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右肺叶切除术后新叶间裂的X线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普胸外科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儿医疗保健分会[1](2021)在《先天性肺气道畸形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是先天性肺发育畸形(congenital lung malformation,CLM)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以终末细支气管过度增生与扩张为特征的先天性肺部错构瘤样病变[1,2]。常表现为肺实质内单房或多房囊肿或蜂窝状结构[1]。其发病机制可能是肺胚胎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与下层间充质细胞之间的信号
张嘉文[2](2021)在《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胸腔镜系统及其相关配套的手术器械也得以发展迅速。胸腔镜走过了一个由普清到高清,从高清到3D,从3D到裸眼3D的进程,截止至今裸眼3D胸腔镜技术已经应用到临床中。本论文对应用裸眼3D胸腔镜术式与常规胸腔镜术式进行肺占位性病变切除的对比研究旨在找到裸眼3D胸腔镜的优势,针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钉仓使用数量、复发率、肺段切除范围、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在院所需时间等关键指标来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自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的胸外科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由于两个组别的手术术式相同,只存在着胸腔镜仪器不同的问题,所以两组患者均执行非插管麻醉,手术中实施健肺通气,其中研究组使用裸眼3D胸腔镜,对照组使用普通胸腔镜,两组患者均在同一个麻醉师,同一个术者配合下进行手术。在术中记录观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钉仓使用情况、肺段切除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患者引流时间、胸腔引流量,组织病理学结果,患者术后在院所需时间,用于对比研究。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裸眼3D胸腔镜技术对比常规胸腔镜手术它有效的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节省了术中钉仓的使用、缓解了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降低了术后在院所需时间,术后恢复顺利,无重大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即最大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术前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顺利出院。术后及随访3个月期间均无出血、肺不张、胸腔包裹性积液、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等并发症,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转移情况。结论:裸眼3D胸腔镜技术对比常规胸腔镜手术其在术中出血量、术中钉仓的使用、术后在院所需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FEV1/术前FEV1(%)比较等方面均有着一定的优势。
李达[3](2020)在《三维重建技术与Hook-wire穿刺用于胸腔镜手术中肺部小结节定位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和对比三维重建技术与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在胸腔镜手术中肺部小结节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我院胸外科诊治的肺部单发周围型小结节患者共147例,其中67例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80例术前行三维重建技术定位,两组病人定位后均先施行肺楔形切除术明确病理,根据术中快速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进一步行肺叶切除术。收集147例肺部单发周围型小结节患者病历资料及临床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前穿刺并发症、定位成功率、肺楔形切除术成功率,肺楔形切除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VAS评分等相关信息。通过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来阐述Hook-wire穿刺定位和三维重建技术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两组定位方式在性别、年龄、肺部结节位置、结节良恶性、病理分类、结节密度、结节中心距胸膜的距离、结节大小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Hook-wire穿刺定位后出现疼痛38例,出血3例,疼痛伴气胸3例,疼痛伴出血5例,无胸膜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为82.09%。三维组定位方法主要依靠术前影像检查和三维重建技术,结合术中解剖标志定位属于无创定位,无并发症发生。3.对比术中观察指标,Hook-wire穿刺组定位成功率、楔形切除成功率,楔形切除术手术时间高于三维重建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比术后观察指标,三维重建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VAS疼痛评分低于Hook-wire穿刺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维重建技术与Hook-wire穿刺在胸腔镜手术前定位肺小结节均为安全,可靠、实用的定位方法。2.三维重建为无创定位方式,能够避免传统有创定位方式导致的气胸、出血、疼痛、胸膜反应甚至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3.三维重建图像助于施术者提前拟定手术路径、预知变异血管、制定切除范围,提高手术成功率,可以进一步推广。
张文超[4](2020)在《三种胸腔镜术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迄今为止肺癌的治疗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已把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VATS)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同VATS肺叶切除术列为早期NSCLC的治疗队伍。但对于治疗早期NSCLC的最佳术式是选择肺叶切除术还是选择亚肺叶切除术(包含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仍然存在争议,通过探讨不同的胸腔镜术式对早期NSCLC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从而制定出个体化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方法通过研究比较,分析唐山市工人医院胸外科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行胸腔镜下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NCCN指南进行手术,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早期NSCLC患者35例作为肺叶切除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VATS肺段切除术的31例早期NSCLC患者作为肺段切除组,再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VATS肺楔形切除术的36例早期NSCLC患者作为肺楔形切除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液量(ml)、术后拔管时间(d)及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肺通气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VC/预计值百分比(FVC%)。结果三组患者均按原定计划完成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中无意外发生,术后恢复较好,无死亡病例。三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78.53±21.27 VS 121.13±22.67 VS 141.86±25.32,P=0.000)、术后引流量(573.76±266.38 VS 586.13±173.76 VS 733.29±273.24,P=0.013)和胸管留置时间(4.32±0.81 VS 4.65±0.76 VS 5.46±1.22,P=0.000)等方面肺楔形切除组和肺段切除组优于肺叶切除组,P<0.05,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术后一周肺功能指标:FEV1(2.00±0.47 VS 1.86±0.26 VS 1.58±0.34,P=0.000)、FEV1%(77.12±14.51 VS 71.66±11.07 VS 66.61±15.85,P=0.010)、FVC(2.30±0.52 VS 2.23±0.30 VS 1.96±0.39,P=0.002)、FVC%(83.70±15.54 VS 80.52±12.73 VS 74.80±13.51,P=0.032)和术后一个月肺功能指标:FEV1(2.30±0.43 VS 2.20±0.30 VS 11.94±0.23,P=0.000)、FEV1%(91.03±11.69 VS 88.33±10.15 VS 80.91±11.13,P=0.001)、FVC(2.70±0.50 VS 2.51±0.32 VS 2.20±0.36,P=0.000)、FVC%(96.07±12.31 VS 93.93±8.65 VS 87.23±7.22,P=0.001)肺楔形切除组和肺段切除组均高于肺叶切除组,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 VATS肺叶切除术、VATS肺段切除术和VATS肺楔形切除术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2 VATS亚肺叶切除术(包括VATS肺段切除术和VATS肺楔形切除术)与VATS肺叶切除术相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和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短等优点,并很大程度的保留健康的肺组织,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肺功能显着优于VATS肺叶切除术,可以为早期NSCLC患者提供一种更为符合微创理念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图0幅;表6个;参150篇。
王拢拢[5](2020)在《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在周围型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明确本临床研究中心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在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探索影响支气管镜导航系统诊断率的因素。2.比较导航技术、EBUS、CT-PTNB在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为不同类型的肺病变更合适的诊断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3.明确ENB引导的胸膜染色标记定位应用于肺小结节外科胸腔镜术前定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提供初步的研究经验。方法1.将周围型肺病变患者的胸部CT导入导航系统中,规划出到达病灶的最佳支气管路径,在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按照导航路径行经支气管取样。2.将使用导航系统作为诊断工具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导航组),收集行EBUS引导的经支气管取样(EBUS组)和CT引导的经皮穿刺取样(CT-PTNB组)的周围型肺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种诊断工具对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率及安全性。3.电磁导航系统引导的术前定位在手术室实施,外带鞘管的定位导线在电磁导航系统实时引导下到达合适位置后,固定鞘管,撤出导线,经过鞘管注入0.2-1.0ml的染料,之后立即行胸腔镜下肺小结节切除术。结果1.共有65例周围型肺病变患者完成了导航系统引导的经支气管取样,共计66处病灶。病变平均大小为26.0mm。导航系统获得明确诊断34处病灶,诊断率为51.5%。单因素分析表明>25mm的病灶的诊断率显着高于≤25mm的病灶(66.7%vs 36.4%,p=0.014),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灶大小是导航系统诊断率的独立预测指标(0R:3.50;95%CI[1.27-9.64];p=0.015)。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气胸,其中1例需行胸腔穿刺排气,1例肺出血)。2.导航组、EBUS组及CT-PTNB组共197例患者198处病灶,每组66处病灶。病变大小分别为26.0mm、24.1mm和23.2mm。对于≤25mm、位于双肺上叶及中、外肺野的病灶,CT-PTNB组诊断率显着高于导航组(p<0.05),而导航组与EBUS组无显着性差异。对于>25mm、位于右肺中叶/左肺舌段及双肺下叶、肺野内部的病灶,三组诊断率无显着性差异。导航组、EBUS组及CT-PTN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4.5%和12.1%,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225)。3.共有31例患者35个肺结节实施了 ENB引导的术前染料标记定位,结节的中位最大径为10.0mm,中位胸膜下深度为10.3mm。VATS术中有30个肺结节可见胸膜染色,定位成功率为85.7%(30/35)。ENB中位定位时间为10分钟。未见与ENB定位程序相关的并发症。结论1.导航系统对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率达50%以上,病变大小显着影响诊断率,>25mm的病变诊断率显着高于≤25mm的病变。2.导航可应用于>25mm、位于右肺中叶/左肺舌段、双肺下叶及肺野内部的病变,与CT-PTNB相比,安全性更高。3.ENB引导的术前染料标记定位有助于肺小结节的微创切除,该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王政[6](2020)在《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分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分级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436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术前基础疾病史、体重指数、是否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术前FEV1%、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术期输血史、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最大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30天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436例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术后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变量再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应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所有并发症进行分级,再对各级并发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4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111例(25.5%),并发症发生总次数为150例次,其中I级并发症9例(6.0%),II级并发症105例(70%),III级并发症25例(16.7%),IV级并发症9例(6.0%),V级并发症2例(1.3%)。对患者临床参数中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时间、FEV1%、肿瘤最大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对相关临床参数和有无并发症及各级并发症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OR=0.584,95.0%CI 0.3610.944)、FEV1%≤70%(OR=2.982,95.0%CI1.6235.479)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术前FEV1%是Clavien-Dindo I级(OR=7.935,95.0%CI 1.86933.684)、II级(OR=2.026,95.0%CI 1.0763.815)、III级及以上(OR=3.635,95.0%CI 1.5378.598)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及FEV1%小于或等于70%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经过Clavien-Dindo分级后发现,II级并发症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最为常见;3.术前FEV 1%是Clavien-Dindo I级、II级、III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子聪[7](2020)在《46例肺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肺错构瘤(Pulmonary hamartoma,PH)是最常见的肺良性肿瘤,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爆米花样钙化”,因肺错构瘤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较少见,部分肺错构瘤患者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不能得到明确的诊断,最终诊断仍然依赖病理检查。微创手术已成为胸外科手术的主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部病变的治疗,手术治疗既能对术前无法明确的肺错构瘤进行确诊,也是治疗肺错构瘤的重要手段。然而肺错构瘤是否需要手术尚有争议,对于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肺错构瘤应该如何处理,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如何抉择,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目的]本文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46例肺错构瘤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对肺错构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以及对微创和开胸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总结肺错构瘤的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肺错构瘤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46例肺错构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将采用开胸手术的17例肺错构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创手术的29例肺错构瘤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24小时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46例肺错构瘤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8例,男女比例为1:1.6;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9.3岁,其中40-50岁人数最多,占50%。少数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多数患者通过体检发现肺部病变。全部病例均为肺内型错构瘤,其中,位于左肺21例(上叶12例、下叶9例),位于右肺25例(上叶8例、中叶5例、下叶12例)。病灶直径0.4-3.3cm,其中直径<1cm 11 例,1.0-2.0cm 21 例,2.1-3.0cm 12 例,直径>3.0cm 2 例。影像学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阴影(无钙化)有13例,有钙化点者18例,有分叶者12例,有毛刺或胸膜牵拉2例,有厚壁空洞1例。术前诊断为肺错构瘤10例,肺良性肿瘤8例,肺癌9例,肺结核瘤3例,未明确性质16例,误诊率78.3%(36/46)。采用开胸手术(前外侧切口)14例、前外侧小切口(<10cm)3例、微创手术29例。采取的术式包括肿瘤单纯剥除2例,肺楔形切除39例,肺段切除2例,肺叶切除3例。开胸手术组的手术时间115.41±39.05min、术后24小时引流量302.94±141.10ml、术后带管时间49.58±14.10h、术后住院时间6.75±1.46d,而微创手术组的手术时间80.93±33.83min、术后24小时引流量180.34±91.75ml、术后带管时间41.90±6.47h、术后住院时间5.28±1.41天,均少于开胸手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肺错构瘤,其中有1例合并肺癌。全部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均治愈出院。[结论]1、患者发现肺错构瘤的年龄多在40-50岁,大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不具有特异性。2、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肺错构瘤容易与肺癌、肺结核瘤混淆,可以通过CT联合其它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若诊断仍有疑问,不能排除肺部恶性肿瘤者,尤其怀疑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应选择手术切除病灶进行病理诊断。3、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肺错构瘤可以通过CT进行诊断,经影像学资料或经胸壁针吸活检诊断为肺错构瘤且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随访观察,有伴随症状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应手术切除。4、在肺错构瘤的治疗中,微创手术比开胸手术更有优势。
王朋飞[8](2020)在《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评价术前体重指数对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高体重指数患者常合并较多的基础疾病,本文旨在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探讨术前体重指数对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电话、门诊、微信病友群等多种方式对患者随访。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患者分为两组,高体重指数组(BMI≥24kg/m2)126例,正常体重指数组(18.5kg/m2≤BMI<24kg/m2)263例,应用倾向值匹配法均衡组间变量后,通过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图,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肺癌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共收集531名临床资料,389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高BMI组和正常BMI组分别有126名和263名患者,两组患者在高血压、手术方式和高血脂等基线资料存在统计学差异。经过PSM法匹配后两组患者在一般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高BMI组在术后肺部感染(17.1%VS 7.2%,P=0.024)、切口愈合不良(6.3%VS 0.9%,P=0.031)以及术后总体并发症(40.5%VS 21.6%,P=0.002)的发生率高于正常BMI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肺不张(7.8%VS 5.4%,P=0.581)、胸腔积液(7.8%VS 6.3%,P=0.789)和肺栓塞(2.7%VS 1.8%,P=0.651)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正常BMI组在手术时间[(182.5±20.4)min VS(190.5±23.6)min,P=0.007]、术后恢复时间[(6.6±1.2)d VS(7.2±1.5)d,P<0.001]较高BMI组延长,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246.3±34.8)ml VS(248.0±38.3)ml,P=0.728]、清扫淋巴结数量[(23.2±8.8)个VS(25.6±10.0)个,P=0.083]、术后胸腔引流量[(269.8±74.6)ml VS(278.1±95.4)ml,P=0.472]、带管时间[(3.8±0.9)d VS(3.7±1.2)d,P=0.806]无统计学差异(P>0.05)。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P=0.001,OR=1.053,95%CI(1.020-1.086)]、男性[P=0.05,OR=1.586,95%CI(1.0-2.515)]、有吸烟史[P=0.002,OR=1.982,95%CI(1.295-3.033)]、高血压[P=0.036,OR=1.564,95%CI(1.054-3.108)]、正常BMI组[P=0.032,OR=1.810,95%CI(1.029-2.378)],以III期肺癌患者作为参考:I期肺癌[P<0.001,OR=0.145,95%CI(0.076-0.276)],II期肺癌[P=0.002,OR=0.452,95%CI(0.274-0.744)]是影响肺癌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因素,糖尿病、高血脂、手术方式和病理类型与肺癌患者术后预后无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P<0.001,OR=1.067,95%CI(1.033-1.101)],高血压[P=0.032,OR=1.811,95%CI(1.051-3.120)],正常BMI组[P=0.002,OR=2.048,95%CI(1.309-3.206)],吸烟史[P=0.009,OR=1.956,95%CI(1.183-3.233)],以III期肺癌作为参考指标:I期肺癌[P<0.001,OR=0.124,95%CI(0.063-0.244)],II期肺癌[P=0.003,OR=0.446,95%CI(0.260-0.764)]是影响肺癌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伴有高BMI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较差,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高BMI肺癌术后患者的远期预后优于正常BMI患者。
吕国升[9](2020)在《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方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肺癌患者的预后受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术中清扫方式影响。本旨在通过主要对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为肺癌患者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方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术(含多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肺癌患者179例,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术前CT特征及术后病理资料,总结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肿瘤直径、肺叶来源及局部胸膜侵犯情况等的关系。结果179例肺癌患者中,共有41例(22.9%)患者存在转移。其中,T1-T4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53%,42.42%,45.45%,47.62%,T1a-T1c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8.62%,20.59%。各肺叶(左上、左下、右上、右中、右下)淋巴结转移率最高的分别为主肺动脉区淋巴结(8.7%)、隆突下淋巴结(17.86%)、上纵隔淋巴结(14.81%)、上纵隔淋巴结(13.33%)和下纵隔淋巴结(13.89%)。年龄在55岁以上或伴有肺脏层胸膜侵犯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与肿瘤直径大小呈正相关。结论1.临床T1a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低,若术前CT未见局部胸膜侵犯时,可不做淋巴结清扫;CT示有局部胸膜侵犯时,根据肿瘤原发位置的不同,建议清扫其特异性区域淋巴结;2.临床T1b期肺癌患者,建议行L-SLD。3.对于肿块直径大于2cm的肺癌患者,无论病人胸膜侵犯情况如何,均建议行 SMLD。
李霞鹏[10](2020)在《达芬奇机器人周围肺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指征探讨及并发症发生与预防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术前通过杂交手术室Dyna CT引导下行周围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亚甲蓝定位的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术前定位指征,和分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多重因素,并尽可能的预防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的选取本医院自2012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92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切除肺部GGO患者为研究对象,男95例、女97例,平均年龄(56.47±11.79)岁;右肺上叶病变61例(32.1%),右肺中叶17例(8.9%),右肺下叶38例(20%),左肺上叶39例(20.5%),左肺下叶32例(16.8%)。所有患者术前完善血气分析、肺功能(肺活量、用力肺活量、一秒容积、最大自主通气量)、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腹部脏器彩超等检查,排除远处转移,评估术前可耐受肺叶或肺段切除手术后入组。根据GGO实质成分、大小以及病变距离脏层胸膜的深浅结合术者经验,来决定是否给予患者术前亚甲蓝定位,按术前有无使用CT引导下病灶周围注射亚甲蓝定位,分为定位组和未定位组。定位组按病变构成不同,将患者分为p GGO病变组与m GGO病变组,未定位组按病变构成不同,将患者分为p GGO组与m GGO组,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按病变距离脏层胸膜深度和病变最长直径作为大小进行分析。在散点图表格中描绘病灶相对应直径和深度及能否探及到的坐标点,并对所有坐标点进行线性回归得出线性函数。定位后手术目的是根治性手术或明确病理诊断以进行治疗。以及依据亚甲蓝定位术中气胸等发生情况选取所有入组患者中的75例,来研究相关并发症情况,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平均值±标准,对于计量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对于计数资料或分级资料使用Pearson Chi-Square检验进行分析,当样本数<5使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卡方。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变量,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OR>1.0提示有意,P值小于0.05认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192例患者行达芬奇机器人肺段切除、特异淋巴结采样或者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前亚甲蓝定位病灶大小(9.81±1.54)mm,距离脏层胸膜(10.10±6.93)mm,术前无定位病灶大小(13.14±2.31)mm,距离脏层胸膜(7.03±5.44)mm。肺部病灶术后最终病理:肺腺癌74例(38.5%)、微浸润腺癌48例(25.0%)、原位癌29例(15.1%)、不典型腺瘤样增生41例(21.3%)。所有的病灶均进行分类,分为p GGO组(n=37)与m GGO组(n=155),最大病变约为29mm,距离脏层胸膜表面25mm。所有患者均顺利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切除病灶,无中转开胸。术前亚甲蓝定位病灶行肺段切除特异淋巴结采样患者,淋巴结采样数目为(12.4±3.6)个,手术时间(自切皮至关皮时间)(108.1±19.43)min,术中出血量(49.3±19.8)m L,住院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5.45±2.0)d。术前无进行定位行病灶肺段切除特异淋巴结采样患者,淋巴结采样数目为(10.4±2.5)个,手术时间(128.5±20.7)min,术中出血量(40.3±18.9)m L,住院时间(6.03±2.1)d。两者淋巴结特异采样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6),术中出血量(P=0.057)、住院时间(P=0.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术前行亚甲蓝定位病灶行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24.5±5.6)个,手术时间(146.8±30.92)min,术中出血量(68.3±26.9)m L,住院时间(8.43±2.8)d,术前无定位行肺叶切除加系统淋巴结清扫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2.6±3.9)个,手术时间(157.6±21.8)min,术中出血量(72.1±31.9)m L,住院时间(7.91±2.9)d。两者淋巴结清扫数目(P=0.246)、手术时间(P=0.330)、术中出血量(P=0.694)、住院时间(P=0.2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行病灶肺段切除特异淋巴结采样患者,术前行亚甲蓝定位组手术时间(108.1±19.43)min短于不定位组手术时间(128.5±20.7)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患者,术前行亚甲蓝定位病灶组手术时间(146.8+30.92)min短于不定位组手术时间(157.6±21.8)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回顾性研究的局限性,是单一机构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偏倚,应包括更多的患者和更多可靠的数据,更细致的定位穿刺技术。本文基于192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研究,得出线性函数:深度=0.648×直径-1.446,单位(mm)。可拟作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p GGO术前定位的指征。线性函数:深度=0.5595×直径+0.56(mm)。可拟作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m GGO术前定位的指征。将相关因子代入线性函数,若位于线性函数区域以上时,术中不能探及结节的可能性增加,则应该考虑予以定位;若位于线性函数区域以下时,则术中能探及结节的可能性大,则应该考虑不予以定位。75例定位术中p GGO组中并发气胸发生率40%(8/20),m GGO组中并发气胸发生率30%(17/55),总共气胸并发症发生率33.3%(25/75)。分别单因素分析了年龄、病灶大小、肺内穿刺深度、肺基础疾病、是否刺穿叶间裂、定位针-脏层胸膜角度、病灶位置等方面与气胸的关系,筛选出相关因素后,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胸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定位针-脏层胸膜角度、定位时调针次数、病灶大小相关。结论:1.术前行亚甲蓝定位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不定位组手术时间。在散点图中描绘结节相对应直径和深度及能否探及到的坐标点,并对所有坐标点进行线性回归得出线性函数:深度=0.648×直径-1.446(单位为mm);可拟作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纯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的指征。线性函数:深度=0.5595×直径+0.56(单位为mm);可拟作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混合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的指征。2.常见的并发症有气胸、肺内出血、刺激性咳嗽,严重并发症少,影响定位时并发气胸因素较多,主要为病灶本身因素、定位针-脏层胸膜角度、穿刺的次数、穿刺针的选择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胸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定位针-脏层胸膜角度、定位时调针次数、病灶大小相关,与年龄、肺基础疾病、是否刺穿叶间裂、病灶位置等无关。
二、右肺叶切除术后新叶间裂的X线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右肺叶切除术后新叶间裂的X线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2)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胸腔镜外科发展的历史回顾 |
1.2 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领域的应用 |
1.2.1 胸腔镜在肺部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
1.2.2 胸腔镜在食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
1.2.3 胸腔镜在纵隔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
1.2.4 胸腔镜在胸壁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
1.2.5 胸腔镜在胸部外伤手术中的应用 |
1.2.6 胸腔镜其他胸部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
1.3 人体肺部解剖 |
1.3.1 肺的体表投影 |
1.3.2 肺 |
1.3.4 肺的血管 |
1.3.5 肺的神经 |
1.3.6 肺的淋巴引流 |
1.3.7 肺的淋巴结 |
1.3.8 纵隔淋巴结群 |
1.4 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进展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临床病例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观察指标 |
2.2 研究方法 |
2.2.1 术前布置 |
2.2.2 设备及人员 |
2.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手术时间比较 |
3.2 术中出血量比较 |
3.3 术中钉仓使用量比较 |
3.4 引流时间及胸腔引流量比较 |
3.5 术后在院所需时间和术后FEV1/术前FEV1(%)比较 |
3.6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3.7 具体肺段切除分布 |
3.8 术后病理学情况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三维重建技术与Hook-wire穿刺用于胸腔镜手术中肺部小结节定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小结节定位方法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三种胸腔镜术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临床资料 |
1.1.1 实验材料 |
1.1.2 一般资料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术前准备 |
1.2.2 麻醉方法 |
1.2.3 手术方法 |
1.2.4 肺癌临床分期 |
1.2.5 术后处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结果 |
1.5.1 术后一般情况 |
1.5.2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观察指标 |
1.5.3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观察指标 |
1.6 讨论 |
1.7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肺癌的研究进展 |
2.1 肺癌的病因学 |
2.1.1 吸烟(二手烟) |
2.1.2 肺部相关疾病 |
2.1.3 肿瘤家族史 |
2.1.4 空气污染 |
2.1.5 职业暴露 |
2.1.6 饮食习惯 |
2.1.7 精神因素 |
2.2 肺癌的病理分型 |
2.3 肺癌的临床表现 |
2.3.1 局部症状 |
2.3.2 全身症状 |
2.3.3 肺外症状 |
2.3.4 外侵和转移症状 |
2.4 肺癌的诊断 |
2.4.1 影像学方法 |
2.4.2 病理学方法 |
2.5 肺癌的分期 |
2.6 肺癌的治疗原则 |
2.6.1 手术治疗 |
2.6.2 放射治疗 |
2.6.3 化学治疗 |
2.6.4 介入治疗 |
2.6.5 靶向治疗 |
2.6.6 免疫治疗 |
2.7 肺癌的预防 |
2.8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5)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在周围型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在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价值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章 导航技术、EBUS、CT-PTNB在周围型肺病变诊断应用中的比较性分析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章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在肺小结节外科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学术成果 |
(6)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分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B:个人简历 |
附录C:综述 |
参考文献 |
(7)46例肺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部结节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评价术前体重指数对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我国人群体重的现状 |
1.2 肺癌的流行病学 |
1.3 肺癌的分类 |
1.4 肺癌的临床表现 |
1.5 肺癌的辅助检查 |
1.5.1 影像学检查 |
1.5.2 组织学或病理学诊断 |
1.6 肺癌的外科治疗 |
1.7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3 分组标准 |
2.4 治疗经过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在PSM匹配前后的一般基线资料 |
3.2 高BMI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
3.3 高BMI对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
3.4 经PSM匹配后单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 |
3.5 经PSM匹配后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 |
3.6 BMI及其他因素的K-M生存曲线图 |
第四章 讨论 |
4.1 体重指数对肺癌临床疗效的影响 |
4.2 体重指数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
4.2.1 高BMI与肺部感染率的分析 |
4.2.2 高BMI与切口愈合不良的关系 |
4.2.3 高BMI与肺栓塞的关系 |
4.2.4 高BMI与其他并发症的关系 |
4.3 肺癌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
4.3.1 性别对肺癌远期预后的影响 |
4.3.2 吸烟与肺癌远期预后的关系 |
4.3.3 高血压与肺癌术后远期预后的关系 |
4.3.4 年龄与肺癌术后远期预后的关系 |
4.3.5 临床分期与肺癌术后远期预后的关系 |
4.3.6 BMI与肺癌术后远期预后的关系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9)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方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肺癌淋巴结的清扫与争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达芬奇机器人周围肺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指征探讨及并发症发生与预防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设备、工具及术前准备 |
3.手术过程 |
4.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GGO 术前定位指征 |
2.定位并发气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四、右肺叶切除术后新叶间裂的X线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先天性肺气道畸形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普胸外科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儿医疗保健分会.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08)
- [2]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D]. 张嘉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3]三维重建技术与Hook-wire穿刺用于胸腔镜手术中肺部小结节定位的对比研究[D]. 李达. 郑州大学, 2020(02)
- [4]三种胸腔镜术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D]. 张文超.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在周围型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D]. 王拢拢.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分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D]. 王政.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7]46例肺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对比分析[D]. 赵子聪.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评价术前体重指数对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D]. 王朋飞. 兰州大学, 2020(01)
- [9]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方式的研究[D]. 吕国升. 山东大学, 2020(02)
- [10]达芬奇机器人周围肺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指征探讨及并发症发生与预防的分析研究[D]. 李霞鹏.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