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患儿的心理支持与护理

化疗患儿的心理支持与护理

一、化疗患儿的心理支持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于杰[1](2021)在《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全人照护模式对ALL患儿照顾者负担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制定全人照护模式,并根据该模式的内容开发主要干预工具微信小程序--护您医路云平台,探讨该干预的应用在改善急性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及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方面的效果。方法:此干预为类实验研究,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血液科共10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干预组患者51例。对照组给予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组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同时给予全人照护模式。即成立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团队合作的全人照护管理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微信小程序----护您医路云平台及面对面访谈的的形式从生理支持、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灵性支持四个方面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提供支持性干预措施。分别于患儿首次确诊的第2天及诱导缓解治疗期结束时收集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的一般资料情况、照顾负担得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得分,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及主要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后两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Zarit照顾负担量表(ZBI)评分比较: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在干预前,照顾负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照顾者照顾负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ZBI差值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两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领悟社会支持(PSSS)评分比较: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在干预前,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在二级指标其他支持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照顾者干预前后社会支持得分差值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两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比较: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在干预前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量表得分及干预前后焦虑抑郁量表得分差值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全人照护模式能显着降低ALL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焦虑抑郁水平。2.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全人照护模式可有效提高ALL患儿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水平,帮助其积极应对生活中应激事件。

刘倩[2](2021)在《基于技能的压力管理对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其生存率也同步增加。但恶性肿瘤患儿在其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全过程中遭受严重的身心创伤并未得到及时修复,同时青少年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极易导致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出现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目前,已有研究探索了恶性肿瘤患儿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但各因素间内在交互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同时也缺乏基于技能的压力管理在提升其心理社会适应的应用研究。目的:1.了解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基于自我调节转换理论明确各因素间的内在交互机制。2.探析基于技能的压力管理中提升复原力干预方案对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心理社会适应的应用效果,为患儿及其家庭更好地应对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1.横断面调查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和血液肿瘤科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关系网络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和Conners父母用症状量表进行调查,了解患儿的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筛选其主要影响因素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明确各因素间的内在交互机制。2.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和血液肿瘤科就诊的103例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社会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提供基于技能的压力管理中提升复原力干预方案,在干预前、干预第4周和干预第8周采用简易Connor-Davidson复原力量表中文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和Conners父母用症状量表分别测量两组患儿的心理复原力及心理社会适应,并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1.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1)358例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心理社会适应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心理问题方面:负性情绪总检出率为54.47%(195/358),其中,抑郁检出率为33.80%,以轻度抑郁为主(60例);焦虑检出率为47.21%,以中度焦虑为主(85例);压力检出率为23.18%,轻度压力和中度压力的人数相等(各38例)。行为问题方面,学习问题维度得分中位数最高,为0.75分。将行为问题各维度得分与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中国城市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2.85%,其中,品行问题检出率为5.03%,学习问题检出率为4.19%,心身障碍检出率为7.26%,冲动多动检出率为3.3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的性格、应对方式、疾病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月均收入为负性情绪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性别、性格和疾病阶段是行为问题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3)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的应对方式、疾病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月均收入是负性情绪各维度的预测因子(P<0.05),性别、应对方式和疾病阶段是患儿的行为问题各维度的预测因子(P<0.05)。(4)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方面,肯定与支持、陪伴与亲密维度分别与负性情绪、行为问题各维度得分呈两两负相关,满意度维度与抑郁、焦虑、压力、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维度得分呈两两负相关,冲突与惩罚维度和抑郁、压力、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维度呈两两正相关。此外,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负性情绪、行为问题各维度均呈两两负相关。创伤后成长方面,与他人关系、新的可能性、个人力量增强、对生活的欣赏维度分别与负性情绪、行为问题各维度呈两两负相关,精神的改变维度与抑郁、压力、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维度得分呈两两负相关。(5)结构方程模型路径显示,疾病所处阶段和家庭月均收入均能直接影响患儿的负性情绪,即与确诊期阶段、家庭月均收入“<3000元”的患儿相比,康复期阶段和家庭月均收入“3000~5000元”患儿的负性情绪得分较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均可直接负向预测负性情绪和行为问题,其中社会支持还能通过自我效能感或创伤后成长间接影响患儿的负性情绪和行为问题。而应对方式仅能通过自我效能感或创伤后成长间接影响其负性情绪与行为问题。此外,通过Bootstrap检验证实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行为问题之间具有链式中介的作用。2.基于技能的压力管理的干预研究(1)干预第8周,试验组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的心理复原力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负性情绪与行为问题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试验组的患儿心理复原力得分在干预第4周和干预第8周均显着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试验组在干预第8周心理复原力得分显着高于干预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中,患儿干预前与干预第4周的负性情绪各维度得分、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第8周的负性情绪和行为问题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第8周的抑郁、焦虑、压力、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和冲动多动得分与干预第4周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1.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普遍存在忧郁沮丧、紧张、脾气大、好争吵等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表现,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疾病所处阶段、家庭月均收入、患儿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等。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发生。2.基于技能的压力管理中提升复原力干预方案,能有效提升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的心理复原力,促进其心理社会适应。

耿月[3](2021)在《癌症患儿的入院适应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癌症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并且正趋于低龄化。癌症患儿治愈疾病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入院治疗,并面临着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变化以及对环境的变化,这就有可能造成患儿的入院不适应,由于不适应导致各种问题再次加重患儿及家属的生理心理问题,从而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笔者在上海某儿童医院血液科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习,开始关注并了解这个群体,患病儿童的年龄从几个月到十几岁不等,整个治疗过程是漫长且煎熬的。在实习过程中,笔者亲眼目睹了许多癌症患儿的诊治历程,根据患病情况不同,大多数患病孩子都要经历化疗、手术、放疗以及化疗的治疗流程,孩子除了要忍受身体上的疼痛和不适,还要经历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然而入院不适应是患儿面临的很大的问题,造成入院不适应的原因很多,其中包含生理方面的疾病导致,也有可能是因为内心情绪变化导致,或者是环境的极大变化而导致各个方面的不适应,如果不能及时调试,入院不适应将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比如:疾病的恶化、心理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加重、甚至影响到癌症患儿正常的社交关系。于是,解决癌症患儿的入院适应问题迫在眉睫。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13名儿童癌症患儿进行深入访谈,探讨其在入院以后的生理及心理变化、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方式等。同时,探寻儿童因入院不适应而产生的影响,鼓励儿童和其家庭保持“正常”的环境,增强患儿适应能力,最终可以帮助儿童应对自己的疾病,保持整个家庭系统的平稳运行。针对上述研究发现,本研究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提出癌症患儿应对入院适应问题的应对策略,打造“医社+医护+医院志愿者”团队,倡导“全人照顾”理念,促进相关政策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翟田田,赵亚芸,裴露斯,高祝英,杨雪梅[4](2020)在《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模式对癌症化疗患儿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干预对癌症化疗患儿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10~2019-11我院收治的88例癌症化疗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出院后的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家庭护理模式,并于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和希望水平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对两组患儿的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CD-RISC与HH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模式能提高癌症化疗患儿心理弹性与希望水平。

许飘[5](2019)在《结构化理论视角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父母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基于上海市某儿童医院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发病率连年递增,该疾病具有恶性程度高、治疗周期长且痛苦、预后差易复发等特点,恶性实体瘤目前已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一不幸事件的发生会给作为患儿重要他人的父母带来怎样的困境?患儿父母会采取哪些应对策略?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构过程是怎样的?当个体能动性无法突破结构制约时医务社会工作者该提供怎样的服务以缓解患儿父母的困境?这些均是笔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运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以上海市某儿童医院17位患儿父母和1位医护人员的访谈资料为基础,以时间轴的方式深刻描述患儿父母在检查诊断阶段、持续治疗阶段、巩固化疗阶段的不同困境及应对策略。面对结构制约带来的困境患儿父母充分发挥个体能动性,他们在无意识、理性化以及反思性监控的驱动下对周围环境不断进行认知、评估及反思并结合自身拥有的资源做出一系列个体行动。患儿父母企图突破社会结构桎梏的应对策略反过来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的更新与改变,促成进一步结构化的形成。研究发现每位患儿父母所拥有的配置性、权威性资源各不相同,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规范性、表意性规则,综合导致每一位患儿父母的应对策略都带有深刻的阶层烙印,即患儿父母群体内部存有较高的异质性。规则资源良好的患儿父母承受的压力较小且倾向于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规则资源居中的患儿父母承受较大压力会采取迂回前进的应对策略,而规则资源较差的患儿父母面临着压倒性的压力只能无奈遵循走一步看一步的观望策略。其中仅有少数规则资源良好的患儿父母能实现对结构制约性的突破,多数患儿父母处于艰难维持甚至无奈放弃的状态。医务社会工作者承担着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结构调适的双重责任,需通过干预以扭转弱势个体与结构之间的悬殊地位,为处于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增添互助与平等,促进社会融合与和谐。

李蓉蓉[6](2019)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症状发生的频率、严重度、困扰度以及生活质量的现状;探讨患儿潜在症状群的分类及构成;探究患儿各症状群严重度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以期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症状管理方案,进而缓解甚至消除患儿的不适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在某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行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横断面调查,共获取有效问卷184份。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儿童版和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处理。对患儿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症状的发生率、频率、严重度和困扰度,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如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对症状群的描述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症状群中各症状的内部一致性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估,集群内各症状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患儿症状群严重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症状群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化疗期间经历(16.49±5.93)个症状,发生率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缺乏活力(89.7%)、出汗(85.3%)、没有食欲(84.8%)、吃东西时口味改变(84.2%)、恶心(81.5%),其中症状发生率≥20%的数目为26个。症状严重度得分为1.18±0.40~2.15±0.66,排列前五位的分别是缺乏活力、出汗、头发少了、没有食欲、“我看起来不像我自己”。患儿症状频率中达经常至几乎持续出现的比例为1.1%~44.3%,排列前五位的分别是缺乏活力、出汗、没有食欲、急躁易惹、口干。症状困扰度达较多至很多的比例为1.1%~32.7%,排列前五位的分别是缺乏活力、出汗、没有食欲、头发少了、“我看起来不像我自己”。2.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得出六个症状群,分别为胃肠道症状群、情志症状群、神经系统症状群、皮肤黏膜症状群、自我形象紊乱症状群和躯体症状群。六个症状群总方差贡献率为72.020%,各症状群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9.905%、12.180%、8.751%、8.138%、6.895%、6.151%,各症状群的 Cronbach’s α系数分别是 0.904、0.877、0.916、0.958、0.761和0.824,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各症状群内部各个症状之间均成正相关(r=0.275~0.912,所有P=0.000<0.001)。3.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严重度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居住地、已完成的最高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化疗阶段、主要照顾者角色、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报销不同分组的患儿症状群严重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严重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阶段与胃肠道症状群具有相关性,该症状群14.1%的变异可由该因素变化而来;情志症状群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及化疗阶段,可解释该群23.6%的变异;神经系统症状群受化疗阶段影响,可解释该群7.3%的变异;自我形象紊乱症状群受性别影响,可解释该症状群22.2%的变异;躯体症状群的影响因素为居住地及化疗阶段,可解释该症状群15.8%的变异。5.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生活质量总分为(67.97±11.03)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功能(74.96±12.47)分、情感功能(67.53±16.61)分、学校功能(59.97±16.45)分、生理功能(59.63±17.30)分。6.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各症状群严重度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13~-0.462,胃肠道症状群、情志症状群和躯体症状群为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有效预测因子。结论:1.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化疗期间经历着多种症状,且症状的发生率高、严重度较重,及症状的频率及困扰度发生比例均较高,患儿的症状负担较重,医护人员应重视患儿的症状评估和症状管理。2.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化疗期间主要存在六个症状群,分别为胃肠道症状群、情志症状群、神经系统症状群、皮肤黏膜症状群、自我形象紊乱症状群以及躯体症状群。患儿在化疗期间不仅体验单一症状的困扰,甚至同时经历复杂严重的症状群,这为医护人员从症状群的角度进一步探索症状管理及控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急性白血病患儿症状群的相关理论。3.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化疗期间症状群严重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居住地、化疗阶段,因此临床症状管理中应根据症状群的影响因素对患儿实施个体化的干预措施,使其症状困扰达到最小化。4.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较低,其中生理功能维度平均得分最低,社会功能维度平均得分最高。这提示医务人员在化疗期应采取积极措施减轻患儿躯体上的不适和痛苦,并给予其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5.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即患儿症状群的严重度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差。这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患儿症状的预防及制定科学高效的症状管理,缓解患儿的症状负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

邱玲[7](2019)在《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现状及真实体验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描述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现状。2.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3.探究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真实体验。方法本研究为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第一阶段量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血液科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155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为测量工具,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疾病获益感现状及影响因素。运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患儿及照顾者的一般资料、照顾者的应对方式及疾病获益感的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阶段质性研究:以现象学方法为指导,对参与了疾病获益感问卷调查中得分较高(≥80分)的12名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通过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探究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真实体验。结果1.量性研究结果(1)本次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5份,有效回收率为86.1%。(2)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得分为(79.12±19.49)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关系(3.83±1.01)分、个人成长(3.64±1.00)分、家庭关系(3.58±0.98)分、健康行为(3.49±1.17)分、接受(3.40±1.06)分。(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患儿性别(t=2.198,P=0.029)、白血病分型(F=3.325,P=0.021)、疾病确诊时间(F=2.890,P=0.024)、化疗次数(F=2.819,P=0.041)、照顾者与患儿的亲属关系(F=1.71,P=0.047)、照顾者年龄(F=2.875,P=0.038)、信仰(t=4.333,P=0.039)及健康状况(F=3.373,P=0.037)对照顾者疾病获益感有影响。(4)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积极应对与照顾者疾病获益感及接受、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社会关系、健康行为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6、0.569、0.570、0.547、0.523、0.468,P<0.01;消极应对也与照顾者疾病获益感及各维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6、0.315、0.384、0.274、0.309、0.183,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儿疾病诊断时间、照顾者年龄、照顾者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共同解释了照顾者疾病获益感总变异量的42.2%,回归方程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13.831,P<0.01)。2.质性研究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体验主要包括:(1)人生观、价值观改变(重视健康珍爱生命、重新规划生活目标)(2)个人成长(健康素养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增强、与患儿携同成长、心理韧性增强)(3)人际关系改善(感知人际获益、家庭关系更加亲密)(4)特殊时期情感需求高结论1.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社会关系、个人成长、家庭关系获益较高,健康行为中等程度获益,而在接受方面获益较低。因此,临床护理中,护士应关注照顾者疾病获益感,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使其在照护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态,促进照顾者身心健康。2.患儿的疾病诊断时间、照顾者年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是影响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主要因素。重点关注患儿确诊时间短、年龄小的照顾者,加强此类人群的心理疏导,帮助照顾者认识到照顾的价值,促进自身潜能、内在优势的发掘。3.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体验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个人成长、人际关系改善和特殊时期情感需求高。具有上述特点的照顾者疾病获益感较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质性访谈,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进行更充分完整的描述。

王承云[8](2019)在《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应对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 白血病是儿童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且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中急性白血病占到90%~95%。急性白血病具有费用高、治疗方案复杂、并发症多、预后不确定等特点,这会使父母产生极大的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是一种认知状态,当个体对疾病状态无法预测时,不确定感就会产生。疾病不确定感会导致父母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的影响了父母的生活质量和对治疗的依从性。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来源、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对识别高危人群和制定高效的干预措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 探究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分析并深入挖掘其来源、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医务人员早期识别疾病不确定感高危人群并选择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 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结合的混合研究。1.量性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河南省某4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20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有三个: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儿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和患儿疾病类型、危险度、临床分期等疾病相关资料;②父母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由4个维度,31个条目组成;③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由3个维度,45个条目组成。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主题。结果 1.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情况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92.83±13.18)分,其中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为(3.29±0.49)分,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为(2.63±0.49)分;2.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应对方式得分情况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应对方式总分(使用频率)为(159±16.12)分,条目得分为(3.55±0.36)分。第一维度“保持家庭团结,合作和乐观态度”使用频率最高,条目得分为(4.26±0.44)分。第三维度“通过向医务人员咨询和其他父母交流,了解疾病情况”次之,条目得分为(3.64±0.55)分。第二维度“寻求社会支持,维护自尊和心理稳定”使用频率最低,条目平均得分为(2.76士0.44)分。3.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应对方式总使用频率与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呈负相关(r=-0.193,P<0.01),与不明确性维度呈负相关(r=-0.150,P<0.05),与复杂性维度呈负相关(r=-0.222,P<0.05)。4.影响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与患儿关系、父母年龄、家庭月收入、患儿性别、患儿年龄、临床分期在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性别、年龄、与患儿关系、人均月收入、应对方式总分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总变异的29%。5.主题凝练主要围绕两个方面:①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来源,有六个主题:对“白血病”不了解(恐慌)、等待检查结果忐忑不安、对孩子受罪不堪忍受、对化疗方案焦虑不安、谈“复发”色变和对社会歧视无可奈何。②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应对措施,四个主题:充满希望、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同伴教育和面对当下。结论 1.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较高,以不能预测孩子未来最为显着。影响因素有与患儿关系、父母年龄、家庭月收入、患儿性别、患儿年龄、临床分期、应对方式。2.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主要来源于疾病名称、化疗方案、检查结果、孩子受罪、担心复发和社会歧视。3.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应对疾病不确定感的措施:充满希望、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同伴教育和面对当下。

王婕[9](2019)在《白血病儿童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 ——以同济医院白血病儿童爱心课堂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罹患白血病的儿童日益增多,其数量约占我国白血病患者总数的50%,且以每年3-4万的速度持续增加,对我国儿童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白血病患儿的生命获得了维持,但白血病不仅会给患儿的生理层面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折磨,同时在其心理层面上也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昂贵的医疗费用同样会使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沉重。这些方面的压力都会严重降低白血病儿童及家庭的生活质量。白血病治疗周期长,需要反复住院封闭治疗,治疗过程中患儿饱受痛苦和折磨。面对迷茫和恐惧以及化疗的副作用,患儿会表现出焦躁不安、沉默抑郁等多种负面情绪,长此以往会导致白血病患儿出现生理及心理的异常,影响患儿终身。因此,关注并重视白血病儿童心理问题的治疗与辅导有助于患儿获得全面健康,从而提升患儿的生命质量。笔者作为武汉爱梦公益机构的一名社会工作者参与了“同济医院爱心课堂”项目,通过对白血病患儿长达六个月的观察与介入,获得了生动真实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为白血病儿童实施的具体介入服务,对整个介入过程进行探讨与反思,分析当前医务社会工作者在白血病患儿心理问题介入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本研究发现,生理疾病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与限制、学习生活的中断、家长过度保护和顺从、网络媒体的过度使用是导致白血病患儿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白血病儿童生命历程的改变导致其显现出情绪自控减弱、不良行为增多、社会交往退缩、自我认知降低四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对其进行心理介入时会面临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匮乏、自身能力不足、医务社会工作者定位不明、社会知晓度低、患儿家长忽视心理因素等困境,缺乏针对性的个案、介入方式单一、活动延展性不足、社会工作者专业度低等问题也是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以上困境与问题展开综合探讨,最终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尝试从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问题上寻找社会工作介入的有效方法和合适途径。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10](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二、化疗患儿的心理支持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疗患儿的心理支持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全人照护模式对ALL患儿照顾者负担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行病学现状
        1.1.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研究现状
        1.1.3 全人照护模式的概念及应用研究现状
        1.1.4 微信小程序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优势性分析
    1.2 相关概念
        1.2.1 照顾者
        1.2.2 照顾负担
        1.2.3 支持性照顾
    1.3 相关理论
        1.3.1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1.3.2 儿科癌症患者照护压力过程理论
        1.3.3 相关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剔除标准
    2.3 研究设计
        2.3.1 样本量的计算与分组
        2.3.2 伦理学原则
    2.4 研究工具
        2.4.1 一般情况调查表
        2.4.2 照顾负担量表
        2.4.3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2.4.4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2.5 研究方法
        2.5.1 责任制整体护理
        2.5.2 制定针对ALL患儿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全人照护模式
        2.5.3 干预组干预方法
    2.6 资料收集
    2.7 统计分析
        2.7.1 统计描述方法
        2.7.2 统计分析方法
    2.8 质量控制
        2.8.1 研究设计阶段
        2.8.2 研究干预阶段
        2.8.3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1.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3.1.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2 两组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心理状况现状及干预前后比较
        3.2.1 两组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现状及干预前后比较
        3.2.2 两组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现状及干预前后比较
        3.2.3 两组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干预前后比较
    3.3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全人照顾模式干预效果
        3.3.1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全人照顾模式对ALL患儿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干预效果
        3.3.2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全人照顾模式对ALL患儿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的干预效果
        3.3.3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全人照顾模式对ALL患儿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干预效果
第4章 讨论
    4.1 ALL患儿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分析
    4.2 ALL患儿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心理状况现状分析
    4.3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全人照护模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
    4.4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全人照护模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4.5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全人照护模式的干预效果评价
        4.5.1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全人照护模式可使医护患三方获益
        4.5.2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全人照顾模式的推广性
    4.6 不足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知情同意书
    附件2: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件3:照顾负担(ZBI)量表
    附件4:领悟社会支持(PSSS)量表
    附件5: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量表
    附件6:护您医路云平台界面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技能的压力管理对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相关概念
    2 恶性肿瘤患儿心理社会适应研究现状
    3 基于技能的压力管理中提升复原力干预方案
    4 研究内容
    5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技能的压力管理的干预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恶性肿瘤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3)癌症患儿的入院适应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问题
    (四)名词释义
        1.癌症
        2.入院适应
        3.医务社会工作
    (五)研究设计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癌症患儿研究综述
        1.癌症患儿
        2.学龄期癌症患儿
    (二)入院适应研究综述
        1.入院适应
        2.入院适应原因
    (三)入院适应问题产生的不良影响研究综述
        1.角色行为影响
        2.环境适应影响
    (四)社会工作介入某一群体适应性的研究综述
        1.进入新环境适应干预研究
        2.进入人生新阶段适应干预研究
        3.遇到新问题的适应干预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选取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三)研究工具
第四章 癌症患儿入院适应问题的原因及影响
    (一)癌症患儿入院适应问题的产生原因
        1.重病突袭-难以忍受
        2.心灵重创-难以承受
        3.环境突变-难以接受
    (二)癌症患儿入院适应问题的不良影响
        1.生理疾病-恶性循环
        2.心理情绪-恐慌不安
        3.社会系统-产生危机
第五章 癌症患儿入院适应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癌症患儿入院适应问题的生理应对
    (二)癌症患儿入院适应问题的心理应对
    (三)癌症患儿入院适应问题社会关系应对
        1.家庭关系
        2.同辈关系
        3.医患关系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癌症患儿入院适应问题的产生原因
        2.癌症患儿入院适应问题的不良影响
        3.癌症患儿入院适应问题的应对策略
    (二)研究建议
        1.打造“医社+医护+医院志愿者”团队
        2.倡导“全人照顾”理念
        3.促进相关政策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三)研究限制
附录 A: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模式对癌症化疗患儿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成立护理干预小组:
        1.2.2 观察组方案实施:
        1.2.2. 1 疾病诊断期:
        1.2.2. 2 化疗期:
        1.2.2. 3 准备期:
        1.2.2. 4 调整期:
        1.2.2. 5 适应期:
        1.2.3 对照组方案实施: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心理弹性水平比较:
    2.2 干预前后两组希望水平比较:
3 讨论
    3.1 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模式可显着提高癌症化疗患儿的心理弹性水平:
    3.2 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模式可显着提高癌症化疗患儿的希望水平:

(5)结构化理论视角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父母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基于上海市某儿童医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疾病概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国内相关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概念界定
        1.3.1 恶性实体肿瘤
        1.3.2 应对策略
    1.4 研究方法
        1.4.1 质性研究方法
        1.4.2 资料收集方法
    1.5 研究地点及对象
        1.5.1 研究地点
        1.5.2 研究对象
    1.6 理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1.6.1 理论视角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患儿父母群体所面临的结构性制约
    2.1 微观层面:个体阶层差异
        2.1.1 配置性资源:医疗场域的入场券
        2.1.2 权威性资源:求医问诊的指明灯
    2.2 中观层面:对立的医患关系与不合理的医院制度
        2.2.1 对立的医患关系
        2.2.2 不合理的医院制度
    2.3 宏观层面:政策制度差异
        2.3.1 医疗资源分布不平等
        2.3.2 儿童医疗保障制度不全面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检查诊断阶段:遭遇情感伤害及无意识行动的生成
    3.1 检查诊断时期患儿父母遭遇情感伤害
        3.1.1 恶性实体瘤的身体表征:纷繁多样
        3.1.2 漏诊、误诊的悔恨
        3.1.3 异地就医的茫然
        3.1.4 痛苦与风险并存的诊断检查
        3.1.5 压倒性压力的来临——诊断
    3.2 依靠亲情支持的应对策略
        3.2.1 勇敢承担父母责任
        3.2.2 “大家庭”的支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持续治疗阶段:多重困境及理性化行动的生成
    4.1 治疗前期的困境:日常生活的中断
        4.1.1 陌生杂乱的生活环境
        4.1.2 被医疗占据的生活内容
        4.1.3 沉重压抑的生活心境
    4.2 治疗前期的应对策略:保持乐观与寻求医院支持
        4.2.1 保持乐观态度:希望是唯一比恐惧更强大的事情
        4.2.2 寻求医院内部支持扩充权威性资源
    4.3 治疗后期的困境:经济压力与紧张的社会关系
        4.3.1 沉重的经济压力
        4.3.2 紧张的社会关系
        4.3.3 突如其来的危机叠加
    4.4 治疗后期的应对策略:运用政策的使动性与情绪调节
        4.4.1 链接资源寻求社会支持
        4.4.2 转移注意力和宣泄不良情绪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巩固化疗阶段:无尽的担忧与反思性监控
    5.1 巩固化疗期:未知的未来
        5.1.1 对癌症复发及后遗症的担忧
        5.1.2 对社会歧视的担忧
        5.1.3 患儿的不幸去世
    5.2 巩固化疗阶段患儿父母的应对策略
        5.2.1 适度的“回避”策略
        5.2.2 主动降低期望值
        5.2.3 信息控制
    5.3 “精英人物”推动结构化的再生产
        5.3.1 无惧他人眼光
        5.3.2 推动医院制度的优化
        5.3.3 自发组建线上支持小组
        5.3.4 成立关爱重症患儿的公益组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建议
    6.1 研究总结
    6.2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患儿父母群体的建议
        6.2.1 降低结构制约性的介入措施
        6.2.2 增强个体能动性的介入措施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儿童(child)
        二、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
        三、症状群(symptom cluster)
        四、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文献研究方法
        二、文献研究结果
    第三节 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六节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AL化疗期患儿的一般资料情况
        二、AL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的发生情况
        三、AL患儿化疗期间的症状群
        四、AL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内各症状间的相关性
        五、AL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严重度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讨论
        一、AL患儿化疗期间的症状发生情况分析
        二、AL患儿化疗期间的症状群分析
        三、AL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严重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现况及其与症状群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AL患儿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状况
        二、AL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讨论
        一、AL患儿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状况分析
        二、AL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严重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三、对AL患儿症状管理的启示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局限与期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1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4 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儿童版
    附录5 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7)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现状及真实体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操作性定义
    1.5 理论框架
    1.6 技术路线
2 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量性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排标准
        2.1.3 样本量
        2.1.4 研究工具
        2.1.5 资料收集
        2.1.6 资料分析
        2.1.7 质量控制
    2.2 研究结果
        2.2.1 患儿和照顾者的一般资料
        2.2.2 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现状
        2.2.3 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应对方式状况
        2.2.4 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及各维度的单因素分析
        2.2.5 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2.2.6 急性白血学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3 讨论
        2.3.1 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照顾者一般资料的分析
        2.3.2 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水平
        2.3.3 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应对方式状况
        2.3.4 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
3 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质性研究
    3.1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工具
        3.1.3 资料收集
        3.1.4 资料整理与分析
        3.1.5 质量控制
    3.2 研究结果
        3.2.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3.2.2 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访谈结果
    3.3 讨论
4 结论
5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应对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肿瘤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9)白血病儿童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 ——以同济医院白血病儿童爱心课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医务社会工作
        (二)白血病儿童
        (三)心理问题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白血病患儿的研究现状
        (三)关于慢性疾病社会工作介入的研究现状
    四、理论基础
        (一)“人在情境中”
        (二)优势视角
    五、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访谈法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白血病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原因
    一、白血病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情绪自控减弱
        (二)防卫心理加重
        (三)社交恐惧增强
        (四)自我认知降低
    二、造成白血病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生理疾病的影响
        (二)环境的变化与限制
        (三)学习生活的中断
        (四)家长过度保护和顺从
        (五)网络媒体的过度使用
    三、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分析
        (一)患儿的成长需求
        (二)患儿家庭的需求
        (三)全面健康的需要
    四、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工作的人文关怀
        (二)社会工作的资源整合
        (三)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
第三章 白血病儿童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
    一、同济医院爱心课堂项目介绍
    二、爱心课堂的一次实务过程
        (一)选择服务对象
        (二)活动设计
        (三)小组活动实施过程
        (四)活动评估
    三、白血病儿童心理问题介入实践的特点分析
        (一)介入方式以小组工作为主
        (二)介入内容以绘画为主
        (三)介入对象以患儿为主
        (四)介入流程简单重复
        (五)介入主体专业混杂
第四章 社会工作对白血病儿童心理问题介入实践的反思
    一、医务社会工作者实际介入过程中的反思
        (一)缺乏针对性的个案介入
        (二)社会工作介入治疗方式单一
        (三)活动延展性不足
        (四)社工介入流于形式
    二、社会工作介入白血病儿童心理问题的困境
        (一)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匮乏
        (二)医务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不足
        (三)医务社会工作者定位不明
        (四)社会对医务社工知晓度低
        (五)患儿家长忽视心理因素
第五章 白血病儿童心理问题的介入对策分析
    一、微观层面
        (一)加强自身宣传与推广
        (二)提升自身专业认同感
        (三)发挥专业服务特色
        (四)建立服务回访制度
    二、中观层面
        (一)加强医患沟通交流
        (二)探索三位一体实务模式
        (三)明确医务社工职业发展前景
    三、宏观层面
        (一)积极调动各方资源
        (二)加强专业医务社会工作教育
        (三)建立优秀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化疗患儿的心理支持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全人照护模式对ALL患儿照顾者负担的干预效果研究[D]. 于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2]基于技能的压力管理对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D]. 刘倩.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癌症患儿的入院适应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研究[D]. 耿月.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模式对癌症化疗患儿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 翟田田,赵亚芸,裴露斯,高祝英,杨雪梅.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20(03)
  • [5]结构化理论视角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父母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基于上海市某儿童医院的研究[D]. 许飘.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6]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李蓉蓉. 苏州大学, 2019(04)
  • [7]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现状及真实体验的研究[D]. 邱玲.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1)
  • [8]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应对方式研究[D]. 王承云. 新乡医学院, 2019(03)
  • [9]白血病儿童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 ——以同济医院白血病儿童爱心课堂为例[D]. 王婕.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10]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标签:;  ;  ;  ;  ;  

化疗患儿的心理支持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