分流失、质地软化、水分损失和微生物侵染等问题,从而加快了鲜切果蔬的品质劣变,缩短了产品货架期。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保鲜方法对鲜切果蔬品质保持和货架期延长意义重大。本文以鲜切生菜和黄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及气调联合处理对鲜切蔬菜冷藏期间品质、生理、微生物及货架期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为鲜切蔬菜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在鲜切蔬菜保鲜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揭示超声波处理对鲜切蔬菜气调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超声波联合普通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品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联合气调处理降低了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失重率,抑制了抗坏血酸的下降和色泽的变化,延缓了鲜切生菜叶绿素的降解、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及鲜切黄瓜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同时,降低了鲜切生菜和黄瓜的水分流动性和微生物生长,保持了鲜切黄瓜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与超声波处理5 min与15 min相比,超声波处理10min联合气调能更好地保持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品质,且将其货架期均延长至12天。此外,研究还发现超声波处理10 min联合气调能抑制鲜切生菜和黄瓜超氧阴离子(O2·—)生成量、脂氧合酶(LO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超声波单独处理对鲜切生菜的抑菌效果和货架期延长是有限的,研究了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品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ε-聚赖氨酸浓度(0-0.5 g/L)的增加,抑制微生物效果增加,当ε-聚赖氨酸浓度从0.4 g/L增至0.5g/L时,ε-聚赖氨酸对鲜切生菜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霉菌与酵母菌数量无显着性差异。综合考虑使用成本和抑菌效果,选取0.4 g/L作为最适浓度。超声波、ε-聚赖氨酸处理尤其是结合处理能明显减缓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失重率、呼吸强度和色差的上升,延缓了鲜切生菜中总酚、抗坏血酸和叶绿素的降解,抑制了鲜切生菜PPO和POD活性的上升,降低了鲜切生菜冷藏期间水分流动性,抑制了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微生物生长。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处理提高了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品质,且将其货架期延长至15天。同时,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能延缓鲜切生菜冷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维持了其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控制鲜切蔬菜冷藏期间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其品质,研究了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碳量子点的粒径尺寸约为0.54-0.83 nm,处于典型的碳量子点尺寸范围内。碳量子点的红外光谱图和X衍射图谱显示碳量子点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如-OH、-COOH等),从而呈现出良好的亲水性和水溶性。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的抑菌性随碳量子点浓度(0-4.5%)的增加而增加。与其他涂膜处理相比,4.5%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对微生物抑制效果更好,有利于鲜切生菜和黄瓜的保鲜。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尤其是结合处理能明显延缓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失重率和呼吸强度的上升及抗坏血酸的下降,抑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下降,降低了鲜切生菜叶绿素的降解。同时抑制了鲜切生菜和黄瓜PPO和POD活性的上升及鲜切黄瓜MDA含量的升高,保存了鲜切黄瓜的气味和滋味,限制了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的水分流动性。另外,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处理明显抑制了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微生物生长,减少了鲜切生菜和黄瓜的腐败变质,且将其货架期分别延长至18天和15天。通过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护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机理分析发现,与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相比,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能更好地延缓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的衰老进程。针对普通气调包装鲜切蔬菜贮藏期间的缺氧状态及商用聚合物薄膜的气体阻隔性能限制气调包装的适用性问题,研究了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及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100μm微孔气调处理可以提供适宜的O2和CO2气体浓度。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100μm微孔气调处理抑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失重率和MDA含量的上升,减缓了鲜切黄瓜硬度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保留了鲜切黄瓜中醇类、醛类和酮类等主要风味物质,限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的水分流动性。通过比较发现,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4个微孔(100μm)气调处理对鲜切黄瓜冷藏期间的保鲜效果更好。另外,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4个微孔(100μm)气调有助于延缓鲜切黄瓜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了自由基的积累。

段红梅[7](2020)在《长白楤木嫩芽贮藏保鲜加工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长白楤木(Aralia continentalis Kitagwa),药名东北土当归,又名草本刺嫩芽、土当归、牛尾大活等,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物质较丰富,属于一种珍贵的山野菜。长白楤木嫩芽,含有香椿、刺老鸦、芹菜和松子浓郁的混合香味,食后留有的余香令人难忘,是日本、韩国和朝鲜多年食用的着名山野菜,深受人们的青睐。长白楤木嫩芽因其生长具有季节性,食用周期较短,采后失水易腐烂,不易贮藏。为了提高采后长白楤木嫩芽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寻找适宜的保鲜方法对长白楤木嫩芽进行贮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柠檬酸、VC、氯化钙和亚硫酸钠四种护色保鲜液对长白楤木嫩芽进行保鲜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测定失重率、感官评价、褐变度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指标,得到单一护色保鲜液最佳浓度为:1.5%柠檬酸、1.1%VC、0.7%氯化钙以及0.15%亚硫酸钠,且筛选保鲜效果较好的柠檬酸、VC、氯化钙三种护色剂及浸泡时间组合,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长白楤木嫩芽复合护色保鲜液最佳配方为:1.5%柠檬酸+1.1%VC+0.7%氯化钙,以最佳复合保鲜液浸泡15 min处理长白楤木嫩芽,得到感官评分为96.55±0.05分,且单一保鲜液明显没有复合保鲜液的保鲜效果好。在此配方下,该复合护色保鲜液能使长白楤木嫩芽色泽保持鲜绿色,延长贮藏货架期10 d左右,对长白楤木嫩芽保鲜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2)采用壳聚糖-魔芋粉复合保鲜液对长白楤木嫩芽的保鲜效果,分别以浓度为0.25%、0.5%、0.75%壳聚糖与0.4%魔芋粉复配制成保鲜液,对长白楤木嫩芽进行涂膜处理,4℃条件下贮藏,测定贮藏期间长白楤木嫩芽感官品质、失重率、腐烂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VC、还原糖、蛋白质、可滴定酸、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0.5%壳聚糖与0.4%魔芋粉复合保鲜液对贮藏期间长白楤木嫩芽保鲜效果最显着,使长白楤木嫩芽感官品质保持良好,明显降低长白楤木嫩芽的失重率、腐烂率,延缓叶绿素、类胡萝卜素、VC、还原糖、蛋白质、可滴定酸和MDA(1)含量的变化,抑制长白楤木嫩芽中POD活性、PPO活性、CAT活性,可使长白楤木嫩芽长达18 d的保鲜期。因此,0.5%壳聚糖与0.4%魔芋粉复合保鲜液在长白楤木嫩芽保鲜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3)以感官评分、亚硫酸盐含量、叶绿素含量和VC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设计-双响应面法,优化腌制长白楤木嫩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长白楤木嫩芽最佳腌制最佳复配为:食盐添加量为14%、碳酸钠添加量为0.15%、氢氧化钙添加量为0.35%、氯化钙添加量为0.06%。在此最佳腌制工艺条件下,长白楤木嫩芽感官评分为89.95±0.45分,叶绿素含量为0.984±0.003 mg/g,且腌制长白楤木嫩芽的颜色为鲜绿色,质地嫩脆,具有腌制菜的鲜香味,贮藏期长达6个月。

方响[8](2020)在《高原乳酸菌对采后水果生物保鲜效果研究及其微生物学机制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从青藏高原传统发酵牦牛酸奶中筛选出的具有特殊生物功能的优良乳酸菌菌种,研究利用其本身及代谢产物作为天然生物保鲜剂的潜在优势,从而为取代化学防腐保鲜剂在采后水果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三株筛选于青藏高原传统发酵牦牛酸奶中的优质乳酸菌开展不同采后水果的保鲜研究:(1)高产胞外多糖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cs)H52的发酵上清液应用于“红地球”鲜食葡萄保鲜,于25℃贮藏。在贮藏期(0,5,10,15和20 d),对鲜食葡萄的理化指标(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梗褐变率、pH值、可滴定酸含量、总酚含量以及感官评价)和表面微生物(需氧嗜温菌、酵母菌和霉菌以及大肠菌群)菌落数进行测定。(2)高产胞外多糖乳明串珠菌H52和产Ⅱa类细菌素德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F17的发酵上清液应用于“红颜”草莓保鲜,于25℃贮藏。分别于贮藏期0,12,24,48和72 h测定草莓的理化指标(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pH值)和对草莓表面微生物(需氧嗜温菌、酵母菌和霉菌以及大肠菌群)进行菌落计数。同时,利用MiSeq平台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16S rDNA和ITS)检测各采样时间点草莓表面微生物群落(细菌和真菌),并利用mothur、R语言等软件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分析。(3)高抗氧化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plantarum)BX62的菌悬液与1%的壳聚糖溶液单独或复配处理“红富士”鲜切苹果,于4℃贮藏。分别于贮藏期(0,2,4,6和8 d)测定鲜切苹果的理化指标(失重率、褐变指数、DPPH自由基清除率、PPO和POD活性、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总酚含量)和表面微生物(需氧嗜温菌、需氧嗜冷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和霉菌)菌落数。结果:(1)乳酸菌H52处理降低了采后“红地球”葡萄的失重率、腐烂率以及果梗褐变率,并延缓了成熟与衰老,较好地保持了总酚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乳酸菌H52处理抑制了鲜食葡萄表面的需氧嗜温菌、酵母菌和霉菌以及大肠菌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采后“红地球”葡萄的失重率,腐烂率,果梗褐变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微生物菌落数等指标均与鲜食葡萄的感官评分高度相关(P<0.05)。(2)乳酸菌F17和H52处理降低了草莓的腐烂率和失重率,延缓了草莓pH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较好地保持了草莓的采后品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乳酸菌H52处理对贮藏期间草莓表面的需氧嗜温菌、酵母菌和霉菌以及大肠菌群均有明显地抑制效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同一贮藏时间点对照组和处理组草莓样本属水平的群落组成,结果发现F17处理抑制了泛菌属(Pantoe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未分类腔菌属(unclassifiedPleosporales)、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以及茎点霉属(Phoma),而H52处理组抑制了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型菌属(Streptophyt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以及茎点霉属(Phom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和pH值与细菌属高度相关,而腐烂率、失重率和可溶性固形物与真菌属高度相关;此外,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灰霉菌属(Botrytis)和未分类腔菌属(UnclassifiedPleosporales)与草莓的腐烂率和失重率呈正相关。(3)乳酸菌BX62菌悬液处理降低了鲜切苹果的失重率、褐变率、PPO和POD活性,延缓了其多酚含量下降,提高了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使鲜切苹果呈现出较好的感官特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菌落计数结果表明,1%壳聚糖溶液处理显着抑制了鲜切苹果表面的需氧嗜温菌、需氧嗜冷菌以及酵母菌和霉菌(P<0.05),有效保证了鲜切苹果在贮藏期间的食品安全;同时,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乳酸菌BX62与鲜切苹果的抗氧化能力高度相关(P<0.01),揭示乳酸菌BX62可作为延缓鲜切苹果氧化褐变的良好天然抗氧化剂。结论:综上所述,高原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应用于采后水果保鲜,可较好地维持水果的品质和保证食品安全,是潜在的良好生物保鲜剂来源。

萨仁高娃[9](2020)在《百里香精油与海藻酸盐复合涂膜防控鲜切水果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鲜切果蔬是新鲜果蔬经过分级、整理、清洗、切分、去心(核)、修整、保鲜和包装等加工程序而制成的即食、即用食品,具有“方便、新鲜、营养、安全”的特点,鲜切加工产生的下脚料还可统一回收再综合利用,具有减少生活垃圾的环保特点。然而,鲜切加工使果蔬失去原有的保护组织且受到机械伤害,增加了果蔬对微生物的敏感性,尤其是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制约鲜切产业的发展。植物精油具有天然性、挥发性和抑菌广谱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的抑菌保鲜。但植物精油在鲜切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报道较少,尤其是抑菌机制不明,制约了植物精油在鲜切果蔬中的有效应用。本研究筛选了抑菌效果最佳的植物精油并探究其抑菌机制,分析了植物精油与海藻酸盐复合涂膜对鲜切水果品质与安全性的影响,旨在为鲜切果蔬的加工、生产、流通环节的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撑。论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抑菌效果最佳的植物精油。选择15种常用的植物精油,即百里香、肉桂、牛至、柠檬草、薄荷、迷迭香(2种)、丁香、桉树、薰衣草、茶树、艾纳、缬草、苍术和珊瑚姜,以4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为抑菌对象,即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通过测定植物精油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绘制植物精油作用下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筛选抑菌效果最佳的植物精油。结果表明,百里香、肉桂和牛至精油抑制单增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圈直径范围分别是14.07-23.60、13.07-24.00和12.27-21.87 mm,均为中敏-高敏。其它12种精油的抑菌圈直径的范围是6.00-14.40 mm,均为低敏-中敏或无抑菌作用。百里香、肉桂和牛至精油抑制4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MIC分别为0.31、0.63和0.63-1.25 μL/mL。MIC、2MIC和4MIC的百里香、肉桂和牛至精油处理抑制了4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生长。1/2MIC和1/4MIC的3种精油中,百里香精油抑制4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最长,稳定期的抑制率最高。百里香精油的抑菌效果最佳。2.从蛋白质水平解析百里香精油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作用机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百里香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并以单增李斯特菌为目标菌,对精油处理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同时对两种不同浓度的百里香精油,即Treatment-1(0.28 μL/mL和Treatment-2(0.31 μL/mL)处理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的分析。结果表明,百里香精油中含有28种成分,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其中百里香酚占47.23%,对甲苯酚占20.37%,2,6-二甲基苯酚占16.26%。SEM和TEM观察表明,百里香精油处理后单增李斯特菌细胞出现变形、褶皱和破裂等变化,细胞完整性丧失。Treatment-1 vs Control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质100个,其中57个上调和43个下调,上调和下调蛋白质比例分别为57%和43%,蛋白质上调比例较高表明Treatment-1可能诱发单增李斯特菌的应激表达,Treatment-2 vs Control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质745个,其中220个上调和525个下调,上调和下调蛋白质比例分别为30%和70%,蛋白质下调比例较高表明Treatment-2可能干扰单增李斯特菌的应激表达和正常生理代谢。通过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建立了百里香精油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作用机制:百里香精油分子通过渗透方式穿过单增李斯特菌的细胞壁而进入细胞膜,并与之融合,细胞膜的透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酚类物质干扰单增李斯特菌的能量代谢以及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RNA降解和DNA修复等加工过程,降低了细胞运动性和细菌耐药性,抑制了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3.考察百里香精油与海藻酸盐复合涂膜(TOAC)对鲜切苹果品质与安全性的影响。以鲜切苹果为实验材料,以百里香精油与海藻酸盐复合涂膜为保鲜剂,研究了4℃下不同浓度百里香精油(0.05%、0.35%和0.65%,v/v)的涂膜对鲜切苹果呼吸速率、失重率、硬度、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了TOAC处理鲜切苹果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菌落数、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乳酸菌菌落数的变化,研究了TOAC处理对人工接种的单增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抑制效果,以未处理和海藻酸盐可食性涂膜单独处理的鲜切苹果分别作为空白和对照。结果表明,0.05%百里香精油的涂膜处理显着抑制了贮藏期间鲜切苹果呼吸速率的升高,有效保持了失重率、硬度、色泽等品质指标,感官评价均为5分以上(p<0.05)。TOAC抑制了鲜切苹果上背景微生物及人工接种的4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生长。4.考察百里香精油与海藻酸盐复合涂膜对鲜切哈密瓜品质与安全性的影响。以鲜切哈密瓜为实验材料,以百里香精油与海藻酸盐复合涂膜为保鲜剂,其方法同鲜切苹果。结果表明,0.05%百里香精油的涂膜处理抑制了鲜切哈密瓜呼吸速率的升高,有效保持了品质指标。TOAC处理抑制了鲜切哈密瓜上背景微生物及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本论文初步解明了百里香精油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作用机制,研发出了防控鲜切水果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百里香精油与海藻酸盐复合涂膜保鲜剂,该保鲜剂可在鲜切果蔬包装、贮藏、流通、销售等全过程中有效控制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同时还可有效保持鲜切果蔬的良好品质。

王金鑫[10](2019)在《鲜切荸荠保鲜包装及抗菌聚乙烯包装薄膜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荸荠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不仅可以食用,还兼有着药用价值,荸荠虽然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其清洗去皮较为麻烦,且不耐储藏;当前,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和包装品质越来越重视,怎么在保证荸荠口味、品质的前提下既能满足工业化去皮的需要,又能延长其货架期,这是当前果蔬保鲜研究者一直研究的热点。鲜切荸荠经过去皮处理后会造成机械损伤,果肉与空气及微生物接触,不仅容易发生各种不利于保鲜储藏的生化反应,还会与空气中的微生物接触,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鲜切荸荠品质的劣变,造成鲜切荸荠的储藏期变短,从而极大的限制了鲜切荸荠的市场。本研究将处理液处理结合保鲜包装材料用于鲜切荸荠的保鲜,利用家庭调味剂:食盐、白糖、白醋等溶液作为处理液对鲜切荸荠进行预处理,然后以聚乙烯作为基材利用山梨酸钾、改性SD树脂、丙酸钙等改性剂对之进行改性并制作抑菌保鲜薄膜,然后研究处理液和抑菌包装薄膜在常温下对鲜切荸荠的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如下:(1)处理液对鲜切荸荠保鲜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以食盐、白糖、白醋和时间为因素配制处理液对鲜切荸荠进行浸泡预处理后再进行包装,置于室温条件(25℃)下储藏;分别测定了特定时间内鲜切荸荠的硬度、失重率、总色差、多酚氧化酶活性、总酚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等参数以及对气味、胀袋情况等进行了感官评价。得出如下结论:处理液的浸泡处理能有效延缓鲜切荸荠在储藏期的品质劣变,所得最佳处理液组合为食盐浓度为80g/L+白糖浓度为3g/L+白醋浓度为100g/L+浸泡时间为15min,与对照组相比,可使鲜切荸荠保鲜期延长6天。(2)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对改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的影响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材,首先利用山梨酸钾、改性SD树脂、丙酸钙等改性剂与LDPE通过双螺杆挤出装置进行共混改性,制得改性聚乙烯粒子,然后将改性聚乙烯粒子与LDPE混合进行吹膜,制得改性聚乙烯薄膜;对制得的薄膜进行光学性能、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透气性、微观结构以及抑菌性能的测试分析。研究表明:三种添加剂的加入会显着改变薄膜的各项性能,但制得的薄膜各项性能存在差异,薄膜中添加剂比例会影响到薄膜的性能,发现当改性SD树脂的含量为2%、丙酸钙含量为2%时,获得的薄膜性能最佳。(3)不同质量的添加剂对改性聚乙烯薄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改善抑菌薄膜的阻隔保鲜性能,首先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基材,利用山梨酸钾、改性SD树脂和丙酸钙等改性剂通过双螺杆挤出装置进行共混改性,制得改性聚乙烯粒子,然后将改性聚乙烯粒子与聚乙烯树脂混合进行挤出流延,制得丙酸钙改性聚乙烯抑菌薄膜;对制得的薄膜进行光学性能、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透气性、微观结构以及抑菌性能的测试分析。研究表明:薄膜中添加剂比例依然会影响到薄膜的性能,流延的薄膜中丙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改性SD树脂的质量分数为2%时,获得的薄膜性能最佳。(4)不同处理包装方式对鲜切荸荠的保鲜效果的影响在常温环境下,将制得的处理液和丙酸钙改性抑菌薄膜应用于鲜切荸荠的保鲜包装研究中,通过测量鲜切荸荠总色差、硬度、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感官评价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储藏过程中,复合处理液结合丙酸钙改性抑菌薄膜的包装对鲜切荸荠的保鲜效果优于单一的抑菌保鲜包装薄膜处理优于对照组,两种处理方式协同可有效延长鲜切荸荠储藏期10天。

二、壳聚糖降解液对鲜切莴笋的防腐保鲜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壳聚糖降解液对鲜切莴笋的防腐保鲜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黄连的抑菌作用及其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连的化学成分
    1.1 黄连主要化学成分
        1.1.1 生物碱类
        1.1.2 非生物碱类
        1.1.2. 1 木脂素类化合物
        1.1.2. 2 酸性成分
        1.1.2. 3 其他非生物碱类
    1.2 黄连有效抑菌化学成分
2 黄连的抑菌作用
    2.1 细菌
        2.1.1 金黄色葡萄球菌
        2.1.2 大肠埃希氏菌
        2.1.3 福氏志贺氏菌
        2.1.4 肺炎克雷伯氏菌
    2.2 真菌
        2.2.1 白色念珠菌
        2.2.2 其他真菌
3 黄连在食品防腐保鲜方面的研究
    3.1 黄连在畜禽肉类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3.2 黄连在蛋类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3.3 黄连在水果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3.4 黄连在蔬菜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4 小结

(2)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鲜切水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可食用膜研究进展
        1.1.1 可食用膜简介
        1.1.2 可食用膜分类
        1.1.3 可食用膜在食品中的应用
    1.2 主要成膜材料
        1.2.1 海藻酸钠
        1.2.2 巴西棕榈蜡
        1.2.3 甘油
        1.2.4 抗坏血酸钙
    1.3 鲜切水果保鲜研究进展
        1.3.1 鲜切水果简介
        1.3.2 鲜切水果保鲜技术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及配方优化
    2.1 材料和仪器
        2.1.1 材料及试剂
        2.1.2 仪器及设备
    2.2 方法
        2.2.1 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
        2.2.2 膜厚的测定
        2.2.3 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2.2.4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2.2.5 单因素试验
        2.2.6 响应面设计试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海藻酸钠浓度对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
        2.3.2 巴西棕榈蜡添加量对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
        2.3.3 甘油添加量对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
        2.3.4 响应面设计试验优化
    2.4 小结
第三章 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性能及结构特性研究
    3.1 材料和仪器
        3.1.1 材料及试剂
        3.1.2 仪器及设备
    3.2 方法
        3.2.1 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
        3.2.2 膜厚的测定
        3.2.3 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3.2.4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3.2.5 水溶性的测定
        3.2.6 水分含量的测定
        3.2.7 扫描电子显微镜
        3.2.8 X射线衍射
        3.2.9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抗坏血酸钙添加量对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
        3.3.2 各组分对复合膜膜厚的影响
        3.3.3 各组分对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
        3.3.4 各组分对复合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3.3.5 各组分对复合膜水溶性的影响
        3.3.6 各组分对复合膜水分含量的影响
        3.3.7 各组分对复合膜表面形态的影响
        3.3.8 各组分对复合膜晶体结构的影响
        3.3.9 各组分对复合膜化学键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可食用复合膜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研究
    4.1 材料和仪器方法
        4.1.1 材料及试剂
        4.1.2 仪器及设备
    4.2 方法
        4.2.1 膜液的制备
        4.2.2 鲜切苹果的处理
        4.2.3 硬度的测定
        4.2.4 色度的测定
        4.2.5 失重率的测定
        4.2.6 可滴定酸的测定
        4.2.7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4.2.8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4.2.9 菌落总数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硬度的影响
        4.3.2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色度的影响
        4.3.3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失重率的影响
        4.3.4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可滴定酸的影响
        4.3.5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4.3.6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7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菌落总数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淀粉复合膜力学强度和阻隔性能的影响及复合膜在果蔬中的涂膜保鲜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淀粉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
    1.1 淀粉基膜成膜组分简介
        1.1.1 淀粉
        1.1.2 壳聚糖
        1.1.3 纳米TiO_2
    1.2 可降解性淀粉复合膜的介绍
        1.2.1 淀粉单膜
        1.2.2 淀粉/壳聚糖复合膜
        1.2.3 淀粉/纳米TiO_2膜
    1.3 淀粉复合膜研究现状
    1.4 复合膜与涂膜
    1.5 淀粉复合涂膜的保鲜应用现状
        1.5.1 涂膜保鲜技术简介
        1.5.2 淀粉基膜的涂膜保鲜
    小结
第2章 淀粉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1.2 淀粉复合膜的制备
        2.1.3 淀粉复合膜表征方法
        2.1.4 淀粉复合膜理化检测指标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淀粉复合膜结构表征结果
        2.2.2 淀粉复合膜理化性能检测结果
    小结
第3章 淀粉复合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3.1.2 淀粉复合涂膜液的制备
        3.1.3 淀粉复合膜的果蔬涂膜保鲜处理
        3.1.4 涂膜果蔬贮藏期检测指标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淀粉复合涂膜保鲜示意图
        3.2.2 圣女果涂膜保鲜结果
        3.2.3 青椒涂膜保鲜结果
        3.2.4 樱桃萝卜涂膜保鲜结果
        3.2.5 蚕豆涂膜保鲜结果
        3.2.6 青豆涂膜保鲜结果
        3.2.7 豌豆涂膜保鲜结果
        3.2.8 竹笋鲜切片涂膜保鲜结果
    小结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获奖情况

(4)柚子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鲜切苹果保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鲜切果蔬的种类与特点
        1.1.1 概述
        1.1.2 果蔬经鲜切后的生理生化反应
    1.2 鲜切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
        1.2.1 物理保鲜技术
        1.2.2 化学保鲜技术
        1.2.3 生物保鲜技术
    1.3 精油
        1.3.1 精油概述
        1.3.2 精油的抗氧化与抗菌作用
        1.3.3 精油对果蔬品质的影响
    1.4 微胶囊
        1.4.1 微胶囊概述
        1.4.2 微胶囊常用制备方法
        1.4.3 微胶囊技术在果蔬保鲜上的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柚子精油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柚子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
        2.3.2 柚子精油的抗氧化性
        2.3.3 柚子精油的抗菌性
        2.3.4 柚子精油微胶囊的制备
        2.3.5 包封率的测定
        2.3.6 平均粒径的测定
        2.3.7 单因素实验设计
        2.3.8 红外光谱测试
        2.3.9 热重测试
        2.3.10 差示扫描量热测试
        2.3.11 微胶囊形貌测试
        2.3.12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柚子精油的GC-MS与抗氧化性分析
        2.4.2 柚子精油的抑菌效果
        2.4.3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2.4.4 红外光谱分析
        2.4.5 热重分析
        2.4.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2.4.7 形貌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柚子精油微胶囊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柚子精油微胶囊悬浮液制备
        3.3.2 苹果的保鲜处理
        3.3.3 褐变指数测定
        3.3.4 硬度测定
        3.3.5 失重率测定
        3.3.6 呼吸强度测定
        3.3.7 营养物质含量测定
        3.3.8 菌落总数测定
        3.3.9 感官品质测定
        3.3.10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褐变指数分析
        3.4.2 硬度分析
        3.4.3 失重率分析
        3.4.4 呼吸强度分析
        3.4.5 营养物质含量分析
        3.4.6 菌落总数分析
        3.4.7 感官品质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柚子精油微胶囊联合柠檬酸或乳酸链球菌素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复配柚子精油微胶囊悬浮液的制备
        4.3.2 苹果的保鲜处理
        4.3.3 褐变指数测定
        4.3.4 硬度测定
        4.3.5 失重率测定
        4.3.6 呼吸强度测定
        4.3.7 营养物质含量测定
        4.3.8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4.3.9 菌落总数测定
        4.3.10 感官品质测定
        4.3.11 酶活性测定
        4.3.12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褐变指数分析
        4.4.2 硬度分析
        4.4.3 失重率分析
        4.4.4 呼吸强度分析
        4.4.5 营养物质含量分析
        4.4.6 总抗氧化能力分析
        4.4.7 菌落总数分析
        4.4.8 感官品质分析
        4.4.9 酶活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5)CO2气体调节剂结合ClO2对西兰花常温保鲜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西兰花简介
    1.2 西兰花采后主要问题
    1.3 西兰花贮藏与保鲜的研究进展
        1.3.1 物理保鲜技术
        1.3.2 化学保鲜技术
        1.3.3 生物保鲜技术
        1.3.4 不同包装方式
    1.4 ClO_2简介及其保鲜效果的研究进展
        1.4.1 ClO_2简介
        1.4.2 ClO_2的作用机理
        1.4.3 ClO_2在蔬菜中的应用
        1.4.4 ClO_2在水果中的应用
    1.5 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1.3.1 失重率的测定
        2.1.3.2 色差的测定
        2.1.3.3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2.1.3.4 叶绿素总量及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2.1.3.5 叶绿素降解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2.1.3.6 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测定
        2.1.3.7 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失重率的影响
        2.2.2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色差的影响
        2.2.3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电导率的影响
        2.2.4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叶绿素a的影响
        2.2.5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叶绿素b的影响
        2.2.6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PAO活性的影响
        2.2.7 不同浓度CO_2 对西兰花MDCase活性的影响
        2.2.8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PPH活性的影响
        2.2.9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叶绿素酶活性的影响
        2.2.10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总酚含量的影响
        2.2.11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2.2.12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Vc含量的影响
        2.2.13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货架期感官指标的影响
        2.2.14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货架期失重率的影响
        2.2.15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货架期色差的影响
        2.2.16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货架期电导率的影响
        2.2.17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货架期叶绿素a总量的影响
        2.2.18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货架期叶绿素b总量的影响
        2.2.19 不同浓度CO_2对西兰花货架期叶绿素降解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酶的影响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调及保鲜剂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处理对西兰花感官指标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西兰花电导率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西兰花色差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对西兰花叶绿素a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对西兰花叶绿素b的影响
        3.2.6 不同处理对西兰花总酚的影响
        3.2.7 不同处理对西兰花类黄酮的影响
        3.2.8 不同处理对西兰花货架期的失重率影响
        3.2.9 不同处理对西兰花货架期的电导率影响
        3.2.10 不同处理对西兰花货架期的色差影响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鲜切果蔬生理及品质变化
        1.1.1 生理变化
        1.1.2 营养成分变化
        1.1.3 微生物变化
    1.2 鲜切果蔬货架期延长的新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1 货架期延长的物理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2 货架期延长的化学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3 货架期延长的生物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3 超声波与新型涂膜材料在果蔬货架期延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1 超声波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2 ε-聚赖氨酸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3 碳量子点/壳聚糖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4 气调包装在果蔬货架期延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4.1 普通气调包装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4.2 激光微孔气调包装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背景和意义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声波联合普通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样品处理
        2.3.2 不同气体配比优化试验
        2.3.3 指标测定
        2.3.4 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气体配比优化结果
        2.4.2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2.4.3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2.4.4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蔬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样品处理
        3.3.2 试验设计
        3.3.3 指标测定
        3.3.4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ε-聚赖氨酸处理对鲜切生菜微生物的影响
        3.4.2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微生物的影响
        3.4.3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失重率和色泽的影响
        3.4.4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PPO和 POD活性的影响
        3.4.5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总酚含量和呼吸强度的影响
        3.4.6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抗坏血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7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水分状态的影响
        3.4.8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货架期的影响
        3.4.9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保鲜效果及机理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试验材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碳量子点制备
        4.3.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制备
        4.3.3 样品处理
        4.3.4 指标测定
        4.3.5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碳量子点的表征
        4.4.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抑菌性
        4.4.3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微生物的影响
        4.4.4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4.4.5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4.4.6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蔬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保鲜效果及机理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试验材料
        5.2.2 主要试剂
        5.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激光机加工微孔包装袋
        5.3.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溶液
        5.3.3 样品处理
        5.3.4 指标测定
        5.3.5 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气体成分变化
        5.4.2 失重率的变化
        5.4.3 硬度的变化
        5.4.4 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
        5.4.5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5.4.6 风味的变化
        5.4.7 水分状态的变化
        5.4.8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清单

(7)长白楤木嫩芽贮藏保鲜加工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长白楤木概述
        1.1.1 长白楤木生物学特性
        1.1.2 长白楤木营养成分及食用价值的研究
        1.1.3 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1.1.4 长白楤木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2 果蔬贮藏保鲜方法及研究进展
        1.2.1 物理贮藏保鲜方法
        1.2.2 化学贮藏保鲜方法
        1.2.3 生物贮藏保鲜方法
    1.3 腌制技术在蔬菜贮藏方面的研究进展
    1.4 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示意图
第2章 复合保鲜液对长白楤木嫩芽护色保鲜效果的研究
    2.1 实验内容与方法
        2.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1.2 长白楤木嫩芽护色保鲜方法
        2.1.3 单一最佳护色保鲜液
        2.1.4 产品技术指标的测定
        2.1.5 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单一护色保鲜液对长白楤木嫩芽贮藏品质的影响
        2.2.2 优化筛选复合护色保鲜液对长白楤木嫩芽贮藏效果的影响
    2.3 小结
第3章 壳聚糖-魔芋粉复合涂膜对长白楤木嫩芽保鲜效果的研究
    3.1 实验内容与方法
        3.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3.1.2 长白楤木嫩芽保鲜处理方法
        3.1.3 产品技术指标的测定
        3.1.4 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复合涂膜对长白楤木嫩芽感官品质的影响
        3.2.2 复合涂膜对长白楤木嫩芽失重率的影响
        3.2.3 复合涂膜对长白楤木嫩芽腐烂率的影响
        3.2.4 复合涂膜对长白楤木嫩芽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5 复合涂膜对长白楤木嫩芽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3.2.6 复合涂膜对长白楤木嫩芽VC含量的影响
        3.2.7 复合涂膜对长白楤木嫩芽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2.8 复合涂膜对长白楤木嫩芽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2.9 复合涂膜对长白楤木嫩芽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3.2.10 复合涂膜对长白楤木嫩芽MDA的影响
        3.2.11 复合涂膜对长白楤木嫩芽POD活性的影响
        3.2.12 复合涂膜对长白楤木嫩芽PPO活性的影响
        3.2.13 复合涂膜对长白楤木嫩芽CAT活性的影响
    3.3 小结
第4章 双响应面法优化腌制长白楤木嫩芽贮藏工艺
    4.1 实验内容与方法
        4.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4.1.2 腌长白楤木嫩芽工艺流程
        4.1.3 腌制长白楤木嫩芽的操作要点
        4.1.4 产品技术指标的测定
        4.1.5 单因素试验优化腌制工艺
        4.1.6 腌制工艺条件的双响应面试验设计
        4.1.7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4.2.2 双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4.2.3 验证试验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1.1 复合保鲜液对长白楤木嫩芽护色保鲜效果的研究
        5.1.2 复合膜处理对长白楤木嫩芽品质的影响
        5.1.3 双响应面法优化腌制长白楤木嫩芽贮藏工艺
    5.2 创新点
    5.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高原乳酸菌对采后水果生物保鲜效果研究及其微生物学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采后水果保鲜技术概述及展望
    1.3 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益生特性
        1.3.1 抗氧化特性
        1.3.2 抑菌特性
        1.3.3 细菌素
        1.3.4 胞外多糖
    1.4 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1.6 研究意义
    1.7 技术路线
        1.7.1 采后葡萄保鲜技术路线
        1.7.2 采后草莓保鲜技术路线
        1.7.3 鲜切苹果保鲜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产胞外多糖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H52 对“红地球”葡萄保鲜效果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2.1 葡萄
        2.2.2 乳酸菌菌株H52
        2.2.3 主要试剂
        2.2.4 主要实验器材
    2.3 试验方法
        2.3.1 MRS培养基的配制
        2.3.2 乳酸菌H52的活化
        2.3.3 乳酸菌H52发酵上清液的制备
        2.3.4 试验处理
    2.4 指标测定
        2.4.1 失重率
        2.4.2 腐烂率
        2.4.3 果梗褐变率
        2.4.4 SSC
        2.4.5 pH值
        2.4.6 TA
        2.4.7 总酚含量
        2.4.8 微生物菌落培养与计数
        2.4.9 可接受性评价
        2.4.10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2.5 结果
        2.5.1 失重率
        2.5.2 腐烂率
        2.5.3 果梗褐变率
        2.5.4 鲜食葡萄SSC、TA、SSC/TA和 pH值
        2.5.5 总酚含量
        2.5.6 微生物菌落计数
        2.5.7 可接受性评价
        2.5.8 相关性分析
    2.6 讨论
        2.6.1 鲜食葡萄失重率、腐烂率和果梗褐变率的变化
        2.6.2 鲜食葡萄SSC、TA、糖酸比和pH值的变化
        2.6.3 鲜食葡萄表面微生物分析
        2.6.4 感官评价
    2.7 小结
第三章 产细菌素乳酸菌(Lactobacillusdelbrueckiisubsp.Bulgaricus)F17 和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Leuconostoc lactis)H52 对采后草莓保鲜效果研究及其微生物学机制初探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主要试剂及耗材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2.3 试验材料
        3.2.4 乳酸菌菌株F17和H52
    3.3 试验方法
        3.3.1 MRS培养基的配制
        3.3.2 乳酸菌活化
        3.3.3 乳酸菌发酵上清液的制备
        3.3.4 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处理试验材料样品
    3.4 理化指标测定
        3.4.1 失重率
        3.4.2 腐烂率
        3.4.3 pH值
        3.4.4 SSC
        3.4.5 微生物菌落计数
        3.4.6 细菌和真菌总DNA的提取
        3.4.7 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 PCR扩增
        3.4.8 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4.9 质量控制
        3.4.10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3.5 结果
        3.5.1 失重率
        3.5.2 腐烂率
        3.5.3 pH值
        3.5.4 SSC
        3.5.5 AMB
        3.5.6 YAMs
        3.5.7 CB
        3.5.8 测序信息
        3.5.9 草莓表面细菌群落组成
        3.5.10 草莓表面真菌群落组成
        3.5.11 草莓表面微生物Alpha多样性
        3.5.12 细菌PCoA分析
        3.5.13 真菌PCoA分析
        3.5.14 细菌Lefse分析
        3.5.15 真菌Lefse分析
        3.5.16 草莓细菌属群落组成与草莓理化性质典型对应分析
        3.5.17 草莓真菌属群落组成与草莓理化性质典型对应分析
    3.6 讨论
        3.6.1 不同处理对草莓理化性质的影响
        3.6.2 不同处理对草莓表面微生物菌落数的影响
        3.6.3 不同处理对草莓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6.4 典型对应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具高抗氧化能力乳酸菌(Lactobacillusparplontarum)BX62和壳聚糖溶液复配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器材
        4.2.1 苹果
        4.2.2 菌株
        4.2.3 壳聚糖
        4.2.4 主要试剂
        4.2.5 主要仪器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MRS培养基的配制
        4.3.2 乳酸菌BX62活化及菌悬液的制备
        4.3.3 壳聚糖最适抑菌条件的确定
        4.3.4 1%壳聚糖溶液的制备
        4.3.5 乳酸菌-壳聚糖复配溶液的制备
        4.3.6 试验处理
    4.4 指标测定
        4.4.1 失重率
        4.4.2 褐变率
        4.4.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4.4.4 PPO活性测定
        4.4.5 POD活性测定
        4.4.6 SSC
        4.4.7 TA
        4.4.8 总酚含量
        4.4.9 微生物菌落计数
        4.4.10 统计学分析
    4.5 结果
        4.5.1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失重率的影响
        4.5.2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褐变率的影响
        4.5.3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清除DPPH自由基的影响
        4.5.4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PPO活性的影响
        4.5.5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POD活性的影响
        4.5.6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SSC的影响
        4.5.7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TA含量的影响
        4.5.8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总酚含量的影响
        4.5.9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AMB菌落数的影响
        4.5.10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乳酸菌菌落数的影响
        4.5.11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表面APB菌落数的影响
        4.5.12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YAMs菌落数的影响
        4.5.13 相关性分析
    4.6 讨论
        4.6.1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理化性质的影响
        4.6.2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SSC、TA以及多酚含量的影响
        4.6.3 不同处理对控制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微生物的影响
    4.7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百里香精油与海藻酸盐复合涂膜防控鲜切水果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符号表
1 绪论
    1.1 鲜切果蔬
        1.1.1 鲜切果蔬的定义
        1.1.2 鲜切果蔬生理生化变化
        1.1.3 鲜切果蔬污染的微生物种类
    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1.2.1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1.2.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污染果蔬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1.3 鲜切果蔬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防控技术
        1.3.1 物理防控技术
        1.3.2 化学防控技术
        1.3.3 生物防控技术
        1.3.4 综合防控技术
    1.4 天然抑菌剂—植物精油
        1.4.1 植物精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抑菌活性
        1.4.2 植物精油抑制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机制
    1.5 可食性涂膜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5.1 鲜切果蔬可食性涂膜种类
        1.5.2 鲜切果蔬可食性复合涂膜的活性成分
    1.6 植物精油可食性复合涂膜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7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7.1 论文的研究意义
        1.7.2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15种植物精油对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抑制效果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2 植物精油
        2.2.3 实验菌株
        2.2.4 植物精油对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抑菌圈的测定
        2.2.5 植物精油对食源性病原微生物MIC的测定
        2.2.6 植物精油处理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生长曲线的绘制
        2.2.7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植物精油对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抑菌圈直径
        2.3.2 植物精油对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MIC
        2.3.3 植物精油处理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2.4 本章小结
3 百里香精油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作用机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菌株
        3.2.3 百里香精油挥发性物质分析
        3.2.4 百里香精油处理单增李斯特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3.2.5 百里香精油处理单增李斯特菌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3.2.6 百里香精油处理单增李斯特菌的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百里香精油的挥发性物质
        3.3.2 百里香精油处理单增李斯特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3.3.3 百里香精油处理单增李斯特菌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3.3.4 百里香精油处理单增李斯特菌蛋白质的定量
        3.3.5 百里香精油处理单增李斯特菌蛋白质的SDS-PAGE
        3.3.6 百里香精油处理单增李斯特菌蛋白质的鉴定及定量结果
        3.3.7 百里香精油处理单增李斯特菌蛋白质的聚类分析
        3.3.8 百里香精油处理单增李斯特菌差异表达蛋白质的GO富集分析
        3.3.9 百里香精油处理单增李斯特菌差异表达蛋白质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3.3.10 百里香精油处理单增李斯特菌差异表达蛋白质的PPI网络分析
        3.3.11 百里香精油对单增李斯特菌重要KEGG通路的影响
        3.3.12 百里香精油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作用机制
    3.4 本章小结
4 TOAC对鲜切苹果品质与安全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2 实验样品
        4.2.3 实验菌株
        4.2.4 海藻酸钠可食性涂膜制备
        4.2.5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菌液制备
        4.2.6 鲜切苹果涂膜处理
        4.2.7 鲜切苹果呼吸速率的测定
        4.2.8 鲜切苹果失重率、硬度和色泽指标的测定
        4.2.9 鲜切苹果品质的感官评价
        4.2.10 鲜切苹果背景微生物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分析
        4.2.11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鲜切苹果呼吸速率、失重率和硬度
        4.3.2 鲜切苹果色泽和外观
        4.3.3 鲜切苹果品质的感官评价
        4.3.4 鲜切苹果背景微生物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TOAC对鲜切哈密瓜品质与安全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2 实验样品
        5.2.3 实验菌株
        5.2.4 海藻酸钠可食性涂膜制备
        5.2.5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菌液制备
        5.2.6 鲜切哈密瓜涂膜处理
        5.2.7 鲜切哈密瓜呼吸速率的测定
        5.2.8 鲜切哈密瓜失重率、硬度和色泽指标的测定
        5.2.9 鲜切哈密瓜品质的感官评价
        5.2.10 鲜切哈密瓜背景微生物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分析
        5.2.11 统计学分析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鲜切哈密瓜呼吸速率、失重率和硬度
        5.3.2 鲜切哈密瓜色泽和外观
        5.3.3 鲜切哈密瓜品质的感官评价
        5.3.4 鲜切哈密瓜背景微生物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显着性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统计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鲜切荸荠保鲜包装及抗菌聚乙烯包装薄膜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荸荠的储藏技术的研究
        1.2.1 荸荠的民间储藏技术
        1.2.2 鲜切荸荠的保鲜研究
    1.3 鲜切果蔬品质劣变的原因
        1.3.1 乙烯产量的增加
        1.3.2 呼吸强度增加
        1.3.3 微生物侵染
        1.3.4 酶促反应加快
    1.4 鲜切果蔬的保鲜技术
        1.4.1 冷藏保鲜
        1.4.2 MAP保鲜
        1.4.3 保鲜剂贮藏保鲜
        1.4.4 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
        1.4.5 真空包装保鲜技术
        1.4.6 基因工程保鲜技术
        1.4.7 其它保鲜技术
    1.5 果蔬保鲜包装材料
        1.5.1 含有添加剂保鲜包装材料
        1.5.2 带微孔保鲜包装材料
        1.5.3 纳米保鲜包装材料
        1.5.4 可食性包装材料
    1.6 鲜切荸荠的保鲜机理研究
        1.6.1 鲜切荸荠的变质机理
        1.6.2 糖、盐、醋的保鲜机理
        1.6.3 丙酸钙/改性SD树脂薄膜的抑菌保鲜机理
    1.7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鲜切荸荠预处理工艺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设计
        2.3.1 单因素试验设计
        2.3.2 正交试验设计
        2.3.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食盐浓度对鲜切荸荠失重率、△E值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2.4.2 白糖浓度对鲜切荸荠失重率、△E值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2.4.3 白醋浓度对鲜切荸荠失重率、△E值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2.4.4 鲜切荸荠保鲜剂配方的筛选
        2.4.5 最优复合处理液对鲜切荸荠品质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梨酸钾/改性SD树脂/丙酸钙改性抑菌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薄膜的制备方法
        3.3.2 薄膜的性能测试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抑菌薄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3.4.2 抑菌薄膜的光学性能分析
        3.4.3 抑菌薄膜的阻隔性能分析
        3.4.4 抑菌薄膜的微观结构分析
        3.4.5 抑菌薄膜的热重结果分析
        3.4.6 抑菌薄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3.4.7 改性薄膜的抑菌效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丙酸钙/改性SD树脂抑菌保鲜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改性聚乙烯粒子的制备
        4.3.2 改性聚乙烯抑菌薄膜的制备
        4.3.3 薄膜性能测试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改性薄膜的力学性能
        4.4.2 改性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
        4.4.3 改性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和氧气透过率
        4.4.4 改性薄膜的微观结构
        4.4.5 不同改性薄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4.4.6 改性薄膜的抑菌效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性抑菌保鲜薄膜与处理液对鲜切荸荠的保鲜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
        5.2.2 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设计
        5.3.1 样品预处理
        5.3.2 指标测定与方法
    5.4 实验结果
        5.4.1 鲜切荸荠在储藏期的失重率变化
        5.4.2 鲜切荸荠的硬度分析
        5.4.3 鲜切荸荠总色差指标变化分析
        5.4.4 鲜切荸荠的可溶性固形物变化分析
        5.4.5 鲜切荸荠在储藏期的感官评分分析
        5.4.6 鲜切荸荠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测试结果分析
        5.4.7 鲜切荸荠的微生物测试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四、壳聚糖降解液对鲜切莴笋的防腐保鲜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连的抑菌作用及其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蒋丽施,左栖枫,张新明,罗莎杰,苟莎,孟晓. 保鲜与加工, 2021(12)
  • [2]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鲜切水果中的应用[D]. 郭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淀粉复合膜力学强度和阻隔性能的影响及复合膜在果蔬中的涂膜保鲜应用[D]. 李雪.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4]柚子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鲜切苹果保鲜中的应用[D]. 杜津. 西南大学, 2021(01)
  • [5]CO2气体调节剂结合ClO2对西兰花常温保鲜效果的研究[D]. 万永红.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6]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D]. 范凯. 江南大学, 2020(03)
  • [7]长白楤木嫩芽贮藏保鲜加工技术的研究[D]. 段红梅. 长春大学, 2020(01)
  • [8]高原乳酸菌对采后水果生物保鲜效果研究及其微生物学机制初探[D]. 方响. 兰州大学, 2020(01)
  • [9]百里香精油与海藻酸盐复合涂膜防控鲜切水果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作用机制的研究[D]. 萨仁高娃.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10]鲜切荸荠保鲜包装及抗菌聚乙烯包装薄膜的研究与应用[D]. 王金鑫.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壳聚糖降解液对鲜切生菜的保鲜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