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内皮和白内障超声乳化

角膜内皮和白内障超声乳化

一、角膜内皮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菊,王崇玉[1](2021)在《白内障2.2 mm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术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2.2 mm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 以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徐州复兴眼科医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91例(91眼)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根据不同手术切口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45眼), 采用3.0 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观察组46例(46眼), 采用2.2 mm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术。随访3周, 观察超声乳化时间及能量、角膜内皮功能、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SCSF)、视力和散光。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及超声乳化能量分别为(17.6±1.8)s、(7.3±1.9)s及(42.0±3.4)%, 与对照组(41.8±3.2)s、(17.2±1.5)s、(7.5±2.1)s及(41.8±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0.477、1.150, P=0.389、0.317、0.127)。术后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及SCSF评分分别为(9.5±2.1)s、(14.2±2.2)mm/5 min及(5.2±1.1)分, 均优于对照组的(7.2±1.7)s、(16.5±2.5)mm/5 min及(6.3±1.5)分(t=5.735、4.662、3.995, 均P<0.01)。术后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分别为(2 511.9±91.2)个/mm2、(557.2±10.3)μm及(29.9±2.4)%, 与对照组(2 356.9±85.2)个/mm2、(575.2±13.8)μm及(31.5±2.5)%(t=-8.374、7.062、3.115, 均P<0.001)。术后观察组散光(1.1±0.2)D低于对照组的(1.4±0.3)D (t=5.624, P<0.01)。术后1 d及3周观察组视力≥0.5患者占比89.1%及93.5%, 高于对照组71.1%及75.6%(t=4.655, 5.613;P=0.031, 0.018)。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2 mm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较3.0 mm切口者效果更好。

黄颉,吴伟霞,刘阳园,刘细娇,林芬明,林瑞杰[2](2021)在《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超声乳化术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湛江奥理德眼科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间接诊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小切口组和超声乳化组,各44例。超声乳化组行超声乳化术,小切口组行ECCE。比较两组视力、眼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与ECCE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效果、安全性相当,均可改善患者视力,对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无明显差异,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治疗。

饶志波[3](2021)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组行现代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视力、六角形细胞比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水平较术前提高,六角形细胞比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与术后视力、六角形细胞比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3/38)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现代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均能获得一定效果,但现代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安全性更高。

晁小蕊,洪萌,谢艳艳,李权达,石荣先[4](2021)在《标准切口与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效果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标准切口与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效果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8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标准切口超声乳化术)和研究组(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各74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视力变化、角膜散光情况、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超声乳化能量及超声乳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ogMAR视力值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logMAR视力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散光程度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及两组间术后1 d、1周、1个月角膜散光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及两组组间术后1 d、1周、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切口与微切口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内皮细胞均有影响,微切口创伤更小,对内皮细胞数量及功能影响较小,能更好地降低术源性散光程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康,张吉,孔霓雯[5](2021)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远期恢复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远期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完成治疗与随访的150例(150眼)接受2.75 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收集同期150例(150眼)行3.0 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参数[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和超声乳化时间(APT)],术后随访3年,评估并对比两组近期(1年)、远期(3年)的泪膜稳定性、角膜内皮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内皮细胞(CEC)]及视力(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结果两组EPT、A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BUT、CEC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年,观察组BUT、CEC计数高于对照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相较于3.0 mm角膜微切口,2.75 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泪膜稳定性、角膜内皮功能影响较小,虽然近期视力恢复情况相近,但2.75 mm角膜微切口的应用对患者远期视力恢复的影响更好,远期获益更高。

郭丽莎,田学敏,王春磊,封彦龙[6](2021)在《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浅前房(中央前房深度<2.8mm)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000/mm2)白内障患者64例(78眼),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联合组(n=32例,40眼)和单纯超声乳化组(n=32例,38眼),单纯超声乳化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联合组行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视力变化、术后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丢失率、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d、1周联合组logMAR视力高于单纯超声乳化组(t 1=7.867,P1 <0.05;t2=9.904,P 2 <0.05),术后3个月2组logMAR视力相比无显着差异(t=0.292,P=0.771);术后1周联合组中央角膜厚度高于单纯超声乳化组(t=5.178,P <0.001),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丢失率低于单纯超声乳化组(t=50.744,P <0.001);随访3个月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相比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更小,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更快,对于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可根据病情和经济能力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杨慧平,韩登雷[7](2020)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2种手术方式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每组50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为1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组视力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2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瞳孔区六角形细胞比率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2组间瞳孔区六角形细胞比率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均是临床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有效术式,可显着改善患者视力,但后者可降低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徐海军[8](2020)在《超声乳化术对不同年龄段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将不同年龄段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分为三组,Ⅰ组年龄60~<70岁,40例40眼,Ⅱ组年龄70~<80岁,40例40眼,Ⅲ组年龄≥80岁,40例40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量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三组超声乳化术时间及术中累积释放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各随访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随访期同时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随访期各时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未出现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等并发症。术后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均在一周内恢复透明。结论不同年龄段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国艳华[9](2020)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变化及眼底病变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人行Phaco+PcIOL术后不同时间段角膜内皮的变化,包括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平均细胞面积(AVG)、六角形细胞比率(HEX)、变异系数(CV),并分析术后1周糖尿病病人眼底病变程度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观察糖尿病病人术前术后黄斑水肿(CSME)的变化,为诊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资料均随机选取我院2019.0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行Phaco+PcIOL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其中一组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另一组为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研究记录术前、术后各组最佳矫正视力,并采用Topcon Sp-3000 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计在术前及术后1周、1月对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率、变异系数进行观察,术前、术后1周分别采用日本佳能CR-2AF自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和美国OPTOVUE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对同期的糖尿病患者眼底情况进行拍照和断层扫描,分析眼底病变程度与术后BCVA的关系,观察术前、术后CSME的患者,总结糖尿病患者术后疗效影响因素。结果:1.术前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与非糖尿病白内障组在年龄、性别、血糖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方面低于非糖尿病白内障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方面高于非糖尿病白内障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与对照组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明显减低,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明显增大,两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3.术后1周糖尿病组眼底非增殖期病变患者BCVA明显好于增殖期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眼底病变程度越重,术后视力越差。术前两组出现CSME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CSME的患者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白内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较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不同,且在超声乳化术中角膜内皮细胞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易受到损伤,术后恢复也比较慢,因此角膜内皮情况要受到白内障医生的关注,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越严重,术后疗效越差,需要及时正确的进行眼底治疗,对糖网不同的病变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PRP、抗-VEGF、手术等)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巩固糖尿病患者术后疗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控制外,对于眼底病变要做到早筛查、早治疗、定期复查。

南炜瑾[10](2020)在《主控液流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Centurion超声乳化仪主控液流系统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进行观察。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90例(90眼),其中有其它眼部疾病史、眼部手术史或患有影响视力的全身疾病者予以排除。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主控液流系统),对照组(重力液流系统)。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记录所需累计耗散能量(CDE)和液流量(EFU),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角膜厚度(CCT)、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CFT)。结果:1、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中的CDE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0,p<0.05),EF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39,p(29)0.05)。2、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ECD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82,0.082,0.074;p值均大于0.05)。主控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ECD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757,-5.841,-5.841;p值均小于0.001)。重力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ECD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41,-5.841,-5.841;p值均小于0.001)。3、中央角膜厚度(CCT)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后1周CCT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4,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CT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6,-0.653;p值均大于0.05)。主控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CT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512,-5.445,-4.764;p值均小于0.001)。重力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CT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779,-5.714,-4.930;p值均小于0.001)。4、最佳矫正视力(BCVA)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CVA(LogMAR)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688,-0.098,-0.832;p值均大于0.05)。主控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CVA(LogMAR)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43,-5.844,-5.844;p值均小于0.001)。重力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CVA(LogMAR)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42,-5.843,-5.843;p值均小于0.001)。5、黄斑中心凹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CFT)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FT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42,-0.876,-0.345;p值均大于0.05)。主控组术后1周CFT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56,p(29)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FT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48,-5.312;p值均小于0.001)。重力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FT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34,p<0.05;t=16.256,p<0.001;Z=-5.724,p<0.001)。结论:1、Centurion超声乳化仪主控液流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能够维持恒定的眼压,提高了前房稳定性,使得手术更为安全和有效。2、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在主控液流系统和重力液流系统中差异不大。3、术后早期,主控液流系统组的患者可以尽快地恢复到理想的视力,角膜水肿程度较轻,发生率较低。

二、角膜内皮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角膜内皮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论文提纲范文)

(2)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视力
    2.2 角膜内皮细胞情况
    2.3 并发症
3 讨论

(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视力
    2.2 临床指标
    2.3 并发症
3 讨论

(4)标准切口与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效果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手术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2.2 视力变化
    2.3 角膜散光情况
    2.4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2.5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5)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远期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方法
        1.3.1 术前
        1.3.2 术时
        1.3.3 术后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参数比较
    2.2 两组BUT、CEC计数比较
    2.3 两组裸眼视力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3 讨 论

(6)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1. 选例标准
    二、方法
        1. 联合组
        2. 单纯超声乳化组
    三、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log MAR视力
    二、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丢失率
    三、并发症情况
讨论

(7)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2种手术方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术后角膜水肿程度比较
    2.2 手术前后视力比较
    2.3 瞳孔区六角形细胞比率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
3 讨论

(9)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变化及眼底病变与术后疗效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术前检查
    3.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4.手术方法
    5.术后随访及观察指标
    6.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情况构成
    2.最佳矫正视力
    3.角膜内皮细胞比较
    4.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眼底病变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10)主控液流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对角膜的影响
        2.1.1 角膜内皮的损伤
        2.1.2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2.2 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对前房稳定的支持
    2.3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眼压的变化及其影响
        2.3.1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眼压的变化
        2.3.2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眼压急剧升高及大幅波动的影响
        2.3.2.1 对眼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3.2.2 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4 主动液流系统
    2.5 小结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方法
    3.3 收集资料
        3.3.1 术前及术后资料
        3.3.2 术中资料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术前资料
    4.3 术中情况
    4.4 术后参数分析
        4.4.1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4.4.2 中央角膜厚度
        4.4.3 最佳矫正视力
        4.4.4 黄斑中心凹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
    4.5 术前与术后参数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超声乳化仪的基本原理
    5.2 超声乳化术对角膜的影响
    5.3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超声能量
    5.4 超声乳化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恢复
    5.5 超声乳化术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角膜内皮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白内障2.2 mm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术的效果分析[J]. 王海菊,王崇玉.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1(12)
  • [2]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 黄颉,吴伟霞,刘阳园,刘细娇,林芬明,林瑞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05)
  • [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J]. 饶志波. 宜春学院学报, 2021(09)
  • [4]标准切口与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效果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比较[J]. 晁小蕊,洪萌,谢艳艳,李权达,石荣先. 河南医学研究, 2021(15)
  • [5]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远期恢复的影响[J]. 罗康,张吉,孔霓雯.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04)
  • [6]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J]. 郭丽莎,田学敏,王春磊,封彦龙. 实用防盲技术, 2021(01)
  • [7]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2种手术方式比较研究[J]. 杨慧平,韩登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22)
  • [8]超声乳化术对不同年龄段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J]. 徐海军. 中国医师杂志, 2020(11)
  • [9]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变化及眼底病变与术后疗效的关系[D]. 国艳华. 青岛大学, 2020(01)
  • [10]主控液流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观察[D]. 南炜瑾.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角膜内皮和白内障超声乳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