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测井源间距选择的数值模拟研究

中子测井源间距选择的数值模拟研究

一、中子测井源距选择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田甜[1](2021)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脉冲中子碳氧比测井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常规测井方法存在的适用性、储层参数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适用于随钻环境下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脉冲中子碳氧比测井方法。首先根据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性及随钻环境优化设计了脉冲中子碳氧比测井仪器结构及参数;其次使用该仪器模拟研究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碳氧比测井响应规律;然后在储层碳氧浓度比与孔隙度和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理论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能窗计数比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碳氧比测井解释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最后通过设计建立多种不同性质的地层模型,模拟验证了砂岩和石灰岩储层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碳氧比测井解释模型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性及随钻环境,设计了一种能够探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碳氧比测井仪器,该仪器由一个D-T脉冲中子源、两个伽马屏蔽体、两个伽马探测器组成,优选出近、远源距分别为30cm和52cm的溴化镧(La Br3)伽马探测器,6cm钨+2cm铅组合的近伽马屏蔽体和6cm铅的远伽马屏蔽体;不同孔隙度、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岩性、井眼间隙的随钻环境下的模拟结果显示,碳氧能窗计数比是孔隙度和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的函数,二者都高的地层有利于进行碳氧比测井,且岩性和井眼间隙等参数也是影响碳氧能窗计数比的重要因素;在储层碳氧浓度比与孔隙度和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的理论关系及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能窗计数比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碳氧比测井解释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又通过建立多种不同性质的地层模型,模拟验证了该解释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解释模型误差小,精度高,应用效果良好。本文研究丰富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为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脉冲中子碳氧比测井仪器研制和测井解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测井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刘立攀[2](2020)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放射性测井响应模拟》文中研究说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在世界已发现储层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巨大的油气开发潜力。但是该类储层的储层空间形态多样,裂缝、溶洞大小差异大,非均质性强,因此对该类储层的测井评价一直是困扰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者的难题。。目前,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主要利用成像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相结合,对储层的缝洞进行识别,并对缝洞发育级别进行划分,定量的解释工作还非常有限。然而,成像测井和取芯在实际勘探中的成本很高,所以很难对一口井的所有井段进行成像测井和取芯,常规测井资料仍是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且以自然伽马测井、补偿中子测井和补偿密度测井资料为主的放射性测井资料在常规测井资料中占有很大比例。然而,当溶洞规模很大时,往往会导致测量结果失真,有时甚至无法获取到取芯资料和完整的常规测井资料。而且,对于大缝大洞发育情况下测井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和认识得还不够,给定性和定量解释储层常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形态和其充填形式对常规测井的影响,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下常规测井中的放射性测井类曲线特征如中子测井、密度测井进行了理论研究。Monte Carlo方法是一种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方法,在粒子运输问题上有广泛的应用。基于Monte Carlo方法在放射性测井中的应用,依据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利用MCNP软件建立脉冲中子测井模型、补偿中子测井模型及补偿密度测井模型,通过大量的粒子运输模拟计算,研究了裂缝中充填不同矿化度的地层水和泥质时对脉冲中子测井响应的影响;裂缝不同形态、不同充填形式对补偿中子测井和补偿密度测井响应的影响;溶洞不同尺寸、不同充填形式对补偿中子测井和补偿密度测井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层水矿化度对孔隙度和密度的影响不大;而缝洞的形态和充填形式对孔隙度和密度均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对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为脉冲中子测井资料、补偿中子测井资料和补偿密度测井资料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储层评价和解释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勇勇[3](2020)在《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方法及仪器参数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脉冲中子发生器替代传统的同位素中子源进行随钻中子孔隙度测井,既可避免各种辐射危害,又可增加岩石物理测量的可靠性。但其孔隙度测量受地层密度影响较大,因此本文研究建立一种基于双超热中子双伽马结构模型以消除地层密度影响的随钻脉冲孔隙度测井新方法,以提高脉冲中子孔隙度测量精度,促进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的发展。首先研究了地层密度对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的影响,并理论推导了可消除地层密度影响的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新方法;然后针对该方法研究设计了配套的仪器结构参数;最后通过建立不同性质的地层模型,模拟验证了随钻环境下的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新方法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脉冲中子源进行孔隙度测井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但其释放的快中子能量高,与地层的非弹性散射影响不可忽略,主要表现为地层密度对孔隙度测量的影响。基于中子扩散理论和双中子双伽马结构模型,理论上推导了校正地层密度影响的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新方法。针对研究的新方法,设计了一套主要由D-T脉冲中子源、双超热中子探测器和双伽马探测器的探测系统以及屏蔽系统组成的测井仪器。优选出由外到内依次为镉、有机玻璃和3He计数管的组合体作为超热中子探测器,探测记录超热中子通量;溴化镧(La Br3)闪烁探测器作为伽马射线探测器,探测记录非弹伽马通量;并给出了屏蔽效果最佳的钨镍合金+含硼聚乙烯的中子双层屏蔽结构和钨+铅的伽马双层屏蔽结构。通过在不同性质地层模型中进行大量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新方法很好的校正了地层密度对孔隙度测量的影响,在随钻环境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本文研究丰富了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理论方法,为设计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器结构提供了依据,对我国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的发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唐唯[4](2019)在《随钻中子测井仪数字模块设计及软件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孔隙度是地层评估的重要参数,随钻中子测井仪利用放射性测井原理,在钻井的同时对地层孔隙度进行测量。数字模块作为随钻中子测井仪的核心组成部分,控制高压板、模拟板和井径板完成中子脉冲、井眼几何信息以及相关辅助参数的测量及存储,并完成孔隙度的实时计算。此外,数字模块对中控系统下发的指令进行解析,并控制仪器执行指令内容。数字模块作为软硬件综合系统,其稳定可靠工作是仪器完成地层参数测量的基础。本文依托国内某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对数字模块的软硬件设计展开研究,并对其软件可靠性进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随钻中子测井仪电路架构,并对数字模块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数字模块硬件设计方案,将其划分为主控电路、通讯电路、电源转换电路、电源监测电路、环境参数测量电路以及数据存储电路,并对详细电路设计展开描述。随后,本文分析了数字模块软件需求,给出软件功能框图,从提高软件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复用性角度出发,将数字模块软件划分为功能层和应用层。功能层以功能为特性,形成通讯服务、存储服务等功能模块,应用层在此基础上,实现与测井作业相关的应用设计。本文对功能层和应用层的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数字模块软件设计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测试数据对数字模块软件可靠性进行分析。一方面,应用FMECA(Failure Modes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方法对软件故障模块、故障模式及故障原因进行划分,并识别数字模块软件中具有较高危害度的故障模块,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改进。其次,应用NHPP(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类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中的G-O模型和Delayed S-shaped模型对数字模块软件剩余故障数进行预测,并通过模型评估方法对两种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估,从而选取预测结果中的最优解。最后,本文描述了数字模块功能测试及功耗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数字模块实现了相关项目所要求的各项功能,满足其性能指标要求。

张泉滢[5](2019)在《基于D-T中子源的脉冲中子双谱密度测井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核辐射监管力度的增大和随钻测井技术的发展,利用可控脉冲源替代化学源进行地层密度测量已成为核测井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子伽马密度测井采用D-T中子源,避免了传统密度测井中化学源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具有穿透深度大和易于操作等优点,对随钻测井技术发展及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中子伽马密度测井多采用伽马射线进行地层密度测量,且对次生伽马密度测井理论研究较少,存在数据处理经验化、仪器设计多元化以及仪器精度低等问题。针对中子伽马密度测井技术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快中子能谱和伽马能谱探测的中子双谱密度测井方法,开展中子场和伽马场分布,探测器组合方式以及测井响应规律研究,为中子伽马密度测井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首先,研究了地层常见元素的中子非弹性散射截面、弹性截面以及俘获截面随着中子能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D-T中子源放出的高能快中子与地层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从伽马射线的产生、组成、分布以及衰减过程等方面分析了传统伽马-伽马密度测井和中子伽马密度测井的区别。基于中子场分布理论和伽马射线衰减理论,建立了中子-伽马耦合场理论来描述中子伽马密度测井中的次生伽马场分布规律,发现非弹性散射伽马场和俘获伽马场分布都与地层密度有关,均可用于地层密度测量。基于耦合场理论,开展了次生非弹性散射伽马场分布与地层参数的定量计算,定量分析和对比了快中子散射自由程、非弹性散射截面以及地层密度等地层参数变化对非弹性散射伽马场分布的贡献,从理论上阐释了中子伽马密度测井机理和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快中子散射自由程和非弹性散射截面与非弹性散射伽马射线的产生相关,两者对非弹性散射伽马场分布的贡献与地层密度衰减作用相反。在源距较小时,非弹性散射截面和快中子散射自由程的贡献要大于密度衰减的作用,非弹性散射伽马射线产生作用占主导优势,非弹性散射伽马计数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加;随着源距增大,非弹性散射伽马衰减距离增加,衰减作用逐渐增大,密度较大地层衰减作用开始大于伽马射线的产生作用,而密度较小地层的衰减作用仍小于伽马产生作用,非弹性散射伽马计数随着密度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源距足够大时,在整个地层密度范围内,非弹性散射伽马衰减作用大于非弹性散射伽马射线产生作用,非弹性散射伽马计数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针对井筒-地层模型,通过对中子-伽马耦合场理论进行简化,推导了非弹性散射伽马能谱计数与地层密度等参数的分布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快中子能谱和非弹性散射伽马能谱探测的中子双谱密度测量方法;设计了一种由一个D-T中子源、一个快中子探测器以及2个伽马探测器组成的中子双谱密度测量系统,并对脉冲发射和采集时序、探测器源距以及屏蔽体厚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和设计。研究表明,D-T源脉冲宽度设为20μs,脉冲工作周期设为400μs能够有效地降低俘获伽马信息对非弹性散射伽马能谱采集的干扰。近伽马探测器源距设为25-30 cm,远伽马探测器源距选择70 cm,快中子探测器位于近、远伽马探测器之间且靠近近伽马探测器位置,能够实现仪器密度灵敏度和精度最优化。此外,源和近伽马探测器之间的屏蔽体厚度至少要达到8 cm,才能有效地屏蔽高能快中子保护探测器;为了进一步提高仪器密度灵敏度,近伽马探测器和快中子探测器以及快中子探测器和远伽马探测器之间屏蔽体总厚度最好能够达到12 cm。利用蒙特卡罗数值方法建立了中子双谱密度测井仪器-地层模型,记录了近、远伽马探测器的非弹性散射伽马能谱信息和快中子能谱信息,开展了中子双谱密度测井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得到了非弹性散射伽马计数比与密度和快中子散射自由程关系;利用快中子能谱信息表征了快中子散射自由程的影响,得到了利用非弹伽马计数比和快中子计数确定地层密度的方法,得到的地层密度结果与实际密度基本一致。对比分析了中子双谱密度测井与现有中子伽马密度测井以及传统密度测井方法的区别;相比现有中子伽马密度方法,中子双谱密度测井方法在保证足够密度灵敏度和密度精度的前提下,具有密度结果不受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和密度计算结果稳定等优势;与传统伽马-伽马密度测井相比,中子双谱密度测井方法的探测深度约为传统密度测井方法的两倍,但在密度灵敏度、精度以及纵向分辨率等方面要明显弱于后者。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子双谱密度测井方法的准确度和适用性,研究了岩性、井眼尺寸、泥饼厚度、地层水矿化度以及泥质含量等测井因素对中子双谱密度测井响应规律和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建立了测井环境校正图版,形成了基于D-T中子源的脉冲中子双谱密度测量方法。最后,通过对模拟和实际测井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中子双谱密度测井方法在不同岩性、泥质以及孔隙地层中的应用效果,并与裸眼井密度测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井中得到的中子双谱密度测量结果与实际地层密度基本一致,误差普遍小于0.04g/cm3。在实际测井资料处理中,中子双谱密度测量结果也与裸眼井密度曲线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常见的砂岩地层中,两种方法误差普遍小于0.05g/cm3,验证了中子双谱密度测井方法的可行性;但由于纵向分辨率不同,两种密度测井方法在砂泥岩交界面处的密度误差达到0.1 g/cm3。该研究为中子伽马密度测井仪器设计和数据处理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

付勇路[6](2019)在《脉冲中子密度测井方法及仪器设计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去掉密度测井中的放射性化学源,提高脉冲中子源密度测井的测量精度,促进脉冲中子源密度测井的发展,本文建立了一种脉冲中子密度测井新方法。首先采用MCNP5模拟研究了脉冲中子源密度测量过程中中子场和伽马场的时间、空间特性,为后续的脉冲时序、源距等设计提供依据;其次基于中子耦合场理论,从理论上推导出可以消除含氢指数(HI)和非弹散射截面(∑in)影响的脉冲中子密度测井新方法;然后针对新方法优化设计了仪器结构;最后通过建立多种不同性质的地层研究了脉冲中子密度测井新方法在随钻环境下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脉冲中子源密度测井同样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利用非弹伽马射线测量密度时受非弹伽马源空间分布的和岩性的影响,这主要是HI和∑in的影响。粒子的时间、空间特性研究显示,快中子和非弹伽马射线需在脉冲期间测量,且两者随源距衰减较快,源距不宜过大。以快中子耦合场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推导出了通过非弹伽马计数比和快中子计数比校正∑in和HI影响的脉冲中子密度测井新方法。针对研究的新方法,设计了一个D-T脉冲中子源、两个快中子和两个伽马探测器的探测系统,优选出氦-4(He-4)快中子探测器和溴化镧(LaBr3)闪烁伽马探测器,给出屏蔽效果最佳的钨+镍的快中子屏蔽组合和钨+铅的伽马射线屏蔽组合。在不同HI、岩性、孔隙流体类型的随钻环境下的模拟结果显示脉冲中子密度测井新方法通过非弹伽马计数比和快中子计数比很好的校正了伽马源空间分布和岩性的影响,随钻环境下应用效果很好。对于含气地层,当地层密度小于1.9g/cm3时有较明显误差,但地层密度一般高于2.0g/cm3。井径的变化会影响测量结果,测量密度随井径增加而减小,测量误差与井眼间隙呈很好的二次函数关系。本文研究丰富了随钻脉冲中子密度测井理论方法,为脉冲中子密度测井仪器的研制提供依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脉冲中子密度测井的发展。

赵靓[7](2018)在《随钻D-T源中子孔隙度校正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斜度井、水平井、定向井技术在复杂油气田勘探过程中广泛应用,随钻测井已成为复杂油气藏地质评价的重要手段,而中子孔隙度作为地质评价的基本参数,其测量结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随钻中子孔隙度校正方法提高孔隙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复杂油气藏地质评价至关重要。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作为核测井原理、仪器结构设计、测井响应机理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被广泛用于响应规律的定性研究中,但由于缺少基准实验,常规蒙特卡罗模拟工作难以反映实际仪器及地层条件的特殊性。为了满足实际定量研究,需要通过对MCNP模型进行基准实验校正,提高模拟结果精度,完成实际定量研究工作。本文以中子与地层原子核作用过程及中子空间分布规律为基础,利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中子源的随钻中子孔隙度仪器探测特性,对比得到D-T源的探测优势。研究相关环境影响因素对仪器中子孔隙度响应规律的影响,提出需要对随钻中子孔隙度测量结果进行校正。为了确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随钻D-T源中子孔隙度校正方法,针对实际CPL随钻D-T源中子孔隙度仪器进行MCNP基准实验研究,提高MCNP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以实测仪器响应为基准,将实测随钻D-T源中子孔隙度仪器响应与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微调仪器参数,得到与实际仪器响应相同的等效蒙特卡罗计算模型,该等效蒙特卡罗模型近、远探测器源距为35.2cm、68cm。利用等效蒙特卡罗计算模型针对4.75in、6.75in、8in三种钻铤尺寸模拟随钻D-T源中子孔隙度仪器响应规律,确定相关环境影响因素校正公式并建立环境影响因素校正图版。基于CIFLog软件开发平台,编写随钻D-T源中子孔隙度校正模块,通过数据加载、视孔隙度计算、环境影响因素校正等功能,实现对随钻D-T源中子孔隙度测井数据的快速校正,为随钻D-T源中子孔隙度仪器实测资料处理及后续地层参数评价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刘丹[8](2018)在《可控源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和校正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由于环保性好,可控中子源测井正逐步取代化学中子源和伽马源测井,成为测井发展的主力方向。由于可控源中子孔隙度测井受井眼和地层环境因素影响严重,对孔隙度的测量精度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开展可控源中子孔隙度测井的影响因素和校正方法研究。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可控源中子孔隙度测井仪器模型,通过改变仪器源的类型,得到可控源和Am-Be源的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通过改变地层和井眼环境,得到多种影响因素下的测井响应,并以标准井曲线为基准,制作了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的校正图版。同时,通过对各个影响因素产生的孔隙度误差的分析,采取恰当的公式对孔隙度校正量进行拟合,得到各个影响因素的校正公式。结果表明,与Am-Be源相比,可控源中子孔隙度测井存在孔隙度灵敏度低的问题,通过对测井响应进行密度校正,可有效提高其测量灵敏度,在低孔隙度地层,甚至高于化学源;对比不同地层和井眼环境的测井响应,发现井径、井眼间隙、井液矿化度、地层温度、地层热中子俘获截面这些因素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而泥浆密度和泥饼厚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利用校正图版和校正公式,可对环境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进行校正,提高测量精度。

秦昊[9](2018)在《RAS饱和度测井蒙特卡罗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脉冲中子测井技术是目前评价套后地层含油饱和度最有效的方法。为确定地层剩余油饱和度、监测剩余油分布规律、寻找潜力储层和判断水淹状况,国内引进同类脉冲中子测井仪器RAS。RAS饱和度测井仪集碳氧比测井和中子寿命测井于一体,能够测量丰富的地层信息。深入研究RAS测井响应影响因素对RAS碳氧比值的影响规律可以为RAS测井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论文第二章剖析了 RAS测井仪器结构,分析了 RAS测井原理、测量模式及测量曲线,探讨了 RAS测井仪主要应用范围。第三章首先介绍了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技术和蒙特卡罗模拟程序MCNP-5,然后结合RAS测井仪器结构、油田典型井眼环境和地层条件等信息,建立了 5.5英寸套管尺寸条件下的RAS非弹性散射测量模式的蒙特卡罗模拟计算模型,并对所建立的非弹性散射测量模式蒙特卡罗计算模型完成了测试;随后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模拟计算了 RAS在不同套管尺寸、水泥环厚度、地层岩性、地层原油密度和地层泥质含量条件下的RAS碳氧比值,建立了不同套管尺寸、水泥环厚度、地层岩性、地层原油密度和地层泥质含量下RAS碳氧比值与含油饱和度和孔隙度的关系图,详细分析了套管尺寸、水泥环厚度、地层岩性、地层原油密度和地层泥质含量的变化对RAS碳氧比测量值的影响规律,最后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 RAS碳氧比值的变化与套管尺寸、水泥环厚度、地层岩性、地层原油密度和地层泥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RAS碳氧比值随着套管尺寸的增大而非线性降低,其减小量与孔隙度成正比;水泥环厚度增加,纯水层碳氧比值线性增大,纯油层碳氧比增量值反比于地层孔隙度,当水泥环厚度小于100mm时,水泥环厚度对碳氧比值的影响基本是线性的;随地层原油密度增加,纯水层碳氧比值不变,纯油层碳氧比值增大,增大量正比于孔隙度;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纯水层碳氧比值下降趋势随孔隙度增大逐渐减小,纯油层碳氧比值在中低孔隙度条件下增大,高孔隙度时反而降低。总而言之,套管尺寸、水泥环厚度、地层岩性、地层原油密度、地层泥质含量对碳氧比值的影响都是相应影响因素与孔隙度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结论可以用于RAS测井仪及同类测井仪器碳氧比测井资料处理方法及解释方法的研究。

刘军涛[10](2017)在《可控中子三探测器元素测井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油气资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非常规油气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已成为新的油气增长点。非常规油气藏在成藏、油气聚集及保存条件等方面与常规油气藏存在差异,对核测井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地层元素、有机碳含量确定及含气性评价等关键问题,开展可控中子三探测器测井方法研究,目的在于为核测井新装备的研发、测井数据处理及其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及技术支撑。首先研究了不同孔隙度、岩性、含气性条件下,快中子、热中子、非弹性散射伽马及俘获伽马的空间场分布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地层元素组成条件下,元素特征伽马能谱的变化,结果显示伽马与中子信息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地层的岩性及含气性。为了实现地层元素含量及含气饱和度评价的目标,设计了一种由可控中子源、1个LaBr3晶体及2个He-3管组成的多探测器测量系统,通过特定的脉冲发射及信息采集时序,测量伽马能谱及时间谱、中子时间谱、中子及伽马总计数等数据,形成了可控中子三探测器测量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仪器的源距、屏蔽体等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研制了可控中子三探测器元素测井新装备,完成了仪器地面实验测试。基于元素标准伽马能谱,通过测量伽马能谱的解析,能够计算得到元素产额,进而将产额转换为元素含量。元素标准谱是伽马能谱解析的重要基础数据。利用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多套不同条件下的元素标准谱,提高了元素产额的计算准确度。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算法在能谱解析中的应用效果,针对能谱噪音干扰及自身统计波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解谱算法,实现元素种类的选取及产额计算。利用氧化物闭合模型,能够实现元素产额向含量的转换。针对氧化物种类的选取会对元素含量计算准确度产生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元素非弹素产额、近超远热中子计数比及地层密度的元素含量转换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元素含量计算对氧化物闭合模型的依赖。可控中子三探测器测井仪测量的中子及伽马信息能够反映地层含气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仪器测量中子计数比、中子与伽马计数比等组合信息的含气饱和度响应规律,提出利用中子及伽马组合信息评价含气饱和度方法,该方法在低孔隙度下具有更高含气响应灵敏度。研究了不同岩性、天然气密度、井眼尺寸、井内流体矿化度、地层水矿化度、粘土矿物含量条件下,含气饱和度响应规律,为了基于可控中子三探测器元素测井的含气性评价提供指导。

二、中子测井源距选择数值模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子测井源距选择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脉冲中子碳氧比测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常规测井研究进展
        1.2.2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碳氧比测井研究进展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性研究
    2.1 天然气水合物概述
        2.1.1 天然气水合物的理化性质
        2.1.2 天然气水合物的结构
        2.1.3 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形式及赋存模型
    2.2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2.3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脉冲中子碳氧比测井仪器结构设计及参数优化
    3.1 脉冲中子源设计
        3.1.1 脉冲中子源的类型及能量
        3.1.2 脉冲中子源的脉冲宽度
    3.2 伽马探测器设计
        3.2.1 伽马探测器类型选取
        3.2.2 伽马探测器源距选取
    3.3 伽马屏蔽体设计
    3.4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脉冲中子碳氧比测井仪器结构参数设计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脉冲中子碳氧比测井响应规律研究
    4.1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碳氧比值求取方法
        4.1.1 纯净非弹谱的获取
        4.1.2 碳氧比值的求取
    4.2 碳氧比测井蒙特卡罗数值模拟地层模型的建立
    4.3 孔隙度与碳氧能窗计数比的关系
    4.4 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与碳氧能窗计数比的关系
    4.5 岩性对碳氧能窗计数比的影响
    4.6 井眼间隙对碳氧能窗计数比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碳氧比测井解释模型研究
    5.1 碳氧浓度比与孔隙度和饱和度的关系
        5.1.1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碳氧浓度比与孔隙度和饱和度的关系
        5.1.2 油层碳氧浓度比与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的关系
    5.2 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碳氧比测井解释模型建立
        5.2.1 碳氧比测井解释模型的理论推导
        5.2.2 碳氧比测井解释模型的参数确定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碳氧比测井解释模型应用效果模拟研究
    6.1 砂岩储层碳氧比测井解释模型的应用效果
    6.2 石灰岩储层碳氧比测井解释模型的应用效果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2)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放射性测井响应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成果及创新点
第二章 放射性测井的理论研究方法
    2.1 解析法
    2.2 数值法
    2.3 Monte Carlo方法
        2.3.1 简介
        2.3.2 Monte Carlo模拟的基本思想
        2.3.3 Monte Carlo方法在粒子输运方面的应用
        2.3.4 Monte Carlo方法应用程序——MCNP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
    3.1 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用
    3.2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中缝洞的发育机理及储集特征
    3.3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脉冲中子-中子测井的Monte Carlo模拟
    4.1 脉冲中子-中子测井(PNN测井)仪器结构及原理
        4.1.1 仪器结构
        4.1.2 测量原理
    4.2 脉冲中子-中子测井的计算模型
    4.3 地层中的基质孔隙度的影响
    4.4 水平裂缝对PNN测井的影响
    4.5 地层水矿化度对PNN测井的影响
    4.6 裂缝中的泥质含量对PNN测井的影响
    4.7 裂缝中的含油饱和度对PNN测井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补偿中子测井的Monte Carlo模拟
    5.1 补偿中子测井仪器结构及原理
        5.1.1 仪器结构
        5.1.2 测量原理
    5.2 计算模型
    5.3 均匀介质下的刻度模板
    5.4 单条小裂缝的响应特征
    5.5 椭球溶洞的响应特征
    5.6 狭长型溶洞的响应特征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补偿密度测井的Monte Carlo模拟
    6.1 补偿密度测井仪器结构及原理
        6.1.1 仪器结构
        6.1.2 测量原理
    6.2 计算模型
    6.3 均匀介质下的刻度模板
    6.4 单条小裂缝的响应特征
    6.5 椭球溶洞对补偿密度测井的影响
    6.6 狭长型溶洞对补偿密度测井的影响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方法及仪器参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同位素中子源孔隙度测井研究进展
        1.2.2 随钻脉冲中子源孔隙度测井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方法研究
    2.1 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核物理基础
        2.1.1 脉冲中子源
        2.1.2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1.3 伽马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1.4 伽马射线的吸收
    2.2 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方法
        2.2.1 超热中子计数率及计数比与孔隙度的关系
        2.2.2 地层密度对脉冲中子孔隙度测量的影响
        2.2.3 基于密度校正的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器结构参数设计
    3.1 源设计
        3.1.1 脉冲源类型
        3.1.2 脉冲源脉冲宽度
    3.2 探测器材料选择
        3.2.1 超热中子探测器材料
        3.2.2 伽马射线探测器材料
    3.3 探测器源距设计
        3.3.1 超热中子探测器源距设计
        3.3.2 伽马射线探测器源距设计
    3.4 屏蔽体设计
        3.4.1 中子屏蔽体设计
        3.4.2 伽马屏蔽体设计
    3.5 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器结构设计方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应用效果模拟研究
    4.1 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量模型刻度
        4.1.1 蒙特卡罗数值模型
        4.1.2 不同密度条件下的超热中子孔隙度响应
        4.1.3 确定脉冲中子孔隙度测量模型刻度系数
    4.2 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新方法应用效果研究
        4.2.1 不同密度地层应用效果
        4.2.2 不同岩性地层应用效果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4)随钻中子测井仪数字模块设计及软件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随钻中子测井技术
        1.2.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1.2.3 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数字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2.1 随钻中子测井仪电路架构
    2.2 数字模块硬件电路需求分析
    2.3 硬件电路详细设计
        2.3.1 主控电路设计
        2.3.2 通讯电路设计
        2.3.3 电源转换电路设计
        2.3.4 电源监测电路设计
        2.3.5 环境参数测量电路设计
        2.3.6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模块软件系统设计
    3.1 数字模块软件系统功能分析
    3.2 数字模块软件系统功能层设计
        3.2.1 通讯服务设计
        3.2.2 存储服务设计
        3.2.3 电源管理服务设计
        3.2.4 时间服务设计
        3.2.5 测量服务设计
    3.3 数字模块软件系统应用层设计
        3.3.1 系统状态设计
        3.3.2 系统主流程设计
        3.3.3 指令通讯设计
        3.3.4 周期性测井作业设计
        3.3.5 刻度作业设计
        3.3.6 高速总线数据下载设计
        3.3.7 仪器自检设计
        3.3.8 孔隙度算法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模块软件可靠性研究
    4.1 数字模块软件故障分析及改进设计
        4.1.1 故障分析方法概述
        4.1.2 数字模块软件故障划分
        4.1.3 数字模块软件故障模块、模式及原因分析
        4.1.4 数字模块软件故障危害性分析
        4.1.5 数字模块软件改进设计
    4.2 数字模块软件剩余故障数预测
        4.2.1 NHPP类可靠性增长模型基本理论
        4.2.2 基于NHPP类模型的数字模块软件剩余故障数预测
        4.2.3 可靠性模型性能评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字模块测试及结果分析
    5.1 数字模块功能测试
        5.1.1 指令通讯测试
        5.1.2 存储测试
        5.1.3 环境监测测试
        5.1.4 电源监测测试
    5.2 数字模块功耗测试
    5.3 孔隙度计算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D-T中子源的脉冲中子双谱密度测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本章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子-伽马耦合场理论
    2.1 快中子散射理论及场分布
        2.1.1 中子与地层物质的作用
        2.1.2 D-T源中子场分布模拟
        2.1.3 快中子场散射及分布规律
    2.2 次生伽马衰减及场分布
        2.2.1 次生伽马射线产生
        2.2.2 伽马射线与地层物质的相互作用
        2.2.3 次生伽马场分布模拟
    2.3 中子-伽马耦合场理论
        2.3.1 次生非弹性散射伽马场分布
        2.3.2 次生俘获伽马场分布
    2.4 次生非弹性散射伽马场的分布的定量计算
        2.4.1 地层参数对场分布的影响
        2.4.2 地层参数贡献对比
        2.4.3 场分布理论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子双谱密度测井方法
    3.1 井筒-地层条件下的中子-伽马耦合场分布
    3.2 次生伽马场分布与地层参数的响应关系
        3.2.1 非弹和俘获伽马计数响应
        3.2.2 非弹伽马计数比和俘获伽马计数比响应
    3.3 中子双谱密度测量方法
        3.3.1 地层密度表征方法
        3.3.2 基于快中子和非弹伽马探测的中子双谱密度测量
        3.3.3 中子双谱密度方法灵敏度和精度
    3.4 中子双谱密度测量系统以及参数优化
        3.4.1 中子双谱密度测量系统的构建
        3.4.2 仪器脉冲发射和测量时序
        3.4.3 探测器源距优化
        3.4.4 屏蔽体厚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T中子源的中子双谱密度数据处理方法
    4.1 谱数据处理
        4.1.1 热中子双指数衰减规律
        4.1.2 俘获伽马扣除比例
    4.2 非弹性散射伽马能窗选择
        4.2.1 特征非弹伽马射线的密度灵敏度
        4.2.2 高低能窗对密度测量的影响
    4.3 中子双谱密度算法刻度方法
        4.3.1 理论刻度方法
        4.3.2 多元线性回归刻度方法
    4.4 中子双谱密度数据处理方法
        4.4.1 中子双谱密度测井仪器模型建立
        4.4.2 中子双谱密度数据处理方法
    4.5 与现有中子伽马密度测量方法相比
        4.5.1 现有中子伽马密度测量方法
        4.5.2 测井响应和数据处理
        4.5.3 对比结果分析
    4.6 与传统密度测量方法相比
        4.6.1 伽马-伽马密度测井方法
        4.6.2 密度灵敏度和密度精度
    4.7 随钻测井影响因素和校正图版
        4.7.1 岩性影响和校正
        4.7.2 井眼尺寸影响和校正
        4.7.3 孔隙流体影响和校正
        4.7.4 泥质含量影响和校正
        4.7.5 地层水矿化度影响和校正
        4.7.6 泥浆密度影响和校正
        4.7.7 泥饼厚度影响和校正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子双谱密度测井应用实例
    5.1 模拟井地层测试
        5.1.1 模拟井地层构建
        5.1.2 仪器测量方式
        5.1.3 仪器对地层界面响应分析
        5.1.4 模拟井数据处理结果
    5.2 实际测井数据处理
        5.2.1 实测数据的选取
        5.2.2 快中子曲线刻度
        5.2.3 中子双谱密度算法刻度
        5.2.4 实测数据处理结果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脉冲中子密度测井方法及仪器设计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要点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密度测井研究进展
        1.2.1 放射源密度测井研究进展
        1.2.2 脉冲中子源密度测井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子场和伽马场特性研究
    2.1 数值模型
    2.2 中子场和伽马场的时间特性
        2.2.1 总中子与快中子时间谱
        2.2.2 热中子时间谱
        2.2.3 混合伽马与非弹伽马射线时间谱
    2.3 中子场和伽马场的空间特性
        2.3.1 快中子的空间分布
        2.3.2 热中子的空间分布
        2.3.3 非弹伽马射线空间分布
        2.3.4 混合伽马射线空间分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随钻脉冲中子密度测井方法研究
    3.1 随钻脉冲中子源密度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3.1.1 脉冲中子源
        3.1.2 中子与地层的相互作用
        3.1.3 伽马射线与地层的相互作用
        3.1.4 伽马射线的吸收
    3.2 随钻脉冲中子密度测井方法
        3.2.1 非弹伽马射线及计数比与地层密度的关系
        3.2.2 非弹伽马源空间动态分布对密度测量的影响
        3.2.3 基于非弹伽马射线空间动态分布校正的密度测量方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随钻脉冲中子密度测井仪器结构设计及参数优化
    4.1 源设计
        4.1.1 源的类型与能量
        4.1.2 源的脉冲宽度
    4.2 探测器设计
        4.2.1 快中子探测器设计
        4.2.2 伽马探测器设计
    4.3 屏蔽体设计
        4.3.1 快中子屏蔽体设计
        4.3.2 伽马屏蔽体设计
    4.4 脉冲中子密度测井仪器结构设计方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随钻脉冲中子密度测井应用效果模拟研究
    5.1 随钻脉冲中子密度测井测量模型刻度
        5.1.1 蒙特卡罗数值模型
        5.1.2 确定地层密度测量模型刻度系数
    5.2 随钻脉冲中子密度测井应用效果
        5.2.1 不同HI地层中应用效果
        5.2.2 不同岩性地层中应用效果
        5.2.3 不同孔隙流体地层中应用效果
    5.3 井径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7)随钻D-T源中子孔隙度校正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采用技术路线
第二章 随钻可控源中子孔隙度测井原理
    2.1 中子与地层原子核的作用
    2.2 中子的空间分布
    2.3 随钻中子孔隙度测井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随钻可控源中子孔隙度响应规律研究
    3.1 随钻和电缆中子孔隙度测量差异
    3.2 中子源对随钻中子孔隙度响应的影响
        3.2.1 中子特性
        3.2.2 热中子空间分布
        3.2.3 随钻中子孔隙度响应
        3.2.4 灵敏度差异
        3.2.5 测量精度
        3.2.6 探测深度
    3.3 井眼及地层环境因素对随钻中子孔隙度的影响规律
        3.3.1 岩性的影响
        3.3.2 泥质含量的影响
        3.3.3 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
        3.3.4 井眼尺寸的影响
        3.3.5 井眼水矿化度的影响
        3.3.6 泥浆滤液密度的影响
        3.3.7 仪器偏心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随钻D-T源中子孔隙度环境影响因素校正方法
    4.1 随钻D-T源中子孔隙度MCNP模型基准实验
        4.1.1 MCNP基准实验研究
        4.1.2 实验测量
        4.1.3 MCNP计算模型
        4.1.4 MCNP模型参数校正
    4.2 钻铤6.75in仪器环境影响因素校正方法
        4.2.1 仪器居中测量
        4.2.2 仪器贴井壁测量
    4.3 钻铤4.75in、8in仪器中子孔隙度校正
        4.3.1 钻铤尺寸对仪器中子孔隙度响应的影响
        4.3.2 钻铤4.75in仪器环境影响因素校正
        4.3.3 钻铤8in仪器环境影响因素校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随钻D-T源中子孔隙度环境影响因素校正模块
    5.1 环境影响因素校正模块设计
        5.1.1 软件开发语言环境
        5.1.2 校正模块功能介绍
    5.2 环境影响因素校正过程
        5.2.1 校正数据导入
        5.2.2 校正模块编写
        5.2.3 校正前后数据对比
    5.3 本章小结
结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8)可控源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和校正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控源中子孔隙度测井技术的发展历程
        1.2.2 可控源中子孔隙度测井校正方法的发展历程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可控源中子孔隙度测井理论基础
    2.1 可控中子源及其特性
    2.2 可控源中子孔隙度测井的物理基础
    2.3 测井原理
第3章 提高可控源中子测井孔隙度灵敏度的方法研究
    3.1 可控源与化学源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对比
    3.2 密度影响校正方法研究
        3.2.1 密度校正理论基础
        3.2.2 密度影响响应规律研究
        3.2.3 密度校正后的可控源中子孔隙度测井灵敏度
第4章 可控源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与校正图版制作
    4.1 计算模型的建立
        4.1.1 标准井模型的建立
        4.1.2 标准井环境下的响应规律曲线
    4.2 岩性影响研究
        4.2.1 不同地层岩性下的测井响应与校正
        4.2.2 不同骨架热中子吸收截面的测井响应与校正
    4.3 井眼环境影响研究
        4.3.1 不同井径条件下的测井响应
        4.3.2 不同间隙影响下的测井响应
        4.3.3 不同井液矿化度下的测井响应
    4.4 地层环境影响研究
        4.4.1 不同泥饼厚度下的测井响应
        4.4.2 不同泥浆密度下的测井响应
        4.4.3 不同地层水矿化度下的测井响应
        4.4.4 不同地层温度下的测井响应
        4.4.5 不同地层压力下的测井响应
    4.5 综合校正图版及其使用方法
第5章 影响因素的自动校正方法
    5.1 井径影响校正公式回归
    5.2 井液矿化度影响校正公式回归
    5.3 地层水矿化度影响校正公式回归
    5.4 地层温度影响校正公式回归
    5.5 地层压力影响校正公式回归
    5.6 间隙影响校正公式回归
    5.7 骨架热中子吸收截面影响校正公式回归
        5.7.1 石灰岩热中子吸收截面影响校正公式回归
        5.7.2 砂岩热中子吸收截面影响校正
        5.7.3 白云岩热中子吸收截面影响校正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RAS饱和度测井蒙特卡罗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脉冲中子测井方法及测井仪器
        1.2.2 碳氧比测井解释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RAS测井原理
    2.1 中子与地层的作用
        2.1.1 非弹性散射
        2.1.2 弹性散射
        2.1.3 辐射俘获
        2.1.4 活化
    2.2 RAS测井仪器
        2.2.1 RAS仪器组成
        2.2.2 RAS仪器特点和技术指标
    2.3 RAS测井原理及测量模式
        2.3.1 RAS测井原理
        2.3.2 RAS测量模式及影响因素
        2.3.3 RAS主要测量曲线
        2.3.4 RAS主要应用
第3章 RAS饱和度测井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3.1 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及模拟程序简介
        3.1.1 蒙特卡罗模拟技术
        3.1.2 MCNP-5程序
    3.2 RAS蒙特卡罗计算模型建立及测试
        3.2.1 计算模型建立
        3.2.2 计算模型测试
    3.3 井眼环境对RAS碳氧比值的影响
        3.3.1 套管尺寸对碳氧比值的影响
        3.3.2 水泥环厚度对碳氧比值的影响
    3.4 地层参数对RAS碳氧比值影响
        3.4.1 地层岩性对碳氧比值的影响
        3.4.2 原油密度对碳氧比值的影响
        3.4.3 泥质含量对碳氧比值的影响
第4章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10)可控中子三探测器元素测井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元素测井技术发展
        1.2.2 元素标准谱获取方法
        1.2.3 核测井技术评价含气性
        1.2.4 地层元素测井技术应用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可控中子三探测器测量方法
    2.1 可控中子三探测器元素测井核物理基础
        2.1.1 中子源
        2.1.2 中子与物质作用
        2.1.3 伽马射线与物质作用
        2.1.4 中子及伽马射线探测
    2.2 基于可控中子源的信息测量基础
        2.2.1 中子场及伽马场分布
        2.2.2 中子与物质作用产生特征伽马射线
    2.3 可控中子三探测器测井测量方法实现
        2.3.1 仪器总体结构
        2.3.2 脉冲发射及信息采集时序
        2.3.3 主要测量信息及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控中子三探测器仪器结构参数优化
    3.1 伽马及中子探测器源距优化
        3.1.1 中子探测器源距优化
        3.1.2 伽马探测器源距优化
    3.2 屏蔽体结构优化
        3.2.1 仪器外侧伽马探测器热中子屏蔽
        3.2.2 仪器内部轴向伽马及中子探测器屏蔽
    3.3 伽马能谱采集能道划分
    3.4 样机研制及测试
    3.5 测量信息探测深度研究
    3.6 小结
第四章 可控中子三探测器元素含量确定方法研究
    4.1 元素含量确定理论
    4.2 元素标准伽马能谱
        4.2.1 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及存在问题
        4.2.2 探测器响应数值模拟算法开发
        4.2.3 伽马能谱响应模拟算法特性及基准验证
        4.2.4 不同地层条件下元素俘获标准谱分析
        4.2.5 不同地层条件下元素非弹标准谱分析
    4.3 伽马能谱解析方法
        4.3.1 普通最小二乘及加权最小二乘(OLS与 WLS)
        4.3.2 TSVD正则化方法
        4.3.3 Tikhonov正则化方法
        4.3.4 基于最大似然的自适应算法
        4.3.5 能谱数据反演方法对比
        4.3.6 标准谱分辨率匹配
    4.4 元素测量灵敏度因子
        4.4.1 俘获灵敏度因子计算
        4.4.2 非弹灵敏度因子计算
    4.5 元素产额向含量转换
        4.5.1 俘获伽马产额转换
        4.5.2 非弹伽马产额转换
        4.5.3 元素产额向含量的直接转换模型
        4.5.4 实测资料处理
    4.6 基于元素标准谱的谱数据处理拓展应用
        4.6.1 碳氧比值含油饱和度灵敏度提高方法
        4.6.2 基于高俘获截面支撑剂的压裂裂缝识别方法
    4.7 小结
第五章 可控中子三探测器含气性评价方法研究
    5.1 无限均匀介质核参数的含气响应
    5.2 含气饱和度响应灵敏参数提取
        5.2.1 核测井参数含气饱和度响应
        5.2.2 含气饱和度确定方法
    5.3 不同井眼及地层条件含气饱和度响应
        5.3.1 不同岩性的含气饱和度响应
        5.3.2 天然气密度影响
        5.3.3 井眼尺寸影响
        5.3.4 井内流体影响
        5.3.5 地层水矿化度影响
        5.3.6 粘土矿物的影响
    5.4 含气饱和度评价方法应用实例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中子测井源距选择数值模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脉冲中子碳氧比测井方法研究[D]. 田甜. 东北石油大学, 2021
  • [2]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放射性测井响应模拟[D]. 刘立攀. 吉林大学, 2020(08)
  • [3]随钻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方法及仪器参数设计[D]. 李勇勇.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4]随钻中子测井仪数字模块设计及软件可靠性研究[D]. 唐唯.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5]基于D-T中子源的脉冲中子双谱密度测井方法研究[D]. 张泉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1)
  • [6]脉冲中子密度测井方法及仪器设计数值模拟[D]. 付勇路.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7]随钻D-T源中子孔隙度校正方法研究[D]. 赵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8]可控源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和校正方法研究[D]. 刘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9]RAS饱和度测井蒙特卡罗模拟研究[D]. 秦昊.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7)
  • [10]可控中子三探测器元素测井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D]. 刘军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标签:;  ;  ;  ;  

中子测井源间距选择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