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血清学联合检测与B超诊断的比较

肝纤维化血清学联合检测与B超诊断的比较

一、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联合检测与B超诊断的对比(论文文献综述)

李进鹏[1](2021)在《法尼醇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指在排除过量饮酒、使用药物和慢性肝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脂肪堆积后,肝细胞中甘油三酯(TG)的蓄积超过5%的一种疾病[1]。NAFLD的病理演变过程复杂,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由NASH发展而来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NASH被认为是可以威胁NAFLD患者生命的转折点[2]。目前,亚洲NAFLD患病率约为27.37%,

张荣[2](2021)在《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前期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毒瘀肝络”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治疗在扶正的基础上强调化瘀通络、解毒散结,以芪术颗粒(黄芪、莪术、白术、丹参等)用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防治。前期研究发现芪术颗粒可减弱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酪氨酸激酶受体 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2,Tie-2)、p38-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等表达,从而起到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至于芪术颗粒如何影响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LSEC)毛细血管化,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合临床、整体动物及细胞实验,进一步完善芪术颗粒对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其抗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机制。目的:1.通过临床观察芪术颗粒对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及肝脏弹性纤维值的影响,研究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2.通过体内实验(Wistar大鼠)与体外实验(大鼠LSEC)相结合,观察芪术颗粒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诱发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选取2019年03月-2021年0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肝炎门诊及消化科病房就诊的18-65岁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芪术颗粒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芪术颗粒和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治疗1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停药后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肝脏弹性指标,并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2.动物实验:雄性健康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ed pathogen free,SPF)级Wistar大鼠40只,其体重约180~20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芪术颗粒组,除正常组大鼠外其它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40%CC14橄榄油溶液,以3ml/kg的剂量每周2次,连续注射4周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在建模的同进行药物灌胃。造模4周时,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Masson及HE染色来评估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程度,造模成功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肝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luster-of-differentiation-34,CD34)、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同时进行新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毛细血管内皮陷窝蛋白-1(Caveolin-1)、Ⅷ因子相关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蛋白的表达。3.细胞实验:将Wistar大鼠腹腔注射40%CC14橄榄油溶液4周诱导肝纤维化,通过原代分离正常大鼠LSEC及肝纤维化大鼠LSEC。制备正常大鼠含药血清、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复方鳖甲软肝片含药血清。正常组(正常大鼠LSEC+正常大鼠血清)、模型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正常大鼠血清)、芪术颗粒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芪术颗粒含药大鼠血清)、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复方鳖甲软肝片含药大鼠血清)分别常规培养48h。采用台盼蓝染色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各组LSEC,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LSEC的窗孔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LSEC表型CD31、SE-1(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标记物)及整合素α Vβ 3-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R as/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临床试验(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60例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芪术颗粒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均值为53.53±6.83岁,病程6.23±3.24年,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复方鳖甲软肝片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均值为54.13±6.21岁,病程6.00±2.83年;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两组早期肝硬化患者病因均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肝功能的影响: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AST和ALT的均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和ALT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纤维化四项的影响:两组早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血清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Ⅲ,PC-Ⅲ)、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 Ⅳ 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Ⅳ-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芪术颗粒组患者血清PC-Ⅲ、LN、HA及Ⅳ-C的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患者血清PC-Ⅲ、LN、HA及Ⅳ-C的均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肝脏弹性值的影响:本研究纳入的60例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肝脏弹性值均高于正常水平,早期肝硬化患者给与芪术颗粒治疗后肝脏弹性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芪术颗粒治疗12周后患者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肝区(胁肋部)疼痛、气短懒言、胸闷善太息的症状均得到改善(P<0.01),芪术颗粒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其中在改善患者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症状,芪术颗粒明显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P<0.05)。芪术颗粒在缓解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上具有明显优势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2.动物实验(1)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的影响:4周后处死大鼠,取正常组、模型组、芪术颗粒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进行Masson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增生的纤维组织和纤维隔形成,表明本研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同时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轻。(2)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的表达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很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肝组织α-SM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α-SMA表达显着降低(P<0.05)。(3)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CD31、CD34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CD31、CD34的表达,其中模型组肝组织染色强度最强,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中CD31、CD34平均光密度面积比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vWF、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正常大鼠肝组织很少表达vWF和Caveolin-1蛋白,vWF和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显着增加。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vWF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5)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新生MVD的影响:分别用CD31、CD34标记对各组大鼠肝脏组织进行新生MVD分析,经CC14处理后,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MVD明显增加,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P<0.05)。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予芪术颗粒或者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处理,大鼠肝组织新生MVD明显减少,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实验(1)LSEC的观察: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LSEC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正常组及模型组LSEC中CD146+细胞和SE-1+细胞的比例均在90%以上。(2)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窗孔的影响:在扫描电镜下,正常LSEC的表面可见许多窗孔,模型组出现LSEC窗孔的减少,肝纤维化LSEC经芪术颗粒药物血清处理后LSEC窗孔增加。(3)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表型的影响:模型组大鼠LSEC表达CD31和SE-1的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比较,芪术颗粒组LSEC中CD31和SE-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4)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整合素α Vβ 3-FAK-R a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SEC整合素α Ⅴ β 3/GAPDH比值显着升高(P<0.01),肝纤维化大鼠LSEC给予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处理后,LSEC中整合素α Ⅴβ 3/GAPDH比值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SEC中p-FAK/FAK、p-MAPK/MAPK比值均显着升高(P<0.01),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处理肝纤维化大鼠LSEC后,LSEC中p-FAK/FAK、p-MAPK/MAPK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对比,芪术颗粒组整合素αV β 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1.芪术颗粒治疗3月后可明显改善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中医证候评分,使转氨酶恢复正常,并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可降低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肝脏弹性值。2.芪术颗粒可显着抑制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纤维化,可减少肝纤维化肝组织中CD31、CD34、vWF和Caveolin-1的表达,降低肝窦微血管密度,减少肝窦微血管增生,防止肝窦毛细血管化。3.芪术颗粒可减轻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其机制为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中LSEC窗孔的减少,改善肝纤维化过程中LSEC的表型,同时可调控LSEC中整合素αV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窦毛细血管化作用。

李品桦[3](2021)在《NAFLD纤维化进展与ET-1/NO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NAFLD不同纤维化程度患者之间ET-1、NO等指标的差异,探讨NAFLD肝纤维化进展与ET-1、NO的关系,以明确纤维化进展是否会对内皮功能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408例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病科门诊/住院的NAFLD患者,严格按照本课题的入排标准,最终纳入280例NAFLD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等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及各血清学指标数据,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2(m2)]。使用Fibro Touch检测仪对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进一步检测其肝脏硬度值(LSM)及脂肪衰减度(FAP),并做好记录。应用SPSS22.0版本统计软件分析不同纤维化程度中各组NAFLD患者ET-1、NO等血清学指标及一般资料的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方法分析ET-1、NO等各指标与LSM值的相关性,同时用Spearman分析方法分别分析ET-1、NO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纤维化进展(LSM值升高)的影响因素;归纳总结N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证素分布情况。结果:1、根据LSM值将280例NAFLD患者分为无或轻微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进展期纤维化组和重度纤维化组,研究发现LSM值与BMI、FAP、ALT、AST、GGT、TG、HDL-C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LSM值与BMI、FAP、ALT、AST、GGT呈正相关(rs>0),与TG、HDL-C呈负相关(rs<0)。2、根据LSM值分为无或轻微肝纤维化与肝纤维化、非进展期纤维化与进展期纤维化两种不同的纤维化阶段,在无或轻微肝纤维化与肝纤维化阶段中,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FAP、ALT是NAFLD纤维化进展(LSM值升高)的危险因素;在非进展期纤维化与进展期纤维化中,Logistic回归分析示HDL-C是NAFLD患者纤维化进展(LSM值升高)的保护因素。3、在不同纤维化阶段中,LSM与ET-1、NO在各组中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分析示ET-1与年龄、NO、ALT、AST、GGT、CHOL、TG、HDL-C、LDL-C、LSM、FAP、BMI均不相关(P均>0.05),NO与年龄、ET-1、ALT、AST、GGT、CHOL、TG、HDL-C、LDL-C、LSM、FAP、BMI亦不相关(P均>0.05)。4、本研究中NAFLD的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证和痰湿困脾证最常见,其次是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和脾肾阳虚证;病位证素为肝、脾、肾;病性证素以湿、气滞和气虚最常见,其次是痰、热、瘀、阳虚。结论:Fibro Touch诊断NAFLD患者LSM值可能受年龄、BMI、FAP、ALT、AST、GGT、TG、HDL-C因素的影响;NAFLD患者中不同肝纤维化阶段LSM值的影响因素可能不相同;年龄、FAP、ALT是NAFLD纤维化进展(LSM值升高)的危险因素,HDL-C是NAFLD纤维化进展(LSM值升高)的保护因素;NAFLD纤维化进展对ET-1、NO无影响,提示纤维化进展可能对内皮功能无影响;NAFLD的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证和痰湿困脾证为主,病变部位为肝、脾、肾,常见病性证素为湿、气滞和气虚。

闫馨予[4](2021)在《血清学检查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一通过收集并整理我院感染科住院并行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从而评估APRI、FIB-4、GPR及S指数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二通过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及血清,检测CHI3L1并分析CHI3L1及FIB-4诊断肝硬化的能力;两个研究均是为寻求可以替代肝活检和瞬时弹性成像设备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中作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研究一共纳入125例慢性HBV感染者,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并行肝穿刺活检术的慢性HBV感染者,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HBV DNA、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PT、INR、血小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常规血清学指标与无创诊断模型间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学指标和无创诊断模型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等,评估APRI、FIB-4、GPR及S指数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二共纳入136例患者,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肝硬化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ALB、AST、ALT等,留存患者血清,通过ELISA实验对患者血清中的CHI3L1含量进行测定,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CHI3L1诊断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一:1.125例慢性HBV感染者,男性77例(61.60%),女性48 例(38.40%),平均年龄(35.64±8.97)岁,其中 S0-S1 共 107 例,S2-S4 共 18 例。2.在相关性分析中,ALT、AST、GGT、PT 与 APRI、FIB-4、GPR、S 指数呈正相关(P<0.05),PLT与 APRI、FIB-4、GPR、S 指数呈负相关(P<0.05);ALT、AST、APRI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呈正相关(P<0.05);ALB、PL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年龄、ALT、GGT、PT、INR、APRI、FIB-4、GPR、S 指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3.APRI、FIB-4、GPR、S指数单一诊断模型诊断肝纤维化时,AUROC分别为0.769、0.789、0.849、0.883,通过对曲线下面积对比发现,S指数的预测价值高于其他三个诊断模型(P<0.05)。4.在无创诊断模型两两联合诊断时,GPR+S指数综合效果最好,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 0.919、0.944、0.794、0.821、0.934、0.869。5.在多个无创诊断模型联合时,FIB-4+GPR+S指数诊断效果最佳,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0.912、0.944、0.785、0.814、0.933、0.865;在APRI、FIB-4、GPR、S指数联合使用诊断时,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 及准确率分别为 0.914、1.000、0.673、0.754、1.000、0.837。研究二:1.慢性乙型肝炎组44例,平均年龄(38.18±10.87)岁,男性29例(65.90%);肝硬化组92例,平均年龄(52.74±10.75)岁,男性68例(73.90%),两组间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相关性分析中,CHI3L1与ALT、PLT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AST、TBIL、DBIL、ALB 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397、0.331、0.367、0.386、-0.356;ALT、AST、APRI 与肝硬化无相关性(P>0.05),年龄、TBIL、DBIL、CHI3L1、FIB-4与肝硬化呈正相关(P<0.05),ALB、PLT与肝硬化呈负相关(P<0.05)。3.CHI3L1、FIB-4、CHI3L1+FIB-4在诊断肝硬化中,CHI3L1诊断效能最佳,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0.797、0.848、0.705、0.742、0.823、0.777。4.AST<2ULN时,CHI3L1诊断效能最佳,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 0.811、0.884、0.727、0.764、0.862、0.806;AST≥2ULN,CHI3L1+FIB-4诊断效能最佳,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 0.822、0.687、0.957、0.727、0.778、0.994、0.842。[结论]1.在单一无创血清学诊断模型中,S指数具有最佳的诊断效能,GPR次之;2.在无创血清学诊断模型两两联合时,GPR+S指数的预测效能最好,APRI+S指数和FIB-4+S指数次之;3.在多个无创血清学诊断模型联合时,FIB-4+GPR+S指数的诊断效能最好,而APRI+FIB-4+GPR+S指数四个无创诊断模型联合时,其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可达 100%;4.CHI3L1在诊断肝硬化时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5.AST是CHI3L1诊断肝硬化时的混杂因素,当AST<2ULN时,CHI3L1仍具有最佳的诊断能力,当AST≥2ULN时,CHI3L1+FIB-4诊断能力最好。

余健彬[5](202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CDFI联合SWE评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联合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8月2019月12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患者246例,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82例,B级115例,C级49例。同期选取15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通过CDFI测量彩色多普勒参数: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门静脉血流量(PVQ)、脾静脉内经(SVD)、脾静脉血流速度(SVV)、脾静脉血流量(SVQ)、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脾动脉阻力指数(SARI)、脾动脉搏动指数(SAPI)、门静脉充血指数(PVCI)及门脉高压指数(PHI)。运用门静脉压力(PVP)公式:PVP=(0.066′SAPI-0.044)′PVQ,估算门静脉压力。通过SWE测量肝硬度(LSM)。以上所有参数均进行对照组与门脉高压组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且每一个参数均按肝功能分级(A级、B级C级)分为三个亚组,并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性。将PHT组所有参数与门静脉压力作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确定影响PV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PHT组患者的PVD、PVQ、SVD、SVQ、HAPI、SARI、SAPI、PVCI、PHI、PVP和LSM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27)0.001),而HARI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27)0.05)。但PHT组患者的PVV与SVV均较对照组减低,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27)0.001)。2.PHT患者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参数PVD比较:A级(1.41±0.24)mm与B级(1.47±0.31)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17,P(29)0.05);A级与C级比较(q=6.18,P(27)0.01),B级与C级比较(q=4.76,P(27)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亚组之间参数HAPI比较,A级(1.51±0.34)与B级(1.62±0.57)比较(q=2.36,P(29)0.05),B级(1.62±0.57)与C级(1.73±0.29)比较(q=2.00,P(29)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级与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78,P(27)0.05)。4.3亚组各参数PVV、SVD、SVQ、PVCI、PHI、L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1)。3亚组各参数PVQ、SVV、HARI、SARI、SAPI及P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9)0.05)。5.参数PVD(P=0.045)、HARI(P=0.002)、HAPI(P=0.010)、SARI(P=0.009)、SAPI(P=0.002)、LSM(P=0.000)与门静脉压力(PVP)相关,而参数PVV、PVQ、SVD、SVV、SVQ、PVCI和PHI与门静脉压力无明显相关性(P(29)0.05)。6.将目标变量门静脉压力(PVP)设为因变量,与PVP有相关性的6个参数(PVD、HARI、HAPI、SARI、SAPI、LSM)设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PI和LSM为影响PV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彩色多普勒参数PVD、HARI、HAPI、SARI、SAPI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的LSM值与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能够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变化,六个参数当中,LSM的相关性最高。2.彩色多普勒参数PVV、SVD、SVQ、HAPI、PVCI、PHI和LSM值可以作为判断PHT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的较敏感指标,为临床提供判断病情的依据。而参数PVQ、SVV、HARI、SARI及SAPI不能作为判断PHT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的标准。3.HAPI和LSM是影响门静脉压力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运用判断效果更佳,可以作为量化指标。4.运用PVP计算公式算出的门静脉压力可以半定量预测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严重程度,用于PHT患者的初步筛查。5.SWE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无创伤等优点,可成为临床上评估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程度的一种新技术、新方法。第二部分SWE联合多参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测量肝硬度(LSM)预测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s)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8月2019月12月期间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68例肝硬化患者。应用SWE测量肝硬度值,用内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记录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凝血酶原时间。计算参数模型中血小板计数与脾脏长径比值(PC/SD)大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ROCs)比较血小板、PC/SD、LSM值来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及其程度的准确性。取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最大组合值为截断值。运用De Long测试对AUROCS之间进行比较。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肝硬化病人出现食管静脉曲张及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结果:1.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和ALT与EVs的存在与否及程度无关。AST、总胆红素、脾脏长径及LSM值EVs组高于无EVs组、高危EVs高于非高危EVs组(P均(27)0.05);血小板、血清白蛋白及PC/SDEVs组低于无EVs组(P(27)0.05)、高危EVs明显低于非高危EVs组(P(27)0.001)。2.468例肝硬化患者中,271例没有EVs(57.9%),轻度EVs(F1)139例(29.7%),高危EVs58例(12.4%)。肝硬化患者平均肝硬度值为18.4KPa(6.8-52.5KPa)。肝硬化患者LSM值与EVs发生率呈显着相关,且随着EVs程度的增加而升高。3.血小板计数(PC)、PC/SD和LSM预测EVs发生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92(95%的可信区间0.684-0.842)、0.814(95%的可信区间0.658-0.875)和0.895(95%的可信区间0.813-0.918)。LSM预测EVs的诊断效能大于PC和PC/SD的诊断效能,它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PC、PC/SD及LSM预测EVs存在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2′109/L,8.4′109/L/cm和18.5k Pa。4.PC、PC/SD和LSM预测发生高危EVs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26(95%的可信区间0.753-0.886)、0.843(95%的可信区间0.766-0.904)和0.872(95%的可信区间0.812-0.947)。PC、PC/SD和LSM预测高危EVs发生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PC、PC/SD及LSM预测存在高危EV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4′109/L,7.3′109/L/cm和20.4KPa。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SM预测EVs和高危EVs的优势比(OR值)分别为1.642(95%CI:1.365-1.984,P=0.004)和1.38(95%CI:1.142-1.546,P=0.026)。PC/SD预测EVs和高危EVs的OR值分别为0.924(95%CI:0.714-1.276,P=0.042)和0.883(95%CI:0.682-1.034,P=0.284)。结论:1.肝硬化患者LSM值能反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运用LSM截断值可以为临床合理检查、判断病情、及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LSM和PC/SD可作为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因素,且LSM的预测效果要高于PC/SD,而LSM是预测高风险静脉曲张的独立因素。3.SWE技术可成为临床上用以无创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新技术、新方法。第三部分SWE在评估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SWE技术在评估和鉴别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0月8月期间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78例肝硬化患者,其中按病因分类为:乙肝187例,丙肝88例,酒精肝13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4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20例。同期选择15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SWE检查并测量肝硬度(LSM)值,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和五种常见类型肝硬化组LSM差异性。结果:1.正常对照组肝脏LSM为(5.24?1.13)k Pa,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LSM值呈逐渐递增趋势,且LSM值分别为(11.14?5.30)k Pa,(13.70?6.13)k Pa,(14.25?5.94)k Pa,(15.93?5.87)k Pa及(27.33?8.61)k Pa。2.各类型肝硬化组LSM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27)0.001)。各类型肝硬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值=171.33,P(27)0.001)。3.各类型肝硬化组内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27)0.01)。酒精性肝硬化组与其他四组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27)0.001),但乙肝后肝硬化组与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结论:1.不同病因所致的各组肝硬化患者LSM有一定的差异。2.SWE技术对评估和鉴别诊断常见类型肝硬化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涛[6](2020)在《FibroTouch联合APRI评分、FIB-4、AP指数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 Touch)联合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评分)、基于4因子模型(FIB-4)以及年龄-血小板指数模型(Ap指数)对乙肝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选取吉首大学附属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019年就诊于感染病中心并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57例。所有患者根据肝脏活组织检查的病理结果分为S0-S1、S2-S3以及S4三组,它们分别表示无明显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和早期肝硬化组。收集入组患者血生化相关指标以及一般资料,再通过无创模型的数学公式计算出APRI评分、FIB-4、AP指数的具体数值,同时记录Fibro Touch检测的肝脏硬度测定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分析上述无创诊断模型(APRI评分、FIB-4、AP指数)以及Fibro Touch与肝脏活组织纤维化(S)不同分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并计算Fibro Touch以及三种无创诊断模型APRI评分、FIB-4、Ap指数与肝脏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无创指标联合对乙肝肝纤维化(S≥2)的早期预警价值。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最佳预测值、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1.一般资料:本回顾性研究经筛选后收集符合条件的病例157例,其中性别的频数以及构成比分别为男性75例(47.77%),女性82例(52.23%);年龄采用均值和标准差表示(42.33±10.49);患者病理纤维化结果S0(N=13,构成比8.28%)、S1(N=69,构成比43.95%)、S2(N=42,构成比26.75%)、S3(N=19,构成比12.10%)、S4(N=14,构成比8.92%);LSM、APRI评分、FIB-4、AP指数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分别为10.20(7.80~13.30)、0.52(0.36~0.82)、1.44(0.91~1.98)、5.00(3.00~6.00)。2.LSM以及APRI评分、FIB-4、AP指数在S0-S1组、S2-S3组和S4组CHB患者之间均存在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PRI评分、FIB-4、AP指数以及Fibro Touch四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活检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P<0.05),并且Fibro Touch最优,其Spearman相关系数(r)分别为0.397、0.377、0.269、0.662(P<0.05)。4.以肝脏病理结果将入组病例分为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0-S1)、肝纤维化组(S≥2),对四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式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RI评分、FIB-4、AP指数以及Fibro Touch,对于早期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其比值比(OR)分别为3.122、1.961、1.276、1.173;以四种无创诊断方式为参数拟合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得到联合预警方程Logit(P)=-1.502+1.139×(APRI)+0.674×(FIB-4)+0.244×(AP指数)+0.160×(Fibro Touch)。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四种无创诊断方法联合检测对于肝纤维化(S≥2)的早期预测价值最大,并且Fibro Touch效能最优,APRI评分、FIB-4对于肝纤维化早期预测价值并无显着差异且均优于AP指数。四种无创诊断方法联合下的曲线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为0.871,约登指数为0.690,诊断临界值为0.45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10、0.780,95%置信区间0.817~0.926。结论:Fibro Touch联合APRI评分、FIB-4、AP指数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评估有较高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黄香华[7](2020)在《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对乙肝肝硬化诊断价值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近年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人群数量庞大,肝硬化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进展为肝癌,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早期诊断是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及减少不良预后发生的关键。目前,肝硬度检测以其新型无创影像学诊断设备为基础,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取患者的肝脏硬度信息,另外,肝纤四项检测亦可初步判定肝脏纤维化的情况。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住院的105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肝硬度值和肝纤四项值及传统超声表现和诊断情况)等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分别比较传统超声、单项肝硬度检测、单项肝纤四项与肝硬度联合肝纤四项检测的诊断效率,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肝硬度检测诊断率:10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硬度3.4-75.0kPa,平均LSM(51.53±19.4)kPa;(2)肝纤四项检测:乙肝肝硬化患者HA(266.72±71.42)ng/ml;LN(57.27±10.14)ng/ml;PCⅢ(75.94±17.03)ng/ml;CIV(75.94±17.03)ng/ml。;(3)传统超声诊断:10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经传统超声诊断共检出58例肝硬化,检出率55.24%;其中93例(88.57%)肝硬化患者肝脏切面形态欠规则;81例(77.14%)伴门静脉扩张;84例(80.00%)肝右叶扩张,78例(74.29%)肝左叶扩张;51例(48.57%)超声图像可见肝包膜不光滑;53例(50.48%)超声图像可见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49例(46.67%)超声图像显示肝实质回声欠均匀。(4)诊断效率比较: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检测的诊断效率明显高于传统超声、单项肝硬度检测与单项肝纤四项检查,且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达显着差异(P<0.05)。结论:传统超声检查、肝硬度检测与肝纤四项检测均可为乙肝肝硬化的鉴别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三者之间检测效率不一,但总体诊断效率未达明显差异性。与以上三种检测方式相对比,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检测用于诊断肝炎后肝硬化及评估严重程度的临床效能更佳。

李雅迪[8](2020)在《高尔基体蛋白73表达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及肝纤维化分期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并联合Fibroscan,对比肝组织活检NAS值及肝纤维化(HF)分期,探讨GP73表达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诊断及HF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疾病科2016年12月到2019年10月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共91例,其中男67例,女24例,按照肝组织活动度积分(NAS)将患者分为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AFL)组4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45例(NAS积分>4及肝活检炎症表现可诊断NASH)。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ELISA检测患者血清GP73水平;肝脏穿刺法检查患者肝组织学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GP73表达;常规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纤维化(F)的程度,Fibroscan检测肝硬度值;所得数据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临床阶段血清与肝组织GP73的水平,根据组织学将肝纤维化进行分期,依据分期分组检测各组血清和肝组织GP73的水平,分析肝组织GP73的水平与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肝组织GP73的水平与血清GP73的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血清GP73的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及其联合Fibroscan分析肝组织和血清GP73的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NAFLD患者NFS纤维化评分、Fibroscan的FS值分别与NASH(NAS>4)、肝活检HF分期相关性。结果:1、NAFL组与NASH组比较,NASH组患者年龄、BMI、血清ALT、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GGT、ALP、ALB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对照组、NAFL组、NASH组血清GP73分别为(43.29±5.94)ng/ml、(47.92±9.83)ng/ml、(62.17±10.79)ng/ml。随着NAFL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血清GP73也逐渐升高(H=29.370,p=0.000),差异存在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NAFL组、NASH组血清GP73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NASH组血清GP73水平高于NAFL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肝组织HE染色结果将纤维化分级分为F0期53例(58.2%)、F1期29例(31.9%)、F≥2期9例(9.9%)比较各组血清GP73平均水平F0期(50.20±11.26)ng/ml,F1期(61.38±10.71)ng/ml,F≥2期(62.34±13.16)ng/ml,结果显示血清GP73水平随纤维化加重依次增加(H=17.954,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NASH组分为F0-1期36例,F≥2期9例。结果显示,F0-1期(61.12±10.36)ng/ml,F≥2期(62.34±13.16)ng/ml,结果发现随NASH肝组织纤维化加重,NASH患者血清GP73水平差异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组织GP73的表达呈阴性、弱阳性、中-强阳性的分别为23例(28.57%)、54例(45.05%)、14例(24.18%),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p<0.05),分别对应各组血清GP73的水平为阴性(47.30±13.66)ng/ml、弱阳性(55.90±9.77)ng/ml、中-强阳性(63.95±13.56)ng/ml,随着肝组织GP73水平表达自阴性、弱阳性、中-强阳性逐渐进展,相应的血清GP73水平也同步升高,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p<0.05);5、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与肝组织GP73水平呈正相关(r=0.402,p=0.000);6、NAFLD患者血清和肝组织GP73水平与Fibroscan值呈正相关(r=0.434、0.360,p<0.01),NAFLD患者血清和肝组织GP73分别和HF分期(F)呈正相关(r=0.436、0.301,均p<0.01);7、NAFLD患者血清GP73和FS表达在NASH(NAS>4)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52,血清GP73和FS的敏感度分别为(60.0%、95.6%),特异度分别为(97.8%、69.6%),p值均<0.05。二者联合敏感度73.3%,特异度91.3%,二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8、NAFLD患者外周血GP73和FS表达在HF分期(F≥2)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2、0.864,血清GP73和FS的敏感度分别为(88.9%、100%),特异度分别为(42.7%、67.1%),p值均<0.05。二者联合敏感度66.7%,特异度78.0%,二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9、NAFLD患者NFS纤维化评分、Fibroscan与NASH(NAS>4)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5、0.609,p<0.01);10、NAFLD患者NFS纤维化评分、Fibroscan与肝活检HF分期(F≥2)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2、0.376,p<0.05)。结论:1、血清GP73对NASH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2、血清GP73联合Fibroscan对NASH及肝纤维化分期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3、NFS纤维化评分、Fibroscan对NASH及肝纤维化分期(F≥2)均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Fibroscan对NASH诊断辅助作用更优。

邹德泓[9](2020)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游泳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游泳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清洁级6-8周龄SD大鼠4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安静对照组(CON)8只,普通饲料喂养12周;高脂安静组32只,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随机分出模型组(HC)8只,复方甘草酸苷给药组(HG)8只,游泳运动组(HE)8只,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游泳运动组(HGE)8只,随机从CON、HC、HG、HE、HGE组中选出2只大鼠剖杀,取出肝脏进行病理学分析判断造模成功,并对余下所有大鼠进行称重。造模成功后进行正式实验8周,CON组大鼠继续普通饲料喂养;HC组大鼠高脂安静喂养;HG组大鼠使用含复方甘草酸苷的生理盐水混悬液3ml灌胃治疗;HE组大鼠每天下午进行90分钟游泳运动;HGE组大鼠每天下午进行90分游泳运动的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灌胃3ml。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除CON组食用普通饮食,其余各组大鼠继续食用高脂饮食,各组除灌胃时间外自由饮用纯净水。最后1次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禁食24小时,水合氯醛麻醉后剖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等指标,检测肝脏组织研磨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制作肝脏病理切片检测脂肪肝病变情况。结果:特殊配置的高脂饮食能复制NAFLD大鼠模型,复方甘草酸苷灌胃治疗及游泳运动对NAFLD大鼠有治疗作用。血清学指标方面,HE、HGE组大鼠ALT、AST、γ-GGT较HC组明显降低,HGE组较HG、HE组更低,ALT、AST中HG组低于H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LN指标中,HC组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HGE组同HG、HE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HG、HE、HGE组血清炎症指标TNF-α、IL-6低于HC组,三组间比较HGE组更低,但都高于CO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HG组两两比较无差异。体重方面,造模后大鼠明显高于CON组大鼠,游泳干预的HGE、HE组低于其余各组,HG组大鼠体重高于游泳干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大鼠肝脏大体、病理均好于HC组,肝指数、NAS评分HC组明显高于其余各组,但HGE、HE、HG组两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匀浆SOD中,CON组最高,HGE组、HE组、HG组次之,HC组最低,CON组同HC组,HC组同HG组、HE组、HGE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组织匀浆MDA检测中,HC组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大鼠,HGE组低于HG、H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组、HG组之间差异无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及游泳运动分别能改善NALFD大鼠肝功能、降低血清炎症指标、增强肝组织抗氧化能力、改善肝指数、降低肝湿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脏病理状况,在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炎症指标、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方面,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游泳运动对NALFD大鼠治疗效果较单独使用效果更佳。

吕萍[10](2019)在《Fibrotouch与慢乙肝中医证型的关系及联合APRI、FIB-4、G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索Fibrotouch与慢乙肝中医证型的关系,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理论参考;APRI、FIB-4、GP模型是用于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评估的数学模型,同时探索Fibrotouch联合血清模型APRI/FIB-4/GP是否提高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率,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收集了521例从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就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病科门诊和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证型、血常规、乙肝五项、乙肝DNA定量、肝功能、Fibrotouch检测的肝脏硬度值(LSM)、肝穿刺病理结果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SPSS 20.0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归纳总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LSM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并对入选的肝穿病理结果证实的111例患者进行诊断试验,分别计算无创诊断模型LSM、APRI、FIB-4、GP及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似然比等指标数值,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ROC)比较各组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利用贝叶斯法计算联合组的验后概率。结果:1.521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肝郁脾虚证251例,占48.2%,湿热中阻证141例,占27.1%,瘀血阻络证80例,占15.4%,肝肾阴虚证33例,占6.3%,脾肾阳虚证16例,占3.1%。2.不同中医证型间ALT、AST、ALB、PLT、GGT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中医证型间GLO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肝脏硬度值与组织病理学分期的标准,肝郁脾虚证的LSM值主要分布在肝纤维化早期,以F0-1、F2为主;湿热中阻证的LSM值在肝纤维各期均有分布,在F0-1、F2、F2-3分布较多;而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LSM主要分布肝纤维F3-4、F4期。各组中医证型LSM值由低到高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各中医证型间LSM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4.与肝穿病理结果对照,LSM、APRI、FIB-4、GP诊断轻微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796、0.668、0.634、0.64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8%、28.2%、26.0%、27.7%;LSM联合APRI或FIB-4或GP诊断轻微肝纤维化的AUROC分别为0.801、0.773、0.756。LSM联合APRI或FIB-4或GP与LSM单独诊断轻微肝纤维化的AURO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与肝穿病理结果对照,LSM、APRI、GP诊断肝硬化的AUROC分别为0.802、0.676、0.620。LSM、APRI、GP诊断肝硬化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1%、69.6%、63.2%。LSM联合APRI或GP联合诊断肝硬化的AUROC为0.654、0.619;LSM联合APRI或GP较LSM单独诊断肝硬化的AUROC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1.基于Fibrotouch检测的LSM值在慢乙肝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LSM值可能有助于慢乙肝的中医辨证。2.LSM值单独存在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联合其他指标不能提高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率。

二、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联合检测与B超诊断的对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联合检测与B超诊断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法尼醇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FXR和胆汁酸代谢
2 FXR和脂质代谢
3 靶向肠道和肝脏肝FXR通路药物

(2)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1. 肝穿活检病理学
        2. 影像学检查
        3. 血清学
        4. 肝静脉压力梯度
        5.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1. 肝脏的结构
        2. 肝窦内皮的结构与功能
        3. 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
        4. 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的调控机制
        5. 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治疗
        6.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2. 统计方法
    3. 试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实验一 芪术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二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过程中血管新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三 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四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整合素αV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性
不足
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3)NAFLD纤维化进展与ET-1/NO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获取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NAFLD患者不同纤维化阶段LSM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无或轻微纤维化与肝纤维化阶段LSM值的影响因素
    2.4 非进展期纤维化与进展期纤维化阶段LSM值的影响因素
    2.5 中医内容
3 讨论
    3.1 西医研究结果分析
    3.2 中医研究结果分析
    3.3 西医对NAFLD的探讨
4 局限性
5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血清学检查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一 血清学诊断模型诊断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2. 研究二 CHI3L1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诊断价值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纤维化非侵入性检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CDFI联合SWE评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仪器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2.4.2 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测量
        2.4.3 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方法与步骤
        2.4.4 Child-Pugh分级标准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受检者基本资料比较
        3.2 两组受检者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比较
        3.2.1 两组受检者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比较
        3.2.2 两组受检者肝、脾动脉阻抗指数比较
        3.2.3 两组受检者衍生参数比较
        3.3 两组受检者门静脉压力值(PVP)、肝硬度值(LSM)比较
        3.4 门脉高压组(PHT)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各参数比较
        3.5 PHT患者各参数与PVP相关性分析
        3.5.1 PHT患者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及肝、脾动脉阻抗指数与PVP相关性分析
        3.5.2 PHT患者衍生参数、LSM与 PVP相关性分析
        3.6 PHT患者PVP危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理
        4.2 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对PHT的诊断价值
        4.3 SWE检测LSM对 PHT的诊断价值
        4.4 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LSM与 PVP在 PHT中的相关性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WE联合多参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仪器设备
        2.3.1 肝脏弹性(LSM)检测
        2.3.2 上消化内镜检查
        2.3.3 实验室检查
        2.4 研究方法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2.4.2 SWE检查
        2.4.3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2.4.4 实验室检查
        2.4.5 参数模型设置
        2.4.6 MELD值计算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所有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特征
        3.2 无EVs 组与EVs 组参数比较
        3.3 非高危 EVs 组与高危 EVs 组参数比较
        3.4 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3.4.1 预测EVs的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3.4.2 预测高危EVs的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3.5 预测EVs和高危EVs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及常用检查方法
        4.2 实验室血清学指标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作用
        4.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4.4 参数模型PC/SD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4.5 SWE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4.6 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SWE在评估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仪器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2.4.2 SWE检查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所有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特征
        3.2 正常对照组及常见类型肝硬化组LSM值比较
    4 讨论
        4.1 SWE成像技术及原理
        4.2 SWE在评估和鉴别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6)FibroTouch联合APRI评分、FIB-4、AP指数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不同纤维化分期之间APRI评分、FIB-4、AP指数及LSM差异比较
    2.3 APRI评分、FIB-4、AP指数及LSM与肝脏组织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4 Fibro Touch联合APRI评分、FIB-4、AP指数对肝纤维化的预警价值
3.讨论
4.结论
5.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现况分析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对乙肝肝硬化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实验方法
    2.3 评价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肝硬度检测结果
    3.3 肝纤四项检测结果
    3.4 超声检测结果
    3.5 乙肝肝硬化的诊断率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硬度检测及肝纤四项检测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高尔基体蛋白73表达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及肝纤维化分期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主要仪器和试剂
        2.1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3.研究方法
        3.1 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3.2 实验方法
    4.统计方法
结果
    1.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2.NAFLD患者不同临床阶段血清GP73 水平
    3.NAFLD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时血清GP73 水平
    4.NAFLD患者肝组织GP73 表达
    5.NAFLD患者肝组织、血清GP73 分别与肝纤维化分期、Fibroscan值的相关性
4)、HF分期(F≥2)绘制ROC曲线'>6.NAFLD患者血清GP73与Fibroscan的 FS值分别对比NAS积分(NAS>4)、HF分期(F≥2)绘制ROC曲线
4)、肝活检 HF 分期(F≥2)相关性'>7.NAFLD 患者 NFS 纤维化评分、Fibroscan 的 FS 值分别与 NAS 积分(NAS>4)、肝活检 HF 分期(F≥2)相关性
讨论
全文总结
本课题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9)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游泳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新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Fibrotouch与慢乙肝中医证型的关系及联合APRI、FIB-4、G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资料收集
    3 诊断的数学模型
    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慢乙肝患者的一般资料
    2 各中医证型血清学指标比较
    3 各中医证型中LSM的比较
    4 Fibrotouch联合APRI、FIB-4、G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4.1 肝穿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
        4.2 Fibrotouch联合APRI、FIB-4、GP对轻微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4.3 Fibrotouch联合APRI、FIB-4、GP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西医对慢乙肝的认识及无创检测肝纤维化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联合检测与B超诊断的对比(论文参考文献)

  • [1]法尼醇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J]. 李进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12)
  • [2]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D]. 张荣.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NAFLD纤维化进展与ET-1/NO的关系研究[D]. 李品桦.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血清学检查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闫馨予.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D]. 余健彬. 南昌大学, 2021(01)
  • [6]FibroTouch联合APRI评分、FIB-4、AP指数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D]. 李涛. 吉首大学, 2020(02)
  • [7]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对乙肝肝硬化诊断价值研究[D]. 黄香华. 长江大学, 2020(04)
  • [8]高尔基体蛋白73表达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及肝纤维化分期中的价值[D]. 李雅迪.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9]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游泳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治疗作用[D]. 邹德泓.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2)
  • [10]Fibrotouch与慢乙肝中医证型的关系及联合APRI、FIB-4、G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D]. 吕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肝纤维化血清学联合检测与B超诊断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