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外颈神经压迫综合征与颈椎病的鉴别

椎外颈神经压迫综合征与颈椎病的鉴别

一、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与颈椎病的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飞,高楠,夏德鹏,陈培芳[1](2020)在《针刀松解扳机点治疗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颈椎定点旋转体位下针刀治疗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定点旋转体位下扳机点处压痛点;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5天、第10天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颈椎定点旋转体位下针刀松解扳机点周围的压痛点,治疗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具有针刀刺入浅、操作简便,风险小且疗效显着的优势。

娄仁山,潘亚斌,王亮,陈汉尧[2](2019)在《中药外敷联合封闭治疗椎孔外神经根卡压所致颈肩痛56例》文中研究表明颈肩痛为近年来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渐趋于年轻化[1]。多为颈椎病(如颈椎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等)引起,但临床发现部分患者按此对症治疗效果并不满意,颈肩痛反复出现,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随着现代外科技术及疼痛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颈神经根出椎孔后相当长一部分神经走形于肌肉、韧带及纤维筋膜之间,肌肉、韧带、纤维筋膜

李琦,曾炳芳,朱立国[3](2017)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综合疗法不同传承方式疗效评价的临床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对于椎孔外颈神经卡压源性慢性颈肩痛,即通常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椎孔外卡压类型,可以用鉴别性诊治的方法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1]。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总结出一套上述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病情处于不同阶段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为将此方法进一步临床推广,同时探索不同传承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笔者分别采用授课培训加教学视频软件及临床带教两种方式各培训若干临床医师,包括基层进修医师及专科住院医

李俊林[4](2017)在《MRI对颈椎横孔韧带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卡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尸体解剖确认颈椎横孔韧带为金标准,评估3D-FIESTA序列对颈椎横孔韧带的显示能力。通过3D-FIESTA序列显示活体颈椎横孔韧带,评价横孔韧带卡压臂丛神经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性。结合IDEAL像显示臂丛神经,评估DTI参数对神经受到卡压的应用价值。方法:取5具正常成人颈椎防腐标本,行MR 3D-FIESTA序列扫描;放射学家在MR图像上辨认C4-T1横孔韧带,解剖学家解剖确认C4-T1存在的横孔韧带;以尸体解剖确认颈椎横孔韧带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3D-FIESTA图像辨别横孔韧带的相关能力。选取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除外间盘病变、小关节突增生硬化及外伤)和10例健康受试者,行3D-FIESTA序列扫描C4-T1椎间孔区,计算横孔韧带的显示率及其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性。然后将确定的8例横孔韧带引起卡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别行IDEAL和DTI扫描,并行DTT后处理,确定臂丛神经受到卡压的位置,在该位置分别测量受到横孔韧带卡压的神经及同一水平对侧未受到卡压的神经的FA值、ADC值。结果:MR 3D-FIESTA序列图像能够显示颈椎横孔韧带;放射学家通过3D-FIESTA序列辨别横孔韧带的相关能力如下:特异性96.2%;敏感性76.5%;阳性预测值92.9%;阴性预测值86.2%;准确率88.4%。20例研究对象C4-T1包括160个椎间孔,横孔韧带显示率约18.8%;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包括80个椎间孔,17个存在横孔韧带,其中10个显示横孔韧带增生肥厚造成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一致者有8条横孔韧带;横孔韧带卡压神经根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性:特异性为96.8%,敏感性为80.0%,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6.8%;10例健康受试者C4-T1包括80个椎间孔,13个椎间孔外存在横孔韧带,其中一条横孔韧带增生肥厚卡压神经根。IDEAL能够清晰显示臂丛神经;DTT可以显示神经解剖结构,亦能够显示横孔韧带卡压造成神经扭曲及部分中断;受到横孔韧带卡压的神经根的平均FA值为0.232±0.046,平均ADC值为1.958±0.327mm2/s,同一水平未受到卡压的神经的平均FA值为0.284 ± 0.045,平均 ADC 值为1.950 ± 0.308mm2/s。结论:MR 3D-FIESTA序列确认颈椎横孔韧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放射学家认为颈椎椎间孔外存在横孔韧带时,确实存在横孔韧带的可能性约93%;同理,如果认为不存在时,也有约14%的可能性存在横孔韧带。3D-FIESTA序列可以在活体颈椎清晰显示横孔韧带及其与神经根的关系;如果3D-FIESTA序列显示神经受到横孔韧带卡压,那么这条横孔韧带造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可能性约80.0%;同理,如果未显示神经受到卡压,仍有3.2%的可能存在神经根型颈椎病。IDEAL显示的臂丛神经可以提示神经受到卡压的位置,DTI能定量评估受到卡压的神经根,DTT能够显示神经走行的解剖结构和神经可能受到卡压的位置;DTI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受到卡压具有潜在性临床应用能力。

李琦,王金武,曾炳芳[5](2017)在《神经卡压源性慢性颈肩痛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慢性颈肩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专业教科书(《外科学》[1]的解释为:颈肩部和肩胛处的疼痛,伴有一侧或双侧上肢痛,颈脊髓损害症状。但国外相关权威专家Bogduk[2]的研究认为,颈肩痛症状主要来源于局部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而肢体症状则与颈脊髓损害密切相关。上述两种病症的发病原因、机制、研究方法、诊断及治疗手段均存在相当差异,将两者混淆将造成误诊、误

叶建龙[6](2010)在《针刀疗法与等离子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临床观察等离子刀与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广泛推广等离子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病房选择符合标准的60例神经根颈椎病患者随机分配在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治疗,治疗组采用在X光透视仪下行等离子刀低温消融术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各种症状评分。结果:(1)治疗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和93.33%,对照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86.67%。(2)两组治疗后疼痛症状、麻木症状、不适感、体征计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具有显着差异(p<0.01);组间治疗前后差值计分在疼痛症状、不适感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麻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3)治疗后的体格检查、肌力、病史、舌脉及X线综合评分比治疗前计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结论:(1)等离子刀与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所改善或痊愈,等离子刀有明显优越性;(2)等离子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改善疗效显着,起效快,疗效稳定,而且手术操作简单,微创,安全,患者依从性好,不影响以后手术治疗等优点。

王金武,李琦,芮碧宇,郭尚春,陈欣,田健,刘晓琳,范存义[7](2009)在《不同电刺激参数致颈神经椎孔外卡压动物模型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研究证实,电刺激可诱发局部肌肉痉挛,从而产生周围神经压迫的过程,能较好地模拟临床患者发病的实际情况。目的:观察不同电刺激参数对大鼠肌肉收缩的影响,以及局部电刺激致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9/2007-04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及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6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选择8只作为刺激参数的选择,其余60只分为实验组(n=40)、假手术组(n=10)、植入导线组(n=10),以大鼠右侧为实验侧,同时行自身对侧对照。方法:切开大鼠颈后正中表皮,显露脊神经后支皮支及其所支配的颈部后外侧肌群,使用低频脉冲发射器对上述肌肉进行电刺激,发射器的输出范围为:电压0~40V,频率1~111Hz,脉宽0~1000ms。观察局部及全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同时记录局部肌电变化,确立建立周围神经卡压模型的合适刺激参数。显露大鼠右侧颈后、外侧肌群及颈神经后肢支配区域,将两个电极末端裸露导线部分固定于肌群中,电极缝合于肌肉上,实验组将设定合适刺激参数的电刺激器植入大鼠腹部皮下,电极导线经颈背部皮下隧道连接至颈部,假手术组不植入刺激器,植入导线组植入包有硅胶套管的电极导线。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2,3,4,5周观察动物神经电生理及组织学改变。结果:动物局部及全身反应强度随电刺激脉宽的增加而增加,当脉宽固定时,动物的全身或局部表现随频率变化不明显。肌电幅值随脉宽增加显着上升,而当脉宽固定时,肌电幅值随频率增加,并无升高。结合电刺激时大鼠局部肌肉收缩强度与肌电图测定结果发现,肌电幅值与收缩强度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初步确定了建立动物模型的合适刺激参数为:50Hz、200μs、刺激间隔时间1/3s、20V。对大鼠电刺激2周后,神经电生理检测可发现失神经电位,此后变化程度随时间增加而逐步加重;组织学检测发现,局部中性细胞聚集,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增生,肌细胞萎缩,间隙增大,间质肉芽组织再生等神经卡压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其中肌纤维横断面经慢性电刺激后逐渐缩小,局部肌萎缩加重。结论:不同的刺激参数可影响肌肉的收缩状态与强度,在一定的刺激参数作用下,可诱发肌肉进行有效的收缩。

李琦,曾炳芳,王金武,徐建广,倪伟峰,郭尚春[8](2008)在《应用局部电刺激建立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局部电刺激致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的可能性,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各项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研制微型电脉冲神经肌肉刺激器,设定合适的刺激参数。经预处理后植入成年SD大鼠体内,予以每天8h间歇电刺激。对照组大鼠20只包括10只假手术组和10只植入导线组,剩余40只进入实验组,同时行自身对侧对照。假手术组不植入刺激器;植入导线组在相同区域同样植入包有硅胶套管的电极导线。于植入后的2、3、4、5周观察各组动物行为改变。行电生理检测后,处死动物取材分别于光镜及电镜下行各项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刺激器植入2周后,实验组动物实验侧颈肩部及上肢肌肉即可测得正尖、纤颤等失神经电位改变,变化程度随植入时间增加而增大。光镜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3周后,肌纤维轻度萎缩;4周后,肌纤维退行性改变;5周后,局部可见纤维化改变及软骨细胞化生,神经纤维周围也可见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改变。且实验组动物局部肌肉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萎缩(P<0.05)。电镜检测示髓鞘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局部电刺激的方法可用于建立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动物模型。颈神经后支卡压可能是椎孔外卡压综合征产生的启动因素。

李涛[9](2007)在《指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指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机理。方法:将4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采用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中医症候和疼痛的变化。结果:1.指针疗法和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具有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两种方法无显着差异(P>0.05,P>0.05),疗效基本相当。2.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中医症候积分方面,两种方法无显着差异(P>0.05,P>0.05),指针疗法与针刺疗法的作用基本相当。3.在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方面,两种方法无显着差异(P>0.05),指针与针刺的镇痛作用基本相当。结论:指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期疗效确切。指针疗法具有针灸、推拿双重作用,是一种操作简便易行、相对经济安全的传统治疗方法,适于大众推广,尤适于畏惧针刺治疗的患者。

王金武,徐建广,朱海波,赵炳辉,郭尚春,曾炳芳[10](2007)在《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鉴别性诊治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机制及其与颈椎病的鉴别方法。[方法]对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和后期经手术证实的颈椎病患者各20例先联合应用肌肉松弛药物、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和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进行诊断性治疗,对于无明显效果的病例进行诊断性局封,随访1年以上,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5例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经诊断性治疗后获痊愈,5例经治疗后短期内症状缓解,复发后给予诊断性局封,随访至今未见复发。20例后期经手术证实为颈椎病患者,对诊断性治疗,近期虽有一定疗效,但不理想,后期均采用手术治疗。[结论]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是以前、中及小斜角肌为主的颈前肌群和颈后肌群的腱性交叉纤维压迫颈丛、臂丛及颈神经后支所致,采用减轻软组织对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的诊断性治疗,有助于同颈椎病相鉴别。

二、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与颈椎病的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与颈椎病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刀松解扳机点治疗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临床资料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体会

(2)中药外敷联合封闭治疗椎孔外神经根卡压所致颈肩痛56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疗效标准
    2.3 观察指标
        2.3.1 简化的疼痛McGill量表(MPQ)评分
        2.3.2 颈部症状评分
        2.3.3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2 组颈肩痛患者疗效比较
    3.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MPQ、田中靖久颈部症状量表20分法量表评分比较
    3.3 2 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4 讨论

(3)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综合疗法不同传承方式疗效评价的临床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诊疗规范
2 传承方式的临床初步探索
    2.1 学员情况及构成
    2.2 传承方式
    2.3 评价方式
3 结果
4 医学传承的重要意义
5 两种不同传承方式的区别
6 今后的发展方向

(4)MRI对颈椎横孔韧带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卡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颈椎孔外韧带解剖与3D-FIESTA序列图像的对照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3D-FIESTA序列显示活体颈椎横孔韧带及横孔韧带卡压神经根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性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2.5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IDEAL和DTI在颈椎横孔韧带卡压神经根的应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3.5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综述 神经根型颈椎病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神经卡压源性慢性颈肩痛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意义
2 基础研究
3 临床诊断与治疗
    3.1 诊断及鉴别诊断
    3.2 功能性电刺激
    3.3 局封治疗
    3.4 手术减压
4 研究方向

(6)针刀疗法与等离子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祖国医学对CSR的论述
        1.1 病症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2.现代医学对CSR的论述
        2.1 命名与分类
        2.2 解剖学研究
        2.3 生物力学研究
        2.4 神经根性痛的研究
    3.CSR的诊断学研究
        3.1 物理学检查
        3.2 影像学检查
        3.3 神经电生理检查
        3.4 鉴别诊断
    4.CSR的治疗学研究
        4.1 药物疗法
        4.2 推拿牵引疗法
        4.3 针灸疗法
        4.4 中医药综合疗法
        4.5 物理疗法
        4.6 微创技术
        4.7 手术疗法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2.1 病例来源
        2.2 受试病例的选择与退出
        2.3 病例分组方法
        2.4 治疗方法
        2.5 疗效观察
        2.6 统计学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病例一般情况
        3.2 疗效评分
        3.3 疼痛症状评分表
        3.4 麻木症状评分表
        3.5 体征评分表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历

(7)不同电刺激参数致颈神经椎孔外卡压动物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动物及术区一般观察
    2.2 大鼠行为学改变
    2.3 各组动物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2.4 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肌肉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与Loye E髓鞘染色
    2.5 电镜检测双侧颈神经后支、臂丛及颈丛神经超微结构
3 讨论

(9)指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祖国医学对 CSR的论述
    现代医学对 CSR的研究
    CSR的诊断学研究
    CSR的治疗学研究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四、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与颈椎病的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刀松解扳机点治疗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观察[J]. 张雪飞,高楠,夏德鹏,陈培芳. 中国中医急症, 2020(08)
  • [2]中药外敷联合封闭治疗椎孔外神经根卡压所致颈肩痛56例[J]. 娄仁山,潘亚斌,王亮,陈汉尧.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9(02)
  • [3]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综合疗法不同传承方式疗效评价的临床探索[J]. 李琦,曾炳芳,朱立国.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7(05)
  • [4]MRI对颈椎横孔韧带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卡压的相关性研究[D]. 李俊林. 南方医科大学, 2017(11)
  • [5]神经卡压源性慢性颈肩痛研究现状[J]. 李琦,王金武,曾炳芳.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7(01)
  • [6]针刀疗法与等离子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叶建龙.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2)
  • [7]不同电刺激参数致颈神经椎孔外卡压动物模型的建立[J]. 王金武,李琦,芮碧宇,郭尚春,陈欣,田健,刘晓琳,范存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24)
  • [8]应用局部电刺激建立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 李琦,曾炳芳,王金武,徐建广,倪伟峰,郭尚春. 中华骨科杂志, 2008(03)
  • [9]指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李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04)
  • [10]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鉴别性诊治方法探讨[A]. 王金武,徐建广,朱海波,赵炳辉,郭尚春,曾炳芳. 第16届全国脊柱&四肢矫形外科(骨科)康复学术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汇编, 2007

标签:;  ;  ;  ;  

椎外颈神经压迫综合征与颈椎病的鉴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